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教师社会责任感培养

2014-04-09 06:57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感责任教育

马 芬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教师既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栋梁之才,又是培养人材 (才)的中流砥柱。其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基于教师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社会赋予了其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亦即教师应该在所处社会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传统研究着重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多重角色,如: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领导者、执行者、反思者等,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的研究。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上,当下亟须唤醒和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只有真正领悟到了在社会中其责任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才能更好地指导其教学行为。

一、教师社会责任感概念分析

明确概念对于正确的思维和交流、有效的行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目前的研究文献看,“教师社会责任感”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但一些最相关的概念,如“教师责任”、“教师社会角色”、“教师社会责任”等可以启发我们触类旁通。

著名学者叶澜指出“教师责任是社会及群体对教师个人职业角色的期望”[1]。因此,从本质上讲教师责任是从职业规范、职业要求、职业标准来规约的。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有其独特的行为规范,教师个体必须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义务和对其因其过失所造成的后果应承担责罚。教师责任规范了整个教师职业队伍。但从主体性上看,教师作为一个被动的履行者。教师职业规定了教师应该履行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都规定了教师应该履行的责任。

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离不开他人和社会。教师在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社会共同体打交道时不同的身份就是教师的社会角色。他也许是一个消费者、他也许是一个领导者、他也许是俱乐部组织者等[2]。在不同的交道中,被期待的角色、领悟的角色、实际的角色也总是大相径庭。这种变化动态的社会角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愈加复杂。

教师社会责任是教师作为某个具体社会成员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并为此而付出。教师社会责任是由具体社会情况而决定的。因此,教师社会责任的存在发展变化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现实社会因素。它是由所处社会的国际环境、经济、文化、面临社会发展的挑战等所决定的。

上述观点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对教师社会责任感的理解,但也有它的局限。如“教师责任”过分强调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的规约;“教师社会角色”交错复杂;“教师社会责任”囿于某个具体社会的要求。教师社会责任感应该是教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主体性要求,是个体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之体现;教师社会责任感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谐调;教师社会责任感应该是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和发展为宗旨。笔者认为理解教师社会责任感必须把握以下基本点:①教师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现实某个社会的要求、标准、规定,更是教师的精神追求、独立自由之追求。它是一种自觉之态度、价值、意识。②教师社会责任感之行动最基本的就是做好教书育人,但也包含其他方面的。它是在能力范围内的全方位谐调。③教师责任感之表现不是狭隘的某一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福祉,人类的幸福。④教师社会责任感之实质即师德之基点。古罗马人博伊西斯提出:“概念等于概念所归的属加种差”的公式至今仍未失去其价值,它能很好的阐释教师责任感的基本内涵。

笔者认为教师社会责任感即教师对学生、教育事业、社会发展主体所承担的义务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意识、价值观。

二、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教师社会责任感是师德之基本要求、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教师应该扮演最基本的角色等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教育事业、社会发展都有不可估拟的作用,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在当代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首先,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是新的历史使命下教师基本要求。历史使命是社会发展的前进之轮推向每一代人的重大责任和义务。社会责任是历史使命的践履。两者任何一方的缺席,都会使之缺乏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步入新世纪,我国走上了历史发展的新台阶,机遇与挑战并存,推动历史的大轮向前发展需要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强国必须强教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有重大作用。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使教师心系社会发展,发挥一个现代教师教书育人和现代知识分子的责任[3]。教师是建设社会的中流砥柱,教师培养人才建设社会,强大的人力资本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强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推进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

其次,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是解决我国客观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师职业倦怠、体罚学生、教学质量差等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一些教师明哲保身并未站在时代的前沿关注和研究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或是自暴自弃沉默不语,或是为一己私利而损害人民的利益。加强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从思想上意识上提升教师的水平,促进在现实行为中的改观。

再次,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是教育事业发展之必要措施。教师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事业的独特性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教师社会责任感。教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按照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教师不仅是教书,他更是科学研究者,积极探索专研,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最后,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有意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以贯之的教师教育理念注重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世界各国都比较注重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一些国家在具体措施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如20世纪90年代开始,服务学习在美国的教师教育中广泛展开,注重对教师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专业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这项运动将社区服务和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形式,并发展成相对规范的7步骤:①课程说明;②调查服务对象需求;③拟定服务学习计划;④服务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培训;⑤试试服务活动;⑥反思;⑦评鉴与反馈;⑧庆贺[4]。这项活动大大提升了教师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服务精神。这只是美国在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一方面的实践行动,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通过探索,定能丰富我们对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的路径。

三、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社会责任感是教师对学生、教育事业、社会发展主体所承担的义务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意识、价值观。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是内外部环境相结合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国家宏观层面的解放思想,创新管理,也需要学校中观层面的创建多方平台、改善学校环境,更需要教师个人微观层面的自我教育发展完善。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对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神经机制、人格特征的研究对我们有所启发[5]。但教师身处独特的环境和地位,决定了我们更多地应从道德的角度来探讨。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本文主要从教师个人微观层面探讨如何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

(一)教师社会责任认知是形成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前提条件

教师社会责任认知即教师明确自己作为教师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这些社会责任是否应该自己承担?如何履行这些社会责任,及其履行后的后果怎么样的认识和判断标准。教师独特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的教师社会责任的独特性。我们通常把教师社会责任分成职业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教师的职业责任和法律责任都有相关的强制性规定,而道德责任是教师主体形成的一种价值信念,不具有强制性。教师的道德责任也影响教师职业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履行质量。培养教师的道德责任首先要树立主体意识,主人翁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承人类文化与文明,敬畏生命、保护生命、塑造生命,以人类发展为己任,发展文化,为人民的利益而奔走呐喊。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担负起这样的责任,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服务工程。

(二)教师社会责任情感是教师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基础

教师社会责任情感即教师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相应的主观感受,现实社会环境是激发教师社会责任情感的元动力。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纽带,一种强烈而喷膊的情感。这种强烈的情感在心中升华,它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心理力量,指导教师行为。反之,如果没有情感的推动,没有责任情感为基础,徒有责任感的认识了。那么这种情感从何而来?从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喜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人类共同利益发展的关爱。爱又从何而来,从生活,生活给予了我们很多,我们生活在恩泽的雨露下,每个人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生活。因此加强教师的感恩教育,激发教师感恩的心。

(三)教师社会责任信念和意志是教师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动力和保证

教师社会责任信念和意志即教师在社会中坚持的一种精神力量,以及对这种精神坚持的韧性。教师有自己作为教师的信仰,正确的教师社会责任认知、强烈的教师社会责任情感发展成坚定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教师就会将外在的责任转化成内在自身的需求。在信念的支撑下,以强烈的内在命令形式知道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且自觉抵制各种不利于履行社会责任的想法和行为。当然只有信念的支撑是不够的,需要坚定的意志作为保障。教师还需要培养在履行责任时一种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将行为进行到底的意志。顽强的意志是保证,一旦意志薄弱,就会退缩,最终就会逃避责任。

(四)教师社会责任行为是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教师社会责任行为是指教师做出责任判断后采取的行动。教师社会责任感不仅是一个意识范畴,它更体现在行动上,最终要通过行为来表现的。教师社会责任感强烈的教师必然反映在他的行为上。并且通过履行责任,深化教师社会责任认知的认识,坚定信念,磨练意志,促进教师社会责任感的知情意行的相互转化,在行动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总之,教师社会责任感是由教师社会责任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动相互作用生成的一个系统。这些要素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教师社会责任感产生的前提是教师对自己社会责任的认知,只有理性认知了自己的责任,才能相应的形成责任情感。教师社会责任情感是是形成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它是一个情感助推器、桥梁、纽带。人是由信念支撑的自主意识生物,教师社会责任信念是形成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强大动力。而教师社会责任的意志为形成教师责任感提供了保证,不为任何艰难险阻,在强大教师社会责任信念支持下将之付诸实践。这几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培养教师社会责任感是一项亟须且艰巨的任务,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是否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不可估拟的重要作用,而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发挥情况。目前我国对教师社会责任感的探索研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自古以来,泱泱华夏,涌现了多少仁人志士,教师是他们当中最鲜活的一员。教书育人、出谋划策、关心大众疾苦,把教师的社会责任演绎得熠熠生辉。特别是在分裂、混乱、动荡的年代,也是文明与文化发生冲突的年代。他们高风亮节,义利分明,兼济天下……这无不为我们树立了教师的榜样。在新的时代下,催勉着教师做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1]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p15-17

[2]郭丁荧.教师图像——教师社会学研究 [M].高雄: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2004年,p34-36

[3]厉以贤.教育·社会·人 [M].厉以贤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p78-81

[4]李广平、苏敏.美国教师教育中的服务学习 [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5]夏丽萍.社会责任感的生成机理及表征 [J].江淮论坛,200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责任感责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题解教育『三问』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