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2014-04-17 07:19廖彩之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成都市辅导心理健康

廖彩之

(成都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成都市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2003年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和“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后,城市化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据统计,1990年成都市城市化率为38.78%,2000年为53.48%,2007年达到了62.58%,到2015年之前将超过70%,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1]。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业人口大量地向城市转移,大量居民点,尤其是成都市郊区,居民生活方式向城镇化转化。在城市化背景下,一方面,随着居住和生活环境、经济结构等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自然灾难频发,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频繁地表现出来,各种校园突发事件不断出现。在对成都市中小学抽样调查不完全统计中,29%的学生有明显的厌学心理,47%有考试厌恶情绪,并伴随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50%以上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遇到挫折情绪波动较大;近30%的学生存在任性、偏激、冷漠、孤独、嫉妒、自私、自卑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规范、落实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势在必行。

一、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我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分别在1994年和1999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的文件,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而在1999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规定: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求参加过培训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取得证书后,还应获取由专业机构颁发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资格证书[3]。因为这些规范太空泛,没有规定具体的实施手段和执行部门,也没有明确责任范围,所以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就成都市而言,通过各方面的调研发现: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因素的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许多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对成都市9个区、6个县、4个市的中小学校的抽样调查统计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呈极不平衡的态势,总体上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越好,越贫困的地区其发展越落后。比如从师资配置上来看:在武侯区、成华区、锦江区、金牛区、温江区等中小学,每个学校至少有1到2名专业或者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而在邛崃市、蒲江县、大邑县等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一个学校只有名义上的1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有的学校甚至由于各种原因缺编。另外,从课程设置、教育方式方法、干预手段方面看也基本呈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课程设置越完善,教育方式越先进,干预手段越科学和规范。

(二)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统观近年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成都市普遍有比较大的发展,但总体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待加强。尤其是较贫困和偏远学校的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薄弱,对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没有正确和清楚的认识,甚至有部分教师把心理问题完全看做精神病。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参与心理辅导的学生,更有部分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得过于神秘,因此心存畏惧,不敢涉及。一直以来,由于高考、中考以及其他种种升学压力,导致很大一部分教师,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学校的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认为只要学习好,只要能考上名牌大学就是最大的胜利。这也导致了许多教师甚至学校领导把心理健康课程完全当成应付上级检查的指标,相关课程的教学也完全未受到重视。第二,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薄弱。一方面,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为城市居民带来了许多发展的机会,使大部分家长过多地追求物质满足,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暇顾及;另一方面,迫于孩子将来越来越大的就业竞争压力,考虑到想要找到好的工作,必须考上好的大学,必须在文化的学习上全力以赴,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把时间花费到对升学和以后就业没有直接帮助的心理健康的学习中。调研发现:80%的学生家长和孩子几乎只讨论考试成绩、在班级和学校的排名、将要上哪一所大学等相关话题,只有13%的学生家长会专门和孩子谈论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7%的家长什么都不谈。第三,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对心理健康的误解。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我调节和适应是遇到心理问题后能采用的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60%以上的学生认为,就算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也不愿意承认,因为周围的人要是知道自己有心理障碍或疾病,就会受到周围的人的孤立和承受异样的眼光,因此造成:即使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会竭力掩饰,努力地不让周围的人发现;甚至即使确诊了也不愿意接受正规的咨询和治疗,因为周围人的孤立、不理解和异样的眼光比由于心理问题带来的煎熬更难接受。当前这样的社会环境极其不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专业师资队伍缺口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口大。根据《2008年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09年4月版),成都等12个样本地区共有9269所普通中小学,在校生人数7342343人。平均每8.5所学校才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生比高达1∶6711。按照师生比1∶1500配置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置率只有22.3%,仅样本地区就还差380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4]。据2010年赖长春《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报告》中的统计: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理健康教师只有10.8%,具有与心理学专业最接近的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心理健康教师占28.4%,两者总共只占全体心理健康教师的39.2%,其余60.7%的教师基本上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4]。

(四)学校心理辅导目标德育化、辅导形式单一。一是心理辅导目标德育化。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的心理辅导员,均非专业出身,根据2010年赖长春的统计,具有心理学及相近专业背景的心理健康教师仅占全体心理健康教师的39.2%,众多的心理教师由德育教师兼任,他们大多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从教育观到教学再到具体的教学手段仍然沿用德育教育的模式。由于没有掌握心理健康辅导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也不了解,常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结果会适得其反。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从各方面都存在本质的差别,比如:德育强调遵守党的方针和政策,不违反社会公德,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辅导是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治疗,目的是解开教育和辅导对象的心理问题,使之心理自由,并没有确定的标准;相反,德育则是使学生学习各种规则和规范,让学生在这个规范的框架下生活和学习。二是辅导形式单一化,一般性的心理疏导多,真正的专业性辅导少。由于学校心理辅导缺乏专业教师,无论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是在心理健康辅导的时候,由于教师普遍缺乏专业性,所以较少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对应的心理辅导的方法,一般就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经验教训对学生进行说教。虽然对于部分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感兴趣的教师,有时会专门运用一些辅导方法,但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和正规的训练,也只能使心理辅导方法流于形式。

二、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要改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必须结合成都的实际情况,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有效机制。

(一)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内培外引制度。一是严格遵守相关专业教师的选拔和聘用制度。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严格按照其相关政策进行专业教师的选拔,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二是切实执行相关专业教师培养、考核与淘汰制度。面对现在心理健康教师严重不足,大部分都是兼职或者代课教师的现状,考虑到不可能完全靠引进相关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首要的任务是选拔和培养在职教师,把现在在岗的有志愿和潜力的教师培养成合格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另外,还应当实施考核、淘汰机制,使不合格和本身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人员淘汰出去,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内培成长潜力。三是搭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完善培训模式。当前,由于相当一部分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其社会价值不能得到重视和认可也是理所当然的。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以教师的专业化为根本:一方面,通过专业化体现其社会价值,从而提高其专业地位、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专业成长平台的搭建也能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专业培养的方案和专业成长的通道。

(二)建立完善的心理测量和筛查体系。做好全校学生定期的心理测量和问题学生心理筛查,尤其是刚入学新生的心理测量,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切实地掌握整个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筛查出心理障碍和异常的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心理咨询资源,对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咨询服务,在做好心理辅导的同时,跟踪和监测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动向,把将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建立立体多维的心理咨询和跟踪评价系统。一方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当前心理健康教师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既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又能集中力量对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和治疗。应当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管控优势和学校其他专业课教师以及班主任的自身特点,建立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指挥的一级管理,学校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部门负责的二级管理,以及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心理专业教师协同实施的三级管理系统。这样就形成了行政主管部门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非专业人员与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管理的立体多维体系。

(四)完善和普及心理网络咨询模式。根据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结合当前互联网快速普及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应当建立完善的网络咨询模式,比如建立心理咨询聊天室、开通心理咨询专家热线和心理咨询专家信箱等。一方面,能拉近学生与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距离,使大量的学生能随时随地地进行心理咨询,并且能畅所欲言,既节约了学生预约排队的时间,也充分地利用了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克服学生真实面对面心理咨询时容易出现的心理恐惧,以及咨询带来的其他诸多负面的影响,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无声无息中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五)建立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合作的心理预防和教育模式。家庭和学校是中小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都是极其重要的,而且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必须以家、校以及社会协同的方式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一是重视对教师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据美国早前的一个调查数据显示,在普通大众中有一定情绪问题者占1/4,而在教师中就占1/3,这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据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胜过父母,因此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专业素养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看,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影响高过专业知识的影响。大量的研究发现,学生极易受到教师不良嗜好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做好心理出现问题的教师的心理辅导和干预。二是重视对家长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往往是引起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曾经有研究者对中小学生进行过相关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高达51.4%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埋怨父母的关心不当。同时,大部分经常违反学校的相关规定的学生都是因为家长的教育不当引起的,甚至是由于家长本身的心理问题造成的。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大部分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对孩子的评价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的好坏。所以,重视家长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非常重要。三是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实中心理辅导的内容和目标也产生了偏差,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也背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另外,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占主导。因此,要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的方法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障,是教育改革与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虽然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促进和倡导,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快速地发展,这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也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学理上和实践上探讨适合成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可持续发展机制理论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从而促进成都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以指导和促进城市化背景下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最终为成都市城镇化进程的快速、稳健推进服务。

[1]戴 宾.改革开放30年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N].成都日报,2009-04-09.

[2]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3]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J].人民教育,1999,(11).

[4]赖长春.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2010,(3).

猜你喜欢
成都市辅导心理健康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