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困境及其思维转化*

2014-04-17 07:19马志伟黄焕汉陆惠君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主导性政治思维

马志伟 黄焕汉 陆惠君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6)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悄然到来。因为自媒体有别于传统的纸质、平面媒体,它是以个人传播为主的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媒体,能即时地传播和接收海量新闻和信息,能在虚拟化语境下无障碍地享受平等和自由的话语权,能自主性地选择个性化的服务,能让个人成为媒体的“中心”和“焦点”,所以当前最受大学生的青睐。有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中四分之三以上都是在校大学生。自媒体让大学生获得了跟世界同步发展和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知识获取、人际交往和行为方式等,已经深深地烙上了自媒体时代的痕迹。自媒体在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同时给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对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困境的表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映并执行着社会主导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崇尚,具有极为鲜明的意识形态主导性,因此坚持主导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在自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复杂性、海量性与无限扩张性,话语权的分享性,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受到挑战。

(一)冲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的权威性

自媒体在为师生搭建平等相处的平台的同时也促生了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由于受自身自媒体素质、工作时间等诸因素的限制,在教育过程中会陷入一种尴尬境地,即面对海量信息,他们所看到的信息学生也会看到,他们没有来得及看到的学生也可能知道了,信息的获取往往落后于学生,他们深感固有的主导地位的权威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二是由于学生的信息接触面日益广泛,在自媒体所传播的各种不同观点的影响下,他们对信息的理解更加多维化和主动化,再不像以往那样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和安排,更乐于根据自身的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来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信息优势正在逐步减弱,特别是当前有些处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并没有深刻理解自媒体技术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新变化和新特征,很难有效地利用自媒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得自身在大学生思想成长过程中主导地位的权威性受到了冲击。

(二)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内容的思想性

马克思主义优秀理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内容,主导思想在于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因为对马克思主义优秀理论的系统学习、理解和转化需要较长时间,其信息接受的滞后性与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面对自媒体时代下海量的信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内容受到冲击。加之自媒体语言风格的时尚性,传播形态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更适合大学生的阅读胃口及心理需求,一些不当言论通过自媒体广泛的传播和一些别有用心者的放大以及虚构编造和刻意炒作后足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对于缺乏足够辨识能力的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内容的思想性。

(三)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式的实效性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专题讲座、座谈会、课堂讨论、个别谈话、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这些传统教育方式,使教师能够在现场及时感觉到学生的情绪、思想等真实变化,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在场有效性”[1]。而自媒体的出现正在降低这种效果,因为自媒体技术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自我表达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个人思想行为的管控越来越力不从心,再加上管理经验缺乏,各种合法或不合法、健康或不健康的信息快捷方便地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不少信息直接对大学生精神世界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自媒体迅速植入、吹糠见米的效果对主要靠长期坚持、反复灌输、潜移默化发挥作用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它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式的“在场有效性”,而且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困境的思维因素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出现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认识不足的问题;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其主导内容与大学生的思想现实以及社会的时代发展形成断裂的问题;也有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自媒体的挑战,墨守成规,参与意识不强,更缺乏技术支撑,难以有效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的问题;等等。其根本原因还是要归因于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老化和缺陷。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运用现成性思维方式,强调对预设性和确定性的片面追求,人们主要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解释世界,从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探究本质[2]。这种思维方式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向当代的转型中曾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已经成为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思维障碍。

(一)现成性思维方式的抽象性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性,隔断了教育双方的互动性

在现成性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性、缺乏人性关怀,只是将教育的重心置于知识探究或道德推论上,把人理解为抽象的外在研究对象,呈现出诸如教学目标的预成性、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教学方法的单向灌输性等特点,甚至还出现简单粗暴的“强权蛮压式”教育。这种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状态与生活状态出现隔离,教育所传授的规范、规则与学生身心无法形成互动与交融,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因而也得不到真正的认同。而自媒体技术表现出来的特点和优势却很好地迎合和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追求平等、注重自我意识和渴望自由交流的心理需求,学生在自媒体发布和传播的海量信息中,不仅能在第一时间里轻松知晓全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而且能根据自己的偏好、认知习惯和特点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还能在不设防的虚拟环境中释放各种心理压力和交流各种困惑,所以他们对自媒体的依赖和信任程度在不断增高而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兴趣在不断下降,甚至抵触和反感,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实效性也逐渐遭到削弱。

(二)现成性思维方式的僵化性忽视大学生的变化性,违背了教育发展的规律性

现成性思维方式往往会使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变得僵化凝固,其结果是无视环境的变化,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可以预定的不变的现成存在的机械运动,把教育对象也看成僵化的、一成不变的人。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既无视大学生现实世界的存在,也看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自媒体时代下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规律。如果教育者不善于从自媒体的海量信息中及时发现和捕捉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也不善于对网络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就难以准确掌握大学生的特点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教师在教育主导内容上仍习惯于一成不变的抽象空泛理论说教,在教育主导方式上仍习惯于传统的现场“满堂灌”和“一言堂”,学生听起来就会索然无味,学起来也会兴趣全无,因而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在低效中徘徊,其教育主导性的地位优势会逐渐削弱。由此,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从传统的现成性思维方式转化出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从单向灌输向主客体之间互动转换,从耳提面命到声情并茂的情感体验转换,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摆脱当前的困境。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思维转化

现成性思维方式和生成性思维方式是哲学的两种思维方式,但生成性思维方式却是与现成性思维方式存在本质差异的一种全新思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是一种多视角、多关联的创新思维,强调的是在观察和分析事物时,要学会从事物自身的普遍联系、动态发展中进行思考,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在以高度的媒体融合为主要特征的自媒体时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生成性思维要求教育工作者用更高的思想、更广的视野、更深的素养、更多的生活体验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跨界思维正是实现各种教育资源整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力和实效性,巩固其主导性地位的一种理性思维向度。

(一)促成课堂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跨界融合,增强自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

毋庸置疑,虽然课堂教学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课堂教学模式即灌输式教学在自媒体普遍运用的今天,其方式越来越难以被大学生接受,其话语权的份量和可信度越来越低,其教育效果也呈下降趋势。所以,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和主导性,在教学手段上要善用自媒体技术,使理论灌输变得有新意。比如建立班级教学官方微博平台,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学习资源诸如教案、参考资料、典型案例以及与之相关的链接网站都放进平台,还可以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收集大量课外有关的学习资料诸如新观点、优秀学术成果、名师讲座和报告等,并补充到微博教学平台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加教学的吸引力,这样让思想政治教学化单一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化抽象说教为具体探讨,化枯燥填鸭为激趣指导,从而让教学成为大学生乐于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课堂。

(二)促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与学生骨干跨界结合,组建自媒体“舆论领袖”队伍

培养一批“专家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是当前应对自媒体挑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培养一支既能够熟练掌握自媒体技术又能够正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政治辅导员队伍更为迫切。因为这些政治辅导员年纪轻,和大学生最为接近,通过他们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和大学生开展平等的互动交流,真正成为大学生的“领航员”和“引路人”。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选拔和培养一批思想先进、道德高尚、学习优秀的在各自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骨干,建立各自的自媒体信息平台,帮助他们提高舆情素养,树立政治大局意识,树立亲民言论观念,运用实事求是和科学严谨的态度,自觉投入到自媒体引导的工作中去,发挥他们在网络环境中的榜样和示范作用,真正成为广大大学生的“意见领袖”。只有实现这两支队伍的跨界结合,组建强大的自媒体“舆论领袖”团队,才能牢牢控制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

(三)促成校园物质环境与高校管理制度跨界组合,打造自媒体环境下优秀的校园育人文化

一所大学的校园物质环境(包含校园规划、建筑设计、校园自然人文景观及校园生态环境等)积淀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承载着真朴、博大和厚重的大学精神,蕴含着巨大的潜在育人价值,而一所大学的管理制度(含管理制度所投射的管理观念及管理手段)对课堂灌输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起着正向的巩固和内化作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实效性[3]。因此,充分利用自媒体技术,组合学校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与大学生共享,打造自媒体环境下优秀校园文化,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与道德情操的正效应。比如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创建特色校园网站,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的形式将学校风貌和建筑风格等物质文化环境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无意间深刻体验大学的凝重和渊博;再如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将学校管理制度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公开,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让学生在体验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去体验“依法治校”和“民主参与”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遵纪守法习惯。

(四)促成主流媒体与大学生自媒体跨界联合,营造“校生合一”的自媒体舆论场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传递与沟通的重要平台,但高校主流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自媒体中尚处于比较尴尬的“失语”状态。因此,高校应着手建立主题新颖、议题时尚、吸引力大、凝聚力强的官方自媒体平台,实现主流思想、舆论引导与自媒体之间的对接、渗入与融合,促成两种媒体间的信息互动与优势互补。既能体现自媒体的即时性和全面性,又能强化校方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发挥“主流舆论”与“民间舆论”的相互协调作用[4],从而达到占领自媒体这块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目的。

[1]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邓 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三大角度[J].社科纵横,2011,(6):375.

[3]李锦红,宋 刚,王青亚,熊 钰.试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形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2 -123.

[4]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2):11.

猜你喜欢
主导性政治思维
稳增长要更关注主导性企业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