腹膜透析在六安市终末期肾病人群中的临床应用

2014-03-21 00:51程小敏张家敏高习和张香如李祖海周扬平李存枚白友为
安徽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腹膜炎肾脏病腹膜

吴 丹,程小敏,张家敏,高习和,张香如,李祖海,周扬平,李存枚,程 润,白友为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安徽六安 237005)

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据此估计我国现有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1.2亿人,但成人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5%,农村地区居民是慢性肾脏病高发人群[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ESRD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庞大的医疗费用已对政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社会负担。RRT主要包括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是PD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根据我国透析登记报告,2011年底我国PD与HD病人数量分别为2.6万和16.3万人,这种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与政策导向有关,随着PD技术的日益完善,政策上的支持日益加强,PD病人的数量也会逐渐增加。

我院自2010年3月以来,至今已开展PD病人共148例,现就这些患者的构成、并发症和相关情况等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腹膜透析在我市ESRD人群中的应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ESRD患者,植入PD导管进行PD治疗者共148例。

1.2 PD植管、CAPD操作方法和随访 患者均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PD导管植入。采用Baxter公司的Tenckhoff管,其中卷曲管76例,普通直管72例、“双联系统”腹透管和腹膜透析液进行PD治疗,腹透液葡萄糖浓度为1.5%和2.5%二种,根据患者实际容量状况和腹膜平衡试验结果调整,透析剂量:CAPD 2 000 mL×2~5周期/24 h。

植管后先行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IPD),3~5 d后开始CAPD。患者出院前均进行有关居家CAPD健康教育及操作培训,培训评估得分须达90分以上方可出院。每月电话随访一次,不定期门诊随访,特殊患者上门家访。

1.3 资料采集 患者资料包括性别、植管时年龄、住址、原发病、医疗费用支付类别、植管时间、植管方式、透析管类型、并发症等。

1.4 相关指标的计算 腹膜炎发生率=12月内所有PD患者的腹膜炎次数/12月内所有PD患者贡献的月数;退出腹膜透析前治疗时间(time on therapy,TOT)=总掉队病人月总和/总掉队病人数;掉队率(drop out rate,DOR)=掉队人数/平均病人数。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48例进行PD治疗的ESRD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63例,年龄14~80岁,平均(46.21±17.2)岁,其中<30岁14人(9.46%),30~55岁111人(75%),56~65岁14人(9.46%),>65岁 9人(6.08%);腹膜透析时间:1~36月;原发病:慢性肾炎107例(72.3%),糖尿病肾病12例(8.1%),良性小动脉肾硬化 10 例(6.75%),梗阻性肾病3例(2.02%),狼疮性肾炎4例(2.7%),类风关肾病4例(2.7%),痛风性肾病 2例(1.35%),紫癜性肾炎 1例(0.67%);医疗保险情况:职工医保19人(12.83%),城市居民医保5人(3.38%),新农合医保124人(83.78%)。

2.2 临床转归及并发症情况 临床转归:退出34例:其中改血液透析13例(原因为感染12例:真菌4例,结核1例,其它感染7例,漂管:1例),转肾移植1例,死亡20例(原因:心脑血管疾病11例,严重感染2例,自杀2例,不明原因腹腔出血1例,恶性肿瘤1例,不明原因3例);并发症:发生遂道感染2例,出口处感染5例,胸腹瘘1例,漂管9例(6.75%,其中6例均为卷曲管,3例为普通直管);发生腹膜炎32例(腹膜炎发生率为1∶49病人月),其中:真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头状葡萄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α-溶血链球菌1例,微球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2例,鲍氏志贺菌1例,结核杆菌1例,培养阴性9 例(28.12%)。

截止到2013年5月腹膜炎发生率:1∶49病人月,DOR为16%,TOT为21.2月。第一年患者生存率:91.22%,技术生存率:91.22%;第三年患者生存率:87.84%,技术生存率:86.94%。

3 讨论

对于ESRD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仍是透析疗法。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有以下优点:(1)在透析时无明显急剧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因此,对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高龄患者来说腹膜透析更加安全。(2)腹膜透析24 h持续平衡进行,很少发生失衡综合征。(3)无需建立血管通路,适合血管条件差,建立动静脉内瘘有困难的患者。(4)无需体外血液循环,不需扎针,不会流失血液和发生交叉感染。(5)不需抗凝剂,一般不用肝素,更适合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6)能较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7)清除中分子物质优于普通透析。(8)无需血透机、水处理等特殊设备,操作容易,可在家自己操作;且透析时不卧床,对正常工作和学习影响小。(9)腹膜透析通过腹膜可清除部分血管活性物质,使血压易于控制。当然它也有诸如:(1)易发生腹膜炎。(2)小分子物质清除率低。(3)蛋白质丢失多,易导致营养不良。(4)透析液中的糖易引起血脂、血糖升高及体重增加等缺陷。2011年在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工作会议上,将把大力推进腹膜透析作为我国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并做好了相关各项医疗保障任务的动员和部署。加之香港地区“腹膜透析优先”政策的成功实施[2],可以预计未来我国腹膜透析患者的数量还会持续的增加。

近几年随着透析方法、透析液和透析装置技术的不断改进,使腹膜透析的并发症大为减少,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腹膜透析。我中心PD患者大部分来自六安市周边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救治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本组患者职工医保19人(12.83%),城市居民医保5 人(3.38%),新农合医保 124 人(83.78%),农村病人占了绝大多数,也反映了这种状况。同时山区交通不方便,血液透析难以涵盖二级以下医院,患者距血液透析中心较远,也是大部分农村患者选择腹膜透析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发病的分布与国内其他中心相仿[3],只是慢性肾炎的比例占到了72.3%,而糖尿病肾病仅占8.1%,可能与本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慢性肾炎占整个慢性肾脏病比例较高,同时与医生对病人的选择有关。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6.21±17.2)岁,其中 <30岁 14人(9.46%),30~55岁 111人(75%),56~65岁 14人(9.46%),>65岁 9人(6.08%),年龄结构较轻,85%以上分布在55岁以下,非常有利于PD治疗,近期有资料表明,65岁以上老年患者其2年、5年生存率及技术生存率与65岁以下组并无明显差异[4],但本组患者>65岁仅占6.08%,且观察时间较短,故未做进一步分析。我院患者使用的全部都是 Tenckhoff导管,漂管率6.75%,且多数为卷曲管,与国内报道的16.67%明显偏低[5],可能与我们每次的术前准备较为充分有关,但有一例因为漂管作了三次手术,可能与患者自身体质有关,感觉卷曲管与普通直管相比无明显优势,反而因为管头体积较大,增加大网膜裹管的机率。发生腹膜炎32例(1∶49病人月),其中:真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头状葡萄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α-溶血链球菌1例,微球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2例,鲍氏志贺菌1例,结核杆菌1例,培养阴性9例(28.12%),与其他报道相似;只是真菌性腹膜炎比例较高,可能与我市患者大部分在山区农村,居住环境较差,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文化层次较低,加之我们开展腹膜透析时间较短,梅雨季节到来时针对性宣教不足等有关;培养阴性的腹膜炎占28.12%,与国内其他中心报道相比偏高,与我们实验室不能做离心培养相关,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退出原因除患者死亡外,感染占据了绝大多数,可见感染目前仍是PD最主要的并发症。另外,我院DOR为16%,TOT为21.2月,DOR呈逐渐下降、TOT呈逐渐上升趋势,与我们加强患者管理,同时严格把关腹膜透析指征相关。第一年患者生存率:91.22%,技术生存率:91.22%;第三年患者生存率:87.84%,技术生存率:86.94%,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以心脑血管并发症为主,也与国内其他报道相似[6-9],但病例数较少,未进行进一步比较。另外,国内也有报道,药物介入能显著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这方面我们经验尚缺,有待进一步临床实践中改善、提高[10]。

总之,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交通、文化层次等问题,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救治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改善,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相比,具有投入少,不需特殊设备等优势,只要加强患者教育,仍然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手段,适合在六安市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居民中开展。

[1] Zhang L,Wang F,Wang L,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urvey[J].Lancet,2012,379(9818):815-822.

[2] 芦晓佳,赵 琨,王雁菊,等.香港地区“腹膜透析优先”政策的成功实施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1):93-95.

[3] 陈毅华,龙海波,周伟东,等.华南地区近年腹膜透析状况及与较发达国家或地区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5(8):1307-1309.

[4] Castrale C,Evans D,Verger C,et al.Petitoneal dialysis in elderly patients:report from the French Peritoneal Dialysis Registry(RDPLF)[J].Nephrol DialTransplant,2010,25(1):255 - 262.

[5] 章 俊,刘蓉芝,郭婷婷,等.三种腹膜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11):970 -972.

[6] 俞雨生,周 岩,周婷婷,等.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及相关因素分析—单中心登记系统数据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1,20(3):218 -226.

[7] 张建朋 杨洪涛 赵菁莉,等.319例腹膜透析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2011,39(12):1154 -1155.

[8] 程利娜,石永兵.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3):309 -311.

[9] 段冬梅.终末期糖尿病两种透析方式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9):1531 -1533.

[10] 吕 勇,李 林,王亿平.水溶性维生素与多种微量元素合用对中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1,15(4):490-491.

猜你喜欢
腹膜炎肾脏病腹膜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诊治
慢性肾脏病围透析期的治疗及中医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