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胸舌转门肌皮瓣喉功能重建术的个性化整体护理

2014-04-01 13:48张萍许曼莉张硕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气囊皮瓣发音

张萍 许曼莉 张硕

(解放军第463医院 全军耳鼻喉科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110042)

咽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由于手术造成过大的咽、喉腔缺损,使咽喉功能重建困难,患者常常因此丧失喉功能,严重影响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2001年3月以来我科对315例咽喉部肿瘤切除后,应用颈前胸骨舌骨转门肌皮瓣进行喉功能重建,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1]。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行颈前胸舌转门肌皮瓣喉功能重建及下咽修复手术患者315例。其中,男性307例,女性8例,年龄36~70岁,平均57.3岁。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分类标准:喉癌268例,下咽癌47例;T2 113例(T2N0 64例,T2N1 37例,T2N2 12例),T3 138例(T3N0 107例,T3N1 31例),T4 64例,(T4N0 45例,T4N119例),全组病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

1.2 手术方法 常规气管切开插管,行静脉复合麻醉,颈前正中垂直切口,根据病变位置、大小、浸润情况,以2cm为安全界限,分别行垂直半喉切除术68例,半喉半咽切除术34例,次全/全喉切除术147例,全喉半咽切除术37例,下咽局部切除29例。其中同侧颈廓清术76例,双侧颈廓清术24例。

1.3 结果

1.3.1 喉功能恢复情况 (1)发音功能恢复:术后患者经发音训练指导,全部恢复了发音功能,发音流利清楚,部分患者(143/315)声音略嘶哑,交流无障碍;(2)呼吸功能恢复:179例在术后3周至6个月内去除气管套管,连续部分堵管85例,51例白天可以堵管呼吸;(3)吞咽防护功能恢复:一般术后9~14d拔除鼻饲管后,患者恢复经口正常进食;31例患者初期进流食出现轻至中度呛咳,其中17例患者经进食训练、14例应用带气囊套管后正常进食;2例患者轻度下咽狭窄,经扩张法治疗;其他患者吞咽功能全部恢复。

1.3.2 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27.9%(88/315),主要包括咽瘘49例,进食呛咳31例,切口感染6例,轻度下咽狭窄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

1.3.3 术后生存率 术后随访2年以上,生存257例,失访27例(按死亡计);随访5年以上174例,生存81例,生存率46.5%,略高于常态标准。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43例,颈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转移7例,其他原因9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评估应急准备 部分患者肿瘤包绕颈内动脉必须需行颈动脉切除时,为防止脑血管意外,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及训练是术前护理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也是手术成功的基础。目的是通过压迫颈动脉根部使大脑基底的大脑动脉,(willis环)前后交通支开放,促进大脑动脉环血流逐渐重新分配和代偿,保证患侧脑的供血,维持正常的大脑生理活动。压迫训练应在手术前越早开始越好,压迫时间每次由最初5min逐渐达到30~30min。对于持续压迫30min无不适患者,可以配合行脑血流图椎动脉检查。每天训练5~10次,记录每次压迫时间。对二期喉功能重建者,因喉全切术后局部疤痕形成会影响皮瓣血运,术前要做颈后伸、停顿、恢复原位练习,目的是增加颈前皮肤伸缩及抗牵拉能力,促进皮瓣成活。术前接受过放疗或糖尿病患者者,术后发生感染、咽瘘、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风险几率较高,因此,术前准备中重点注意术区皮肤有无感染迹象、口腔炎症、感冒或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现象,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2.1.2 强化健康宣教 术前即开始指导训练患者运用正确的方法咳嗽,咯痰时双手固定气管套管侧翼,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切口出血、气管套管脱出或痰液不能有效咳出。指导患者术后清洁口腔的方法,用0.1%呋喃西林液漱口,每次含漱5~10min,即充分鼓腮,用舌在齿颊、腭面搅动,反复冲击,抬高舌尖片刻并头颈后仰,使漱口液接触到口腔各个部位,待不能耐受时将漱口液吐出。术前一日开始。

2.1.3 术前颈前部备皮 观察皮肤有无感染、破损,男性患者剃去胡须。嘱患者洗脸、洗澡时不能搓擦颈部皮肤。术区皮肤术前连续3d备皮。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全麻清醒6h后给予患者头高位,抬高床头30°~45°或半卧位,有利于血液回流;头部垫枕,保持头部前倾20°~25°,下颌内收,以减轻肌皮瓣张力,防止缝合处组织张力过大、撕裂造成吻合口裂开,或皮瓣悬空坏死。二次手术或大剂量放疗及颈廓清术后患者,在手术后早期不能自行突然坐起,坐起时应由他人协助,一手放在病人肩下、一手放在病人头枕部,双手同时用力扶起病人坐起。禁止头后仰。

2.2.2 引流管的护理 (1)持续负压吸引时,负压引流管每隔3~4min进行抽吸一次,防止血凝块阻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一般会厌重建术引流1~2d,喉及下咽重建术引流3~5d。观察引流液为淡黄色上清液,抽吸时无血液可拔出1/3,待24~48h后完全拔除;(2)行颈廓清术的患者,由于皮下深层组织已被切除,死腔内易残留积血,而且皮瓣较薄,血运不佳。所以,术中彻底的止血,适当将皮肤与颈部深层组织缝合,减少死腔;将引流管头部放在颈动脉后方,由锁骨上窝引出,用缝线固定于皮肤上。这样引流较为彻底,防止引流管脱出。一旦出现咽瘘时,吸出的引流液呈透明粘液状;出现乳糜瘘时引流液呈白色乳糜状;引流液呈鲜红色,术部出现活动性出血。外固定包扎不宜过紧。

2.2.3 切口的护理 首先,护士要了解患者手术的时间,对于手术时间超过4h者,由于刀口暴露时间长,失血多,污染机会增多,术后容易出现切口并发症。其次需注意观察包扎敷料的固定情况,切口部位皮肤颜色及形态。伤口出现发红、肿胀、压痛明显、渗出增多时,可能有感染、瘘、皮瓣坏死的发生。术后皮瓣边缘坏死<0.5cm,可采用早期间断拆线,适当减压;若皮肤坏死范围较大,则要保持局部引流通畅,皮痂干燥,引流管适当延期拔除。外固定敷料渗出物污染及时给予更换。

2.2.4 气管切开的护理 喉切术后的患者失去了鼻腔对空气的加温作用,对气道产生较大的刺激,致分泌物黏稠或干燥结痂可堵塞气道。室内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度保持在18~20℃,相对湿度50%~70%)。气管造口处覆盖双层湿纱布,气管内每2h1次滴入自配化痰液,滴药应选择在呼气末[4],避免在呼气时滴药将药液吹出或引起呛咳的不良刺激。每日做雾化吸入2~4次;内套管每4h清洗消毒一次,气管套管垫每天更换2次,渗出物多时及时更换。换药时动作要轻柔,擦干净造口周围皮肤黏液块和分泌物,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喉功能重建术后为防止皮瓣受压影晌血供,要经常检查气管套管固定系带松紧度,一般以伸进两个手指为宜。

2.2.5 营养膳食的护理 根据患者皮瓣移植手术情况和体质的特点,对术后病人进行营养动态监测后,请医院营养师计算出每日营养素需求量,制订基本鼻饲饮食食谱,对于糖尿病等特殊患者制定个性化食谱。保证给予患者富含蛋白、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鼻饲匀浆液现用现配,温度控制在37℃,每日分4~5次给予。出现咽瘘患者,我们除给予脂肪乳、复合氨基酸外静脉滴注,主要通过鼻饲注入肠内营养剂—安素、自配研制的匀浆膳食,增加营养素供给,利于咽瘘早期愈合。

2.2.6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早期限制吞咽动作:指导患者术后早期咽部分泌物、切口渗出物要及时吐出,目的是减少气管食道断端黏膜缝合处的刺激及运动;(2)预防感染:在术回病房立即用负压吸引器连接胃管吸出胃液及术中咽下的血液,术后首次鼻饲量不宜超过200ml,进食时速度宜慢,鼻饲时应取半卧位或坐位,减少胃液返流及病人呕吐;(3)咽瘘局部有效护理:首先,及时採取咽瘘处渗出物做出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应用抗生素。护士每天进行局部换药时,及时吸出渗出物,使敷料保持干燥,其他则对症处理,促进局部组织的愈合;(4)防止气囊移位:因皮瓣喉功能重建术后咽感觉反射尚未健全,部分患者进食呛咳,需要带气囊进食。选择气囊型号如果不相匹配,气囊部分下移会阻塞套管,引起呼吸困难。因此,要选用与气管套管大小合适的气囊,并将气囊套于气管套管管壁之后,用丝线将气囊固定在套管的护翼上,可以避免发生事件的发生;(5)密切观察切口有无出血及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注意颈部是否出现血肿,防止呼吸困难的发生。避免持续剧烈的咳嗽,以防颈部手术切口裂开;(6)加强口腔护理:从术前一日开始嘱病人用呋喃西林液漱口,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至拔出鼻饲管经口进食。

2.3 康复训练

2.3.1 发音功能训练 患者在创口恢复顺利情况下,术后第4天开始练习发音,先深吸一口气,放松颈部,头略前倾,使气管内的气流顺利送入下咽腔,然后用手指堵住气管套管,平稳地做呼气发音,发“咿”或“啊”的音,发音时应先易后难,先发单字,后练语句,使之逐步适应发音模式和语言功能的变化。训练过程中不能用声过度,避免引起新喉口黏膜水肿,每天坚持做1~3h。

2.3.2 吞咽功能训练 术后7d左右在创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逐渐开始试验进食,先饮生理盐水,如无呛咳则饮温开水,仍无呛咳再进其它饮食,直至拔除鼻饲管。根据呛咳的分类,选择训练方法,如轻度呛咳者采用封闭法:患者坐位,弯腰低头,先吞咽几小口馒头、香蕉或其它成团块的食物,如无呛咳,接着进其它食、水,如顺利,则拔出鼻饲管。中度呛咳者采用压迫法:如进食团时有明显呛咳,将手指放在近气管套管上方的颈部正中皮肤处,吞咽时,向后轻压皮肤,此时新喉腔被封闭,如能进食,则指压至进食完毕。重度呛咳者采用气囊法:取和所戴气管同号或小一号的麻醉套囊套在气管套管末端,按更换气管囊管的方法插入气管内,进食前向气囊注入3~7cm气体,钳夹封闭导管防漏气。气囊充气的量不宜超过10ml,以免压迫新建的皮瓣组织。患者堵住气管套管开口发不出音时,表面气道已封闭,此时进食、水。进食后10min左右松开钳夹,放出气体,同时堵住管口咳出残余食物,多数病人呛咳会逐渐消失。恢复正常饮食多需要经过适应训练。

2.3.3 呼吸功能训练 一般在术后创口愈合良好,进食基本正常情况下进行。首先用手指堵住气管套管口做吹气,再进行呼气、吸气训练。堵管训练应先做平静时堵管,时间由每次5min、10min、30min不断延长;再做运动时堵管,由室内逐渐到室外练习,散步、快步走、上下搂等。先1/3、1/2部分堵管,逐渐完全堵管。呼吸功能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地行,患有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的病人要慎重,训练时必须有亲属陪同。

2.3.4 出院指导 出院前的康复指导,是整个康复计划的延续。根据喉癌患者的病理分型和手术方式,指导患者定期行血清学、影像学等检查,并建立随访档案。对带管出院的患者,教会气管造瘘口的护理,如套管的取出、清洗、消毒等;告知呼吸通道护理的重要性,防止异物落入和感染,以及气管套管意外的处理;合理营养饮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加强和他人交流的技巧。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感冒。指导和要求家属在情感、经济、地位上支持和尊重患者,将健康教育引入家庭护理单元中。嘱咐患者出院后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可随时就诊,并专门开展讲座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复发转移的表现。

3 讨论

喉切除术加喉功能重建术能在根治喉癌的同时重建新喉,恢复发音功能,提高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5]。让患者了解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手术前后的功能锻炼。加强并发症知识的宣教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和危害,引起他们高度重视。手术前后对患者详细讲解各种功能恢复训练方法、要点以及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及其对手术效果的重要性。强化认识,使患者能依从性积极主动参与且配合术后喉功能恢复的训练。护士掌握此类手术的护理特点,对术后并发症要有“危急”意识,有预见性地进行评估,做出个性化护理方法,积极有效地干预,主动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马力学,赵波,吕锦峰,等.发音重建术在喉癌手术中的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07,28(4):328-330.

[2]邰旭辉,孙兴和,徐振明,等.颈前胸舌转门肌皮瓣在下咽癌外科治疗喉功能保留中的应用[J].肿瘤杂志,2006,26(1):88-89.

[3]马玥莹,刘良发,黄德亮,等.喉癌术后生存质量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27(4):169-174.

[4]邵建丽,潘丽丽,樊晴.喉癌病人健康教育观察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9):804-805.

[5]黄佳明.喉癌患者健康宣教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3,27(2):103-104.

猜你喜欢
气囊皮瓣发音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高田气囊案
Playing with h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迷你救生充气囊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