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习作的审题立意应对

2014-03-28 19:02熊佳红
船舶职业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陶醉命题作文审题

熊佳红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是构思中最重要的环节。文学作品要以感受为前提,习作者在立意过程中所调动的以往生活中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与积累,常常是那些让人感受深刻而强烈、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这些事物触发作者萌生出某种立意。纵观当前各种考场作文,大多是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大类。不管是命题和话题作文,审题是第一步,立意是第二步,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先确立主题再下笔。审题和立意就是分析和了解题目的真实意义,明白命题者的思想,确立写作对象和材料范围,明确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和选择的体裁,这样就可以做到按题目来划定写作范围、按出题者的要求去写。因此,审题和立意决定着文章构思和主题表达,影响着习作的内容是否符合题目所划定的范围。与此同时,审题和立意的思考过程也是作者根据命题范围进行初步筛选、整理选取用以写作材料的过程。习作的主题就是在审题和立意过程中确定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在文章中处于核心地位,一篇习作的价值大小、质量优劣,主题是其检测的尺码。如果在习作准备的过程中审题模糊、不按照题目立意、材料选取杂乱,习作就一定会出现离题、跑题现象,劳而无功。所以,习作者必须审准题意。

1 找关键字

这种方法适用于命题作文,命题就是直接给你作文题目,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写作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命题作文的题目是早已规定好的,如果不审清题目中的关键字,就会离题,找关键字的方法就是要求习作者对题目进行解读,抓住题眼,确定主题,选择材料,安排文章结构。

2 补充题意

半命题作文是出题者给出一个尚不完全的题目,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习作。补充题目时,尽可能把可以补充进题目的内容一一罗列,比较后确定最好的补充内容,把自己感受最深和材料最多的题目作为习作题目。如:请以“又一次……”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题目“又一次”中的“又”,表示不止一次,是前一次类似事情的重复和继续。读懂了题目的前一半,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充题目。可填上:落泪、跌倒、相逢、使我感动、伤了妈妈的心、让老师失望、得到启示、想起你……这样文章就不会出现偏题、跑题,并能准确切题。

补充题目时要注意:一是所补充的必须符合语法逻辑,二是题目不要定得过大。所谓符合语法逻辑,就是补充的部分与给出的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在事理上要符合生活常理。如:以“我明白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补充的可以是一个道理也可以是某个人说话的意思,因此可补“道理”或者“意思”符合语法逻辑的。题目不宜定的过大,是因为大题目的写作范围广,不利于选择和组织材料,习作难度增大。如:以“……的早晨”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补充:校园、冬天、家乡……若补充“南国”则大了,习作者很难把南国的特点描绘出来。

3 化大为小

化大为小更适合话题作文,有的话题作文角度刁钻,涉及范围很广。要想使习作的内容丰富、思想有深度,先要立足于小圈子,把视野先放小,再扩大,大题小作,再上高度。作文题目如果比较宽泛,让人摸不着边际,我们可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作文题目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前或后加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和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的目的。范围明确了,入题就会切题了,这适合于话题作文的审题。一般话题作文由四个部分组成: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话题作文往往指明写作范围或谈论的中心,其他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由于材料范围宽广,给习作者的把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下笔前一定要读准导语和提示语,善于以小见大、化大为小,把小的材料话题引入纵深,找准适合自己下笔的小话题。我们可以将话题拆分成几个契合话题的子话题,再从这些子话题中选择一个易写、好写、有典型材料的来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只写话题中的一个方面,“不及其余,只选一点”。另外要从小处落笔,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具体的、平凡的小事物的叙述,并辅之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以小见大,阐明大道理,揭示出深刻的社会意义,宣扬社会正能量,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在细微处展现伟大的精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缺乏个性、典型性和生活意义。只有这样,习作才能“出彩”,才能写出题材典型多样、百花齐放、五彩纷呈的好文章。

4 化实为虚

有些话题是抽象的概念,习作者审题时要把它具体化,朝“实”的方面去拓展,可以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或编写一个具体的故事来演绎话题。如:请以“陶醉”为话题,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陶醉”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沉浸在某种境界、情景或者思想活动中的那种状态。通过审题可以发现应该叙述一件或几件让自己高兴的、欣慰的、豁然开朗的、柳暗花明的、心旷神怡的、终生难忘的事来传递自己的陶醉之情。而生活中令人陶醉的事情太多了,如:靠自己左思右想攻克了一道难题,你会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家中长辈的体贴、呵护,使你常常陶醉于爱的海洋中……总而言之,把一个很虚的话题“陶醉”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演绎出来,以达到化实为虚的目的。

5 联想引申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联系到与之想关的另一事物。联想是回忆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人们由看儿童放风筝会回忆起自己纯真的童年、绚丽的春天、熟悉的故乡和高远的天空;由泥土会联想到故土、故园,进而联想到父母、亲友,也可以联想到庄稼、幼苗、河流……这种联想特别适用于抒情散文,因为许多话题作文可以写成抒情散文。

如鲁迅先生在《故乡》结尾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的左边是“足”,因此路是用脚走出来的;路有两个口,路又是用口问出来的;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路,行走的路,人生的路,心灵的路……请以“路”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命题者要求以“路”为话题,并且在提示语中出现了“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路,行走的路,人生的路,心灵的路……”这样一句话,由此可以激发我们使用联想引申的审题方法,由生活中“行走的路”联想到人生的路、心灵的路、社会的路、民族的路……由实到虚,写作的立足点可以引申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每一位习作者有话可说。可以写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得到的结局也不同;可以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什么样的路,决定了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呼唤真诚的心灵之路……这样一来对话题进行引申和联想,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审题,确定自己的习作思路。

[1]杨学晶.浅谈中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1):175.

[2]陆可爱.江苏省十三个地市中考作文命题解读[J].课程教学研究,2014(4):61-64.

[3]刘松来,胡小望.高考作文与作文教学应当关注什么[J].语文建设,2009(10):43-44.

[4]黄世春.作文五步教学法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8):130-131.

猜你喜欢
陶醉命题作文审题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吹牛不交税,作文共陶醉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三招”学会审题
你美丽,我陶醉
云,令我陶醉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