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经济与就业方式的多元化

2014-04-16 21:40经济科学出版社王东岗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23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劳动力劳动者

经济科学出版社 王东岗

一、知识经济对扩大就业的不同影响

1.知识经济对我国就业产生规模化效应。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各种革新的劳动手段代替了劳动力,使得同等生产规模所需要的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下降。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企业从简单的手工劳动转为智能化生产。随着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解放,人工的作用逐渐被机器设备代替,工人的需求逐渐被先进机器的广泛应用所代替、抑制,这将直接导致大规模的劳动力失业局面的出现。例如:机器人的发明为重型生产提供了新的劳动力的选择,机器人的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出现失误的几率比较小,这是那些从事大批量生产、制造的企业最为钟爱的。

2.知识经济对我国就业产生管理效应。现代企业的管理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管理的进步有效地将各种生产要素充分调动起来,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知识经济的发展,规范并优化了现代科学管理,提高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改革与优化减少了现代企业对劳动力、中层管理人员的需求,从而造成员工的失业。

3.知识经济对我国就业产生波动效应。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直接缩短了现代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投资利润回报期。而企业投资数量的减少将直接导致就业总量的下降。因此,无论是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还是企业投资利润回报期的缩短,都将给就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科技的进步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同时也减少了产品生产对工人数量的需求,从而导致工人的大量失业,形成高速的失业流。当劳动力的需求与供应量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时,这种失业流的产生将直接导致对这种平衡的破坏,最终出现社会总体失业率的直线上升。另外,现代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利润回报期,使得投资利润回报期也在缩短,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净收益贴现率,新的企业想要进入本行业进行生产的愿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造成社会就业岗位的减少。

4.知识经济增加了人均收入水平。知识经济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大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水平。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刺激了社会消费,并改变了社会的需求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带动着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劳动就业。例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缩短了人均工作时间,也就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再例如: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改变了消费结构、扩大了消费领域,带动更多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从事这一行业的劳动者提供了就业岗位。

5.知识经济对我国新产品及新兴产业的就业产生正面影响。知识经济带动了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发,在刺激新市场需求的同时扩大了社会生产领域,使得生产的社会化分工更加精细化,新产品的催生及新兴产业的崛起扩大了劳动就业。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带动了各种新兴产业的兴起,这些新兴产业的范围很广,例如:生命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有益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等。这些产业的出现使传统产业逐渐向知识型产业转变,这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6.知识经济对我国企业技术条件与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对就业产生影响。多年以来,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产品加工技术陈旧、机器设备落后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这种环境下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差、档次不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消费的需要,从而造成我国大量劳动力失业,知识经济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的提高又提高了劳动者自身的技术与综合素质,企业通过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生产,从而为更多的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7.知识经济促进了劳动力的国际化发展。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和人力资源的竞争。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劳动力的大国,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优势来拓展国际就业的新途径。例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扩大对外劳务贸易与国际间的交流对我国的劳动力输出与就业问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已经充分利用外资弥补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资金缺口,并利用与引进的国外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产品的生产技术,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奠定了基础,扩大了我国的出口总量,从而增加了社会上急需的劳动力资源,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

二、知识经济时代促进多元化就业方式的有效对策

1.选择适合我国经济时代促进知识经济与扩大就业协调发展的模式。目前,我国的知识经济与就业之间的情况较为复杂。我国东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因此,劳动者的自身素质与不同区域、不同部门间在生产力上存在着多层次性,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具体需求来选择扩大我国就业的模式,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解决我国经济二元化状态下的劳动就业问题。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生产领域、不同的部门资金积累程度、不同知识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等来选择能够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劳动就业模式。

2.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将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西方发达国家的就业容量一般而言占到就业总量的80%以上。例如:欧盟的中小企业总数已经占到所有企业的99.8%,而就业人数则是总就业人数的66%。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投资较少、进入市场的门槛较低,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创办的速度较快,这些中小企业的显著特点将为社会劳动力提供较为迅速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强,对市场的变化能够及时的、灵活的吸纳社会劳动力。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分布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行业中,这解决了我国的就业问题。因此,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必须积极支持、发展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出有力的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更良好地技术服务、市场服务、信息服务等。

3.通过知识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来全面扩大就业。知识经济的发展带动科技的进步,通过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进行的调整,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对国家经济增长有利的那些高新技术产业等第三产业上,增加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扩大社会就业比率。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空间发展技术、能源节约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发展能全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科技创新的链条式反应模式,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发展自我的空间和就业选择。

4.在全社会树立全新的就业理念。劳动者的就业与再就业理念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利益。为了更好地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就必须更新从业人员的就业理念。就业人员必须辩证的认识知识经济与扩大就业的相互影响,建立知识经济的促进与社会经济平衡增长之间的发展理念。另外,有的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与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得大量的劳动者面临失业的危机,但是,如果企业试图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来满足不断扩大的就业的需求,那么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将失去竞争力,从而拉大企业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差距。因此,现代企业必须依靠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工作效率的提升。

5.加强对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劳动者作为社会生产力中最为积极、活跃的要素,其综合素质在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劳动者的知识水平与综合技术素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状况,而劳动者的自身素质的高低是由其受教育程度来决定的,因此,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自身素质,提高劳动者的自身价值将会提高社会的整体就业水平。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劳动力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属于基本素质较差、知识技能水平不高的群体,这些劳动者的弱势阻碍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步伐。因此,只有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及对在职者的继续教育,让劳动者能够具备胜任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好的促进劳动者就业的多元化发展。

[1]杨淑华:《中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载于《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

[2]冉光和、曹跃群:《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促进》,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3]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4]孙宏英:《政府促进就业战略研究》,载于《特区经济》200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劳动力劳动者
劳动者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改革的策略
知识经济供给侧改革五大着力点论析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