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

2014-05-28 07:21康慧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哌啶副反应奥氮

康慧敏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痴呆已成为老年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导致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日益加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痴呆患者的研究也正在逐步深入,研究发现,痴呆患者除有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外,还常会出现人格改变、焦虑、抑郁、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医学上称之为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BPSD 的发生率在疾病特定阶段可高达70%~90%[1]。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给照料者带来巨大的心理、经济压力,也是患者被收住院的最常见原因,是临床治疗的重点之一[2]。抗精神病药是治疗BPSD 的主要药物,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开始用于BPSD 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耐受性。本研究通过对奥氮平片与氟哌啶醇片的对照治疗研究,比较两种药物治疗BPSD 的疗效及安全性,寻求BPSD 的适宜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CD-10)的 阿 尔 茨 海 默 病(AD)和 血 管 性 痴 呆(VaD)诊断标准;②BEHAVE-AD评分≥8分;③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对研究用药过敏或不能耐受者;②伴有其他精神疾病或伴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影响用药者。

1.1.2 临床资料 2012年2月—2013年2月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奥氮平组(40例)与氟哌啶醇组(39 例)。奥氮平组男性17 例,女性23例;AD 28例,VaD 12 例;年龄59 岁~88 岁(75.25 岁±6.94岁);病程(5.13±5.62)年;MMSE(7.13±5.14)分,BEHAVEAD(16.53±3.33)分。氟哌啶醇组男性18例,女性21例;AD 24例,VaD 15例;年龄62岁~85岁(74.97岁±6.29岁);病程(4.94±6.55)年;MMSE(6.2 5±3.9 0)分,BEHAVE-AD(15.13±4.27)分。性别、年龄、诊断、痴呆病程及治疗前各量表评分经χ2或t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药物管理 两组患者分别使用的药物为奥氮平片和氟哌啶醇片,药物由护士统一管理,饭后统一发放并监督服药。

1.2.2 给药方法 入组前1 周末用任何抗精神病药,或正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者停药清洗1周,治疗期间未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奥氮平起始剂量2.5 mg/d 逐渐增加剂量,最大量10 mg/d,中位数5mg/d,氟哌啶醇起始剂量1 mg/d,最大剂量6 mg/d,中位数3mg/d。锥体外系副反应明显者可加用苯海索(≤2mg/d),睡眠障碍突出者可使用非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辅助睡眠。

1.2.3 疗效评定 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进行BEHAVEAD、MMSE评分。同时在治疗后第2周,4周,治疗后8周采用TESS 评价不良反应。并且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心电图等。用BEHAVE-AD量表的减分率判定疗效,显效(减分率≥60%)、好转(30%≤减分率<60%)﹑无效(减分率<30%)。治疗前后采用MMSE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

1.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治疗前后BEHAVE-AD 与MMSE 评分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两组之间疗效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对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统计学显著水平设为双侧,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后第8周BEHAVE-AD 总分下降均较明显(经t检验,P<0.01);但两组治疗后第8周MMSE评分无明显变化。详见表1。奥氮平组显效2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37/40);氟哌啶醇组显效16 例,好转21 例,无 效2 例,总 有 效 率 为94.9%(37/39)。两 组之间疗效比较经Mann-Whitney U 检验(Z=-1.0 1 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BEHAVE-AD与MMSE评分 分

表1 两组患者BEHAVE-AD与MMSE评分 分

组别 n 观察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8周 t值P奥氮平组 40 BEHAVE-AD 16.53±3.33 6.55±2.82 19.77 0.000 MMSE 7.13±5.14 7.3±5.36 -1.23 0.227氟哌啶醇组 39 BEHAVE-AD 15.13±4.27 6.44±2.01 14.73 0.000 MMSE 6.05±3.90 6.15±4.04 -0.53 0.599

2.2 不良反应 奥氮平组出现不良反应9例,其中嗜睡3例,震颤1例,静坐不能2例,口干1例,便秘1例,食欲减退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5%(有1 例患者出现两种副反应)。氟哌啶醇组出现不良反应19例,其中嗜睡2例,血象异常1例,震颤4例,静坐不能4例,便秘3例,心动过速1例,食欲减退2例,排尿困难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8.7%(有2例患者出现两种副反应)。经χ2检验,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P<0.05)。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检查无显著变化。

3 讨 论

老年期痴呆患者常常伴有精神行为症状,如抑郁、焦虑、幻觉、妄想、自言自语、喊叫、冲动、行为刻板、紊乱、无目的漫游、徘徊、昼夜睡眠节律紊乱等。这严重影响患者和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此类人群年龄偏大,常合并各类躯体疾病,因此安全并且快速控制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非常必要。孙新宇等[3]曾对116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小剂量氟哌啶醇对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明显有效,但氟哌啶醇组药物副反应较大。亦有研究表明氟哌啶醇2mg~3mg对痴呆患者的破坏行为有效,但对患者的淡漠、退缩、漫游和性功能亢进无效[4];奥氮平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和行为问题有效,且不恶化其认知功能[5]。本研究亦表明,奥氮平组用药剂量中位数5 mg/d,和氟哌啶醇组用药剂量中位数3mg/d,均能有效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与以上的文献报道均一致。

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其阻断多巴胺D2受体作用强于阻断5-HT2A 受体的作用,故会引起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EPS)、高催乳素血症,其抗胆碱能作用会引起认知损害等问题。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阻断5-HT2A 的受体的作用强于阻断多巴胺D2受体,不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EPS)和高催乳素血症。且奥氮平通过抗5-HT2A 受体引起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通过抗α2受体引起去甲肾上腺素脱抑制性释放,加上拟谷氨酸能作用,可改善认知功能,但同时奥氮平又中度抗胆碱和高度抗H1受体,加上拟γ-氨基丁酸能作用,可损害认知。本研究中两组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变化,但其中氟哌啶醇组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的频率明显比奥氮平组高,氟哌啶醇组有3例加用苯海索,而奥氮平组未使用苯海索,且氟哌啶醇组出现排尿困难、白细胞下降各1例,而奥氮平组则无出现此类严重副反应,说明奥氮平使用较安全且适用于老年期痴呆患者。另外,老年期痴呆患者常常有夜间睡眠问题并可能伴有谵妄,奥氮平镇静作用较氟哌啶醇大,故奥氮平可适当改善患者睡眠及谵妄状态。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样本量有限且偏向中重度痴呆患者,可能影响对结论可靠性的评估;②研究观察期只有8周时间,不能充分观察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远期疗效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③患者的同质性较差,本研究收集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两种痴呆患者的病例,但据临床观察及有关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核心表现不同,对药物的治疗反应也有差异。这些不足之处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加以改进。

[1]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9.

[2] Finkel SI,Costae SJ,Cohen G,et al.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igns and symptoms of dementia;A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urrent knowledge and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J].Int Psychogeriatr,1996,8:497-500.

[3] 孙新宇,高之旭,冯锋,等.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病人精神行为症状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3):156-159.

[4] 喻东山,高振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5-143.

猜你喜欢
哌啶副反应奥氮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氟哌啶醇对血清剥夺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动物免疫副反应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哌啶-4-基)-3-氯-N-乙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