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知识需求的调查

2014-04-08 13:30白翠梅杨爱民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期
关键词:感染者母婴艾滋病

白翠梅 杨爱民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疾控中心,030500)

我国目前处于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期,从扩散期进入快速增长期。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及社会的发展。城市打工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重点人群,这个群体是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重要对象。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资料来源:2008年12月1日在宣传世界艾滋病日随机抽取的247例散在人群。采用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分为四部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被感染后的态度、预防意识及认知水平;宣传教育,健康力度。

调查结果

调查情况:共调查247例,其中男性157例,女性90例;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55岁;平均33.26岁;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方面,有7.7%的被调查者未听说过艾滋病;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为78.9%;传播途径知晓率为58.3%;被感染后的态度表现为恐惧。其职业及文化程度见表1。

表1 247例调查对象的职业、文化程度

讨论

通过以上调查,人群主要是对于AIDS及其预防的知识缺乏深入了解,普遍认为AIDS离他们生活还远,应在重点人群中加强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重点人群对AIDS危险性的认识,同时纠正错误认识,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管调查对象中有相当一部分知道不坚持使用安全套可以感染AIDS,但发生无安全套保护性行为的现象仍比较严重。AIDS的知识水平高低不是决定AIDS危险行为发生的唯一因素。当目标人群已经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水平后,应关注影响该人群危险行为发生的更深刻的社会、心理、个人因素,同时进行同伴教育综合干预。知识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差;认知水平低,宣传、健康促进力度不够。必须通过咨询和宣传,使高危人群避免“危险”性接触。

1.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播:与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②血液传播: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③母婴垂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④血液及血制品:输血、人工授精、皮肤和器官移植。

2.防治措施:①传染源的管理:高危人群定期检测HIV抗体,医疗卫生部门发现感染者应及时上报,并应对感染者进行HIV相关知识的普及,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对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应进行消毒。②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取缔娼妓,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公用针具注射毒品,不公用牙具或剃须刀,不到非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③保护易感人群:提倡婚前、孕前体检,及时对HIV阳性的孕妇进行母婴阻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避免职业暴露。④利用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及报刊或杂志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知晓率达80%以上。⑤采用多形式、多方位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让人们正确了解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应该警惕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其中75%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血液传播中17%是通过吸毒共用注射器传播的,母婴传播在发展中国家占15%~40%,发达国家约为5%~10%[1]。消除感染误区,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卫生间、钱币等日常接触是不会感染的。⑥进一步落实国家对HIV感染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有病要及时治疗。同时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减少职业暴露。避免针刺伤,在操作上要提高警惕,职业防护中经常戴手套,掌握患者的阳性资料,患者有阳性检查报告应在交班时注明,一旦皮肤被划破并有接触病毒的危险,挤出伤口表面的血液,并用消毒剂进行冲洗,必要时预防性服药,同时将污染物收集到特定容器处理掉。

护理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多食水果蔬菜,少食过辣过咸的食物。戒烟酒,适当锻炼,多饮水,饭前便后要勤洗手。

定期检查血象,应查血型,做好输血准备。使用AIT治疗者,中性粒细胞小于0.5×109/L时应报告医生[2]。由于AIDS预后不良,疾病折磨,社会的歧视,病人有恐惧心理,护士及周围人群都要真正关心体谅病人,让患者及家属共同配合,共同面对,使患者接受事实,经常进行安慰、鼓励,严格执行血液和体液隔离的前提下,多巡视病人,满足病人合理要求,解除病人孤独、恐惧感,坚定病人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3]。

我们必须多部门配合唤起更多的民众做好防艾、宣艾、抗艾的长远规划,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氛围,帮助更多的人走出恐艾的行列,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1]李文学,张丽萍,袁琳.传染病防治法规与知识读本[M].太原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6:14.

[2]尤黎明,孙国珍,袁丽.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9.

[3]张蕴婷.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6.

猜你喜欢
感染者母婴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
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