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编辑继续教育探讨

2014-04-05 15:22
关键词:知识结构学报专业

田 峰

(山东理工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山东 淄博 255049)

随着高等学校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高等学校之间以及高等学校与全社会的学术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高校学报不仅是学术信息的载体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反映高校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窗口。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学报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中的媒介和导向作用,高校学报必须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和办刊水平。学报办刊质量、水平的高低,除了取决于稿件本身的质量以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报编辑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1]加强编辑继续教育是提高学报编辑人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对编辑继续教育的内容、原则和形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报的特殊性与学报编辑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高质量的期刊,不仅要有高质量的文稿,关键还要有素质高、能力强的编辑人才队伍。[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3]高校学报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综合性上,高校学报涉及的学科范围之广,与一般学术期刊完全不同,自然科学版几乎涉及理工科的所有学科,社会科学版则几乎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

编辑的知识结构必须杂中有专,[4]即编辑应该具有“专博相济,一专多通”的知识结构,但高校学报的特殊性对学报编辑在“专”和“博”这两个方面都提出了比一般学术期刊编辑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多数高校学报编辑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专业,各自在本专业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甚至有些编辑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但他们大多属于“专而不博”的专业型人才或者说是“专家”,其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与编辑工作的要求有较大距离。尤其是作为高校学报编辑可能要负责几个甚至十几个学科专业,这些专业中有些是与编辑所学专业相近或相关的,有些则可能与编辑所学专业相去甚远。高校学报编辑应该也必须掌握自己分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这些学科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成为自己分管学科专业的“内行”。高校学报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学报编辑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即“专博相济,博重于专”。因此,不论是一般文、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报编辑,还是接受过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学报编辑,其知识结构大都不能完全适应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这一特殊要求。一般文、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报编辑不仅需要认真学习编辑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编辑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自己分管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断拓宽专业面;接受过编辑出版专业高等教育的学报编辑则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自己分管学科的专业知识。当然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有学报编辑还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来所学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当前高校学报编辑队伍从整体上来看,不论是专业结构还是知识结构都显然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需要,与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弥补。

二、高校学报编辑继续教育的内容

(一)政治理论教育

一个合格的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有广博的相关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能够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5]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清醒的洞察力,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因此,学报编辑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还要注意学习党和国家有关出版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在编辑实践中处理好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关系,正确把握学报的价值取向,不断提高办刊水平。

(二)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编辑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尤其重要。因为编辑工作既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劳动,[6]又是一项复杂、细致、繁琐的服务性工作,常常被人称作“为他人作嫁衣”,如果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根本不可能做好编辑工作。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使学报编辑对所从事的事业有深刻的理解,能够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爱岗敬业,甘做无名英雄;二是使学报编辑具有科学严谨、事实求是的学风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把好稿件质量关,坚持稿件质量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杜绝“人情稿”、“关系稿”。

(三)编辑理论教育

编辑素质和编辑能力的获得和提高,不可能仅仅由一般的编辑实践来完成,编辑理论对编辑素质、编辑能力的获得与提高,对编辑人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形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高校学报编辑队伍人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报从事编辑工作;二是从教师或其他岗位改行到学报从事编辑工作。其中接受过正规编辑出版专业高等教育的人员较少,多数人的编辑理论知识大都是在编辑工作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的,缺乏正规、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因此,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必须努力加强编辑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编辑理论修养。

(四)业务知识与技能教育

编辑工作既要对大量来稿进行筛选和甄别,又要对刊发稿件进行差错校正和文字加工,还要进行选题、组稿、策划,等等。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较高的文字处理等能力。同时,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对学报编辑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时代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离不开对信息化技术、网络平台、多媒体转换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依赖,为此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有与此相关的能力。[7]比如:媒体加工技术、网站搭建技术、XML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搜索引擎优化技术、用户体验相关技术,等等。[8]

因此,编辑业务知识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编辑理论与实务、语言文字知识(含外语)、数字出版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与编辑工作相关的一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编辑自己分管学科的专业知识,等等。

三、高校学报编辑继续教育的原则和途径

编辑的继续教育是对编辑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扩充和提高的教育,[9]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应用性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应用,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编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理论而理论。鉴于编辑业务的实践性较强,继续教育的内容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10]无论是编辑专业知识的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数字出版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或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还是进行编辑学理论研究,都必须与编辑实践密切结合。因此,编辑继续教育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坚持适用性原则,所谓适用性原则,就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在实施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每个编辑部、每个编辑都要结合自己学报和编辑个人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刊制宜、因人制宜,选择最有效、最实用的继续教育内容和方式。

编辑继续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根据目前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现状和各单位的工作情况,可以分别采取以下教育方式和途径:第二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包括脱产和在职两种形式)、短期培训、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以及在职自学等。

对于不同的继续教育对象和继续教育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继续教育方式和途径,比如编辑实务的学习,应该结合工作实际以自学为主,并辅以必要的交流、研讨和短期培训。通过编辑部内部定期或不定期的编辑业务研讨会或讲座,学习国家关于编辑出版的政策、规范、标准等;研讨个人在编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统一认识,共同提高;也可以通过审读和解剖同行期刊,学习他人的编辑技巧和办刊经验;还可以请专家、学者来讲授编辑学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编辑学科和各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与学术研究成果。以上几种形式方便灵活,应该是学习编辑实务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另外编辑部还可以根据各位编辑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情况,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编辑人员参加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主办的各种编辑业务培训班或青年编辑学习班,这类培训班或学习班时间短、针对性强,学员带着在编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目标明确、时效性强,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应该以自学为主、脱产学习为辅。相关专业知识主要是指编辑个人分管学科的专业知识,学报编辑人员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前沿动态,尽快成为自己所分管学科的内行。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通过自学来完成。

数字出版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应该结合编辑工作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此外,编辑应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数字资源,进行专业知识的再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同时,编辑应关注国内外专业学术活动,通过在网络上观看会议视频、幻灯片(ppt),不断掌握新信息、开阔视野。[11]还可通过浏览期刊社团网站、加入期刊编辑QQ群、品读学者博客,获取行业动态,提高编辑业务水平。[12]

编辑理论的学习应该以系统学习为主,鼓励多数编辑利用业余时间报考和参加各种在职教育,选修一些编辑理论方面的课程;也可以有计划地选派一些年轻的业务骨干到开设编辑专业的高校脱产进修。对于热爱编辑事业、有培养前途的年轻编辑,鼓励或要求他们参加编辑专业第二学位或研究生教育的学习(可以脱产,也可以在职学习),通过系统学习,优化学报编辑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从整体上提高学报编辑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

对于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较高的资深编辑,要鼓励他们进行编辑学理论研究和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是获取、消化和吸收新知识、新信息的最佳途径之一。

继续教育是高校学报编辑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加强和提高对编辑继续教育的认识,改进和完善编辑继续教育制度,不断增强编辑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提高编辑继续教育质量。为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正、能力强、业务精的编辑队伍。

[参 考 文 献]

[1]田峰.论高校编辑队伍的职业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姚希彤.提高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素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3-08(8).

[3]夏德元. 数字时代编辑政治素养应有的新内涵[J].中国编辑,2009,(3).

[4]易图强.编辑的素质与智慧沉思录[J].编辑学报,2010,(3).

[5]刘建滔.学术期刊编辑终身教育刍议[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

[6]朱德东,杨睿.论编辑现代化进程中编辑主体的继续教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7]黄志红.简述数字时代编辑素质[J].艺术科技,2012,(5).

[8]石雄.数字出版对编辑的技术要求[J].科技与出版,2011,(5).

[9]陈丽华,王坤,郭伟. 关于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必要性的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6).

[10]孔艳,严帅,张铁明.探讨责任编辑的继续教育制度[J].编辑之友,2010,(4).

[11]顾凯,邹栩.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职能、工作方式转变及自我调整策略[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3).

[12]周红兵.科技期刊编辑从网络获取信息知识的3途径[J].编辑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学报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致敬学报40年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