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014-03-28 19:02刘雪梅
船舶职业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体制船舶

李 洁,刘 月,刘雪梅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李 洁,刘 月,刘雪梅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体制机制创新是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应该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体制机制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体制机制及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建设,以期达到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目标。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合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发挥龙头专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体制机制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和相关船舶企业在各个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结合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特点,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对实现“校中厂”“厂中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有效探索。

1.1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成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吸纳船舶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进入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职责,共同确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技能标准、职业素质要求,制订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对基本岗位能力内涵、核心岗位能力内涵、综合岗位能力内涵、职业素质能力内涵做出明确解释,建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1.2 组建船舶工程技术中心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依托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整合校内外实习实训资源,组建了船舶工程技术中心,成立了由系主任、副主任、实训中心主任、专业负责人和企业对口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组织机构。船舶工程技术中心融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开发于一体,具有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师资培训等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面向船舶行业和区域地方经济,服务人才培养、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运行机制。

1.2.1 “校中厂”建设

通过扩建船舶建造综合实训车间、船舶CAD/CAM实训室、船舶陈列室、船体放样实训室和船体检测实训室,建设“校中厂”式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准企业化的管理制度、市场化的运行机制。通过承接船体分段、分段支墩、舱口盖、船用门、带缆桩、导缆钳等船舶企业真实中间产品的生产任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生产性实习、实践服务,使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企业工作实践“零对接”。在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的保障下,增加空压机、弯管机、埋弧焊机、多功能实训船舶装置等硬件,使实习实训的作用得到极大发挥,使专业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真实产品生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1.2.2 “厂中校”建设

通过进一步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深度合作,及与葫芦岛华越船舶配套有限公司、辽宁东宝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建设3个“厂中校”式校外教学性实习实训基地。经过探索,形成了“工学交替、双重身份”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按阶段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学习工作相交替的培养方式,且学生在企业学习工作的全部教学过程由企业与学院共同组织实施,确保“教、学、做”三者合一。

1.2.3 “教师工作站”建设

为提高教师职业实践技能,在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处开展“教师工作站”建设,使之成为生产设计、工艺编制、船体装配、质量检验等综合教学基地,主要进行教师培训、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聘任了企业负责人1名,兼职教师4名,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

1.2.4 “船舶设计工作站”建设

与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船舶设计工作站”建设,主要进行订单培养、教师培训、技术研发等工作,企业与本专业各聘任一名负责人进行管理,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确定了运行模式。近三年已订单培养学生50人、培养教师12人,与大连船舶设计公司合作进行生产设计项目5项。

1.3 完善制度建设

为制订和完善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对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管理制度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体现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保驾护航。

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了以下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运行模式方案和制度;校企合作实训项目开发方案和制度;校企合作技术项目开发方案和制度;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专业建设方案和制度。旨在充分发挥企业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实训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体制机制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院校的建设精神,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对船舶行业的服务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大力培养船舶行业所需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2.1 成立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

为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学院专门成立了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教学实施“监督、检查、评估、指导”。通过巡视、听课、教学抽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监控和评价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等,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2.2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制度

为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体制机制的有效运行,建立、健全了《专业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法》 《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法》 《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职责》等制度。

2.3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加大职业技能在人才培养考核中的比重,吸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中,引入行业企业岗位评价标准,以过程考核为主,综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达到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同时聘请企业兼职教学督导员,主要负责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过程考核。

2.4 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将毕业生就业质量、企业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每年都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采用假期走访、电话回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企业满意度,掌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竞争力。

3 社会服务体制机制

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与提升是当前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学院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为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对专业社会服务进行科学定位,做好培训服务、技术服务、对口支援服务等,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顺利完成。

3.1 技术服务

学院依靠校企合作资源优势,紧紧抓住服务船舶行业这一主线,承担了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设计公司等企业的“三沙一号交通补给船”“太平洋有限公司修井船”“4.51万吨散货船”“5.8万吨散货船”“20.3万吨散货船”“15.8万吨原油船”“32万吨原油船”“HAVYARD832LSE PSV平台供应船”“3 000吨级渔政船”“8 000HP油田增产作业支持三用工作船”10项生产应用研究项目,实现技术服务到款额248万元。

3.2 技能培训

充分利用专业实习实训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对葫芦岛地区和船舶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进行技术培训,为渤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绥中职业教育中心和龙港区职业教育中心等校企合作企业和支援院校开展技能培训3 180人日。

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和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条件,开展技能鉴定,近三年实现船体装配工职业鉴定8 015人日、船舶涂装工职业鉴定1 110人日、装饰美工技能鉴定800人日。

3.3 对口支援

为充分发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对口支援了国家西部的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及辽宁西部的龙港区职业教育中心和绥中县职业教育中心。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深入合作交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双方自身能力的提升。

3.4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和友好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与韩国巨济大学合作,实施国际订单式联合教育培养项目,2011年培养学生12人次;2012年培养学生20人次;2013年培养学生17人次,三年共计培养学生49人次。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是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高职院校、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在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多年“前校后厂”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基础上,新组建了辽宁区域船舶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和葫芦岛区域政校企合作理事会,加入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并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校企合作董事会,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体制机制建设得到了有效推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前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1]刘向东,白素兰.国家骨干高职院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7):20-21.

[2]田汉族,陈涛,崔德明.体制创新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7(35):8-10.

[3]授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 29/c_12389320_2.htm,2012-7-28.

[4]王双金,徐丽萍.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6-8.

[责任编辑:陆丽娜]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Ship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LI Jie,LIU Yue,LIU Xuemei
(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Xingcheng 125105,China)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Ship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as an important specialty in 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should constru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work-study combination system,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system,and social service system,so as to enhance education vitality,improv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and constantly meet enterprise'need of high quality skilled talents.

ship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system and mechanism construc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G710

A

2095-5928(2014)06-06-04

2014-07-25

李洁(1980-),男,山东临沂人,实验师,学士,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体制船舶
建筑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水防渗工程技术实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