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OX40配体水平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1)

2014-05-28 07:2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冠脉血浆斑块

王 慧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致死性病因,主要机制是易损斑块发生破裂,炎症反应是重要的促发事件。研究表明血浆可溶性OX40 配体(OX40)信号通路介导CD4+T 细胞的活化参与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具有强效调脂,降低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本研究拟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OX40配体水平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并探讨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为ACS 患者降低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提供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8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12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按临床及CAG 结果分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组(SA)、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其诊断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推荐和制定的诊断标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30 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2岁~78岁(66.0岁±11.5岁)。并给予干预治疗,即在常规方法(包括血运重建治疗,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 版本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栓、ACEI、β-受体阻滞剂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24h内给予10mg瑞舒伐他汀(商品名可定,阿斯利康公司生产),每日睡前顿服,共7d。稳定型心绞痛组20 例,男性12 例,女性8例,年龄48岁~74岁(60.0岁±10.5岁)。正常对照组20例,均为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男10例,女性10例,年龄45岁~73岁(60.4岁±8.8岁)。排除标准: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合并其他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脑病、周围血管疾病、肌病或肌炎进展期、明确他汀药物过敏、近6周服过调脂药物。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血浆OX40L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所有受检者均空腹12h,清晨抽取肘静脉血3mL,ACS组患者于服用瑞舒伐他汀后第8天清晨空腹抽血3mL,均置入EDTA 抗凝管,3 000r/min,离心30min分离上清血浆,-80℃保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OX40L,应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hs-CRP。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均数差异的显著性分析应用方差分析检验(ANOVA)。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变量相关性统计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间血浆OX40L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OX40L 水平SA 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 5)。ACS组 血 浆OX 4 0L水 平 较SA组 明 显 升 高(P <0.05)。hs-CRP 水平ACS组明显高于SA 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 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组血浆OX40L与hs-CRP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表1 3组血浆OX40L与hs-CRP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及SA 组比较,1)P<0.05

组别 n OX40L(pg/mL) hs-CRP(mg/L)正常对照组20 13.96±6.57 1.38±0.56 SA 组 20 16.37±5.87 1.87±0.46 ACS组 30 32.78±20.571) 19.85±5.351)

2.2 ACS组血浆OX40L 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比较

瑞舒伐他汀治疗后ACS组患者血浆OX40L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ACS患者血浆OX40L与hs-CRP水平比较

表2 ACS患者血浆OX40L与hs-CRP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

时段 n OX40L(pg/mL) hs-CRP(mg/L)治疗前30 32.78±20.57 19.85±5.35治疗后 30 17.25±7.571) 8.68±1.981)

2.3 血 浆OX40L 与hs-CRP 相 关 性 分 析 ACS 组 患 者 血 浆OX40L浓度和hs-CRP浓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18,P<0.001),SA 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OX40L浓度和hs-CRP浓度之间无相关性(r=0.156,P>0.05)。

3 讨 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目前临床常见心血管急性事件,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致死性病因,由易损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炎症反应贯穿于ACS不同阶段,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使病变斑块由稳定型转变为不稳定型,是ACS主要病因。T 细胞(主要是CD4+T 细胞)的激活是ACS重要的炎性致病因素之一。体内有多种T 细胞受体/配体的信号通路,其中重要的一种为OX40 及其配体OX40L。OX40/OX40L作为激活T 细胞信号通路的共刺激分子在促进T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介导T 细胞和内皮细胞间的黏附、调节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1],使炎症效应增强。OX40(CD134)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超家族成员,是Ⅰ型跨膜糖蛋白,主要于CD4+T 淋巴细胞表面表达。OX40配体(OX40L或CD134L),属TNF家族成员,是Ⅱ型跨膜糖蛋白,主要表达在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活化的抗原递呈细胞表面[2]。通过抗原呈递细胞提供协同信号,进一步使活化的T 细胞上调性的表达OX40_OX40L。这一信号通路可能主要通过3 个阶段参与免疫应答:①使CD4T 细胞移至淋巴结B 滤泡区,促形成生发中心及分泌抗体;②促进炎性细胞(如CD4T 细胞)进入血流中,再向炎症部位移行;③组织来源的OX40L 抗原呈递细胞在局部组织介导CD4 T 细胞性的炎性反应[3]。此外OX40_OX40L作为激活T 细胞信号通路的共刺激分子在介导T 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促进T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T 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增强炎症效应。研究表明,OX40L已成为目前在动物实验中证据最充分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基因,定点敲除小鼠TNFSF4 基因(编码OX40L 的基因)能显著减少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4]。Wang等[5]研究结果提示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的细胞中(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都可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OX40L表达,但是几乎不能在已坏死的脂质斑块核心被检测出,类似正常血管壁。这提示OX40_OX40L 信号参与动脉粥样斑块中各类炎性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重要过程。Ria等[6]研究结果提示,急性心梗患者中OX40L 基因序列中变异基因频率呈显著性。国内学者亦发现,OX40L 基因rs3,850,641 位点A/G 多态性中G 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6]。近年国外研究认为,OX40L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OX40L在动脉粥样硬化(AS)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生物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促炎症介质,OX40L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及其临床结局中起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新的有待研究的因子,更可能为AS 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通过干预OX40/OX40L途径很可能成为防治冠心病的一种新途径。但目前有关OX40L在ACS患者中表达情况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发现ACS 患者血浆OX40L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组,SA 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ACS组患者与SA 组的差异主要在于冠脉易损性斑块,纤维帽边缘常聚集大量炎症细胞,尤为激活的T 细胞。这提示可能OX40L对ACS事件有预测价值。

近年来研究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性物质是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子,提示心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病理学研究表明,hs-CRP 在斑块中沉积,随着斑块增大,沉积增多,在炎症细胞浸润区域特别是坏死斑块边缘,hs-CRP反应强烈[7]。本研究表明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 组和对照组,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与血浆OX40L 水平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程度方面有一致性。所以CRP可能通过上调OX40L的表达,使OX40_OX40L 信号通路被激活,或两者相互作用,加重ACS患者的病情,两者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可能对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防治ACS发生的主要途径是稳定易损斑块和降低炎症反应,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稳定动脉硬化的斑块,明显减少严重缺血事件的发生,并且长期应用将获得更大的保护作用。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可以全面改善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在几个具有里程碑式的临床试验中均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致死致残事件的发生率。胆固醇与复发事件(CARE)研究中提示他汀药物的非降脂作用可能对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降低有益。李江等[8]报道,用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d,使血浆CD40L、金属蛋白酶-9明显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ACS患者血浆OX40L 与hs-CRP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提示他汀类药物起到了抗炎、稳定斑块作用。

血浆OX40L和hs-CRP与ACS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用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血浆OX40L 可能成为斑块稳定性的敏感指标。通过他汀类药物对OX40_OX40L信号途径进行干预研究,有效降低血浆OX40L和hs-CRP 浓度,从而降低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改善ACS患者预后。

[1] Mendel I,Shevach EM.Activated T cells express the OX40ligand:Requirements for induction and costimulatory function[J].Immunology,2006,117(2):196-204.

[2] Croft M.Co-stimulatory members of the TNFR family:Keys to effective T-cell immunity[J].Nat Rev Immunol,2003,3(2):609-620.

[3] Lane P.Role of OX40signals in coordinating CD4+T cell selection migration and cytokine differentiation in T helper(Th)1and Th 2 cells[J].J Exp Med,2000,191(2):201-209.

[4] Ria M,Eriksson P,Boquist S,et al.Human genetic evidence that OX40is implicated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6,339(3):1001-1006.

[5] Wang X,Ria M,Kelmenson PM,et al.Posi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TNFSF4,encoding OX40ligand,as a gene that influences atherosclerosis susceptibility[J].Nat Genet,2005,4(37):365-372.

[6] 李俊男,陈敬洲,宋卫华.OX40配体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8,8(1):48-51.

[7] Zhang YX,Cliff WJ,Schoefl GI,et al.Coronary creative protein distribution its relation to development of at heroclerosis[J].Atherosclerois,1999,145(12):375-379.

[8] 李江,赵水平.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普伐他汀治疗对血浆CD40L、金属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65-168.

猜你喜欢
冠脉血浆斑块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