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型人格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

2014-04-01 13:48朱珂漫高丽珍张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人格心血管心理

朱珂漫 高丽珍 张敏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 昆明65003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疗效可靠、创伤性小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PCI术是以机械方式改变血管腔内几何形态,从而保持管腔内血流通畅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它并不能逆转或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进程,人格、情绪等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也并未消除。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1]表明,PCI术后再狭窄率比例较高,其它并发症还包括冠状动脉栓塞、血管内膜破裂、复发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等。这些症状的出现除了与术后抗凝、血脂调节、抗心肌缺血药物应用有关外,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方式也是造成术后不良影响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心身医学领域提出了D型人格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另一患病人格或独立的危险因素的说法[1-2]。D型人格突破现有的人格模式更深层面地研究了性格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采用D型人格评定方式,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鉴别出受心理危险因素影响可能引起情绪应激反应和复发心脏急症的高危人群,从而采取有针对性地治疗和心理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1,3]。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D型人格特点和危害性,以减少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性。

1 D型人格概述

1.1 定义 1996年荷兰学者Denollet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提出了“D型人格”的概念。Denollet[4]指出,D型人格是一种忧郁性人格,包括消极情感(NA)和社会压抑(S1)两大人格亚类。消极情感表现为随时间和环境变化中体现的较稳定的消极情绪倾向;社会压抑表现在人际交往中易克制负性情绪和行为方式的表达,更易导致冠心病。同时他的研究成果阐明了D型人格对PCI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也有极大的作用[4-5]。

1.2 情绪特征 D型人格患者的情绪表现为烦躁、沮丧、焦虑、担心、紧张、易怒,认为生活前景黯淡,同时他们不愿和别人交谈自己的内心情感,害怕被别人拒绝或排斥,与其他人很少有联系;与陌生人交往时总会感到不安。有关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中具有 D型人格的比例约占21%~30%[3,10],PCI术后出现心肌梗死者15%~20%存在着压抑心理[5];同时精疲力竭感也是D型人格心脏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之一。术后产生的精疲力竭感使患者存在综合性的抑郁、敌对、焦虑和疲劳等,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非D型人格患者的4倍[5]。

1.3 对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D型人格患者PCI术后可能出现精神紧张、睡眠障碍、进食困难、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的表现。Pedersen[6]对358例PCI患者历经两年的随访观察发现,术后1年内有8%的人出现严重抑郁症,其中34%的患者存在D型人格;两年期间D型人格的患者遭受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性是非D型人格的2倍。Oenollet[7]对引发PCI术后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中也阐明D型人格是术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严重影响了术后效果。欧薇等[8]对13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患者术后3个月以上的门诊随访研究显示,D型人格患者术后情绪和生活质量比非D型人格患者差,人格因素影响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置入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D型人格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分方面均比非D型人格组患者严重,感觉介入术后恢复不良好。Pedersen等[9]对875例行PCI裸金属支架或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术后9个月的随访研究指出,D型人格是患者发生死亡或再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1.4 心理需求 D型人格特征的患者有着对疾病的过度敏感、焦虑和沮丧情绪,他们往往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感情流露;同时内心又极度渴望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希望被重视,但更多的是寻求能理解和赞同他们疾苦的人,希望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找到一条情感宣泄的途径[10-11]。

2 D型人格患者的护理干预

2.1 PCI术前心理干预 由于对PCI术的相关知识、优点、意义及价值不了解,患者常常缺乏安全感,渴望被更多的告知。因此,医护人员应创立良好的医疗氛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D型人格患者的心理需求,注意他们对疾病的感受,尽量满足其需求。术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首先要与患者进行交流,评估情绪状态,并让患者明白PCI术的基本过程、意义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给患者心理安慰,消除其顾虑,让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使其术前情绪稳定;让患者明白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学会面对应激时的心理调节方法[10-12],调动患者的主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帮助其适应角色转化;请其它术后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同时要注重对D型人格社会压抑严重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允许家人陪伴,分散其对疾病的过分关注,淡化消极心理[13-15]。

2.2 PCI术后心理干预 由于创伤引起的疼痛及精力的消耗,D型人格特征在术后较为明显,因此,术后要特别注重情绪波动对疾病产生的负性效应。尽管目前尚无规范的D型人格的心理干预方法,但Pedersen等[4]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和一些A型人格的干预措施对改善D型患者行为及防止术后心脏病复发有较好疗效。护士要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及监护设备,讲解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必要性;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肯定手术疗效、树立康复的信心;指导他们用深呼吸配合语言及视觉想象来诱导心理放松[12-13];术后增加巡视病房次数、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焦虑、抑郁程度严重的患者可予以家庭成员陪伴等[14]。有研究报道[16],对患者采取“双护理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即采取细心观察、及时交流和疏导,建立健康的心理平衡机制,全面综合的健康宣教,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情绪调整训练,积极、广泛的社会支持,运动干预,出院护理干预等方法护理患者,实现全程照顾的目标,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2.3 生活护理 护士要用爱心和同情心来照顾患者,尤其是D型人格患者。要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性和富有同情心的服务,加强基础护理、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保持患者清洁舒适。术后当晚和次日根据患者自理能力提供、协助和指导患者完成生活护理。邱小芩等[15]报道,SCD发生与患者活动量较多和饮食特点相关,所以,D型人格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协助和指导,以保持排便通畅。

2.4 健康教育 由于D型人格表现出跨时间、跨情境的稳定性,所以尽管在住院期间情绪状态有所控制,但出院后如果心理应对方式一旦失衡,就可能出现消极情感和社交压抑倾向。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应让其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了解出院后应遵守的健康生活习惯,明白定期复诊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避免出院后过分强调自己患者身份的认知行为。家庭支持也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它作为应激与疾病之间的一个缓冲系统,可防止社会压抑心理的危害。要鼓励家属、朋友多向患者提供情感和经济支助,帮助其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术后并发症。另外,定期组织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系列知识讲座,开展“生命网—心行动”等健康维护活动,让患者有机会了解更多的自我保健知识,接受新理念,纠正不合适的生活方式,更好地维护身心健康。

3 小结

D型人格的提出是一个新的着眼点,它能较准确地识别出冠心病人群中易引起情绪障碍和心血管疾病复发的对象,从而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明显降低术后悲观沮丧、应激障碍、冠状动脉狭窄、心律失常的发生,使PCI治疗获得最佳的效果。Pedersen等[17]认为,除了必要的医疗干预,心理危险因素的评价和干预可能是减少患者发病率与病死率的唯一有效方式。因此,及早发现、正确识别心理危险因素聚集和可能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主动采取心理护理,包括入院宣教,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出院健康心理指导及必要的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措施,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干预冠心病和心理问题,以期达到患者躯体与社会功能的双向恢复[13-15]。D型人格学说的引入无疑会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一种崭新的思路,推动心身医学研究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周静,蒋文慧.D型人格与心血管疾病[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46-47.

[2]白俊云,赵兴蓉,许秀峰.D型人格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5):329-332.

[3]于肖楠,张建新.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1):72-77.

[4]Denollet J.Standard assessment of negative affectivi ty,social inhib2Jtity,and type D personality[J].American Psychosomatic Society,2005,67(1):89-97.

[5]邓静.D型人格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J].护理研究,2011,25(2):283-285.

[6]Pedersen SS.’Type D personality and diabetes predict t he 6nset ofdepressive symptoms in patient 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2vention[J].American Heart Journal,2006,151(2):367.

[7]Denollet J,Pedersen SS.Increased risk of mortality of myocardialinfection post2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type D patientt reared wit h sirolimous2eluting stent s[J].Net hetland Medical Psychology,2005,21(3):103-105.

[8]欧薇,刘弢,孙月古,等.D型人格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者的生活质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44):8635-8638.

[9]Pedersen SS,Lemos PA,van Vooren PR,et al.Type D personality predicts death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bare metal stent or sirolimus-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a Rapamycin-Elu-ting Stent Evaluated at Rotterdoan Cardiology Hospital(RESEARCH)registry sub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04,44(5):997-1001.

[10]张庆云,娄长丽.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及护理[J].宜春学院学报,2004,26(2):92-93.

[11]傅燕飞,马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现状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4):2227-2229.

[12]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13]郭建星,张玉乎,张慧旭,等.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0):3154-3155.

[14]谢辉,曾旭芳.高龄冠心病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监护护理[J].全科护理,2010,8(5A):1145-1146.

[15]邱小芩,肖燕,陶晓,等.心脏性猝死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7):1584-1586.

[16]庞静.双心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55-2157.

[17]PedersenSS,Denollet J.Type Dpersonality,cardiac events,and impaired quality of life:a review[J].Eur J Cardiovasc Prey Rehabil,2003,10(4):241-248.

猜你喜欢
人格心血管心理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心理感受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