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诗歌看越南古体诗歌特点

2014-06-01 10:38方晨明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平声音韵押韵

方晨明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昆明 650500)

从中国诗歌看越南古体诗歌特点

方晨明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昆明 650500)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共鸣。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它艺术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除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亦反映社会文化,富于想象,语言具有节奏韵律,传统的诗歌亦常常对结构格式有一定要求。诗歌的特点在于除了可以阅读,亦宜吟诵,又或者和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表演。诗歌常透过特定的形象和技巧,让字词除了表面意义之外,蕴含另一层意义,或唤起情感共鸣。通过对比中国诗歌来分析越南古体诗歌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两国民族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了解两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对于学习越语的中国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越南;诗歌;古诗;体裁

一 越南古体诗歌简介

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诗歌按照有无故事情节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语言有无格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照有无押韵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本文只讨论越南自有的诗歌体裁和文体,不提及后期受西方影响的诗歌体裁和文体。

越南古体诗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诗歌具有民族性,如:六八体、双七体以及它们的变体等;另外一类诗歌则为中国诗歌的仿照,如:古文体、唐律诗、骈偶文等。古体诗歌中有两个要素需要注意,即对称和音韵。因此,根据以上两大类可以分为如下四种分类:

1. 有音韵,但相互不对称;

2. 没有音韵,但相互对称;

3. 有音韵,且相互对称;

4. 没有音韵,且相互不对称。

了解古体诗文,首先就要了解它的一些共性,如声调和对称、音韵和节奏。

二 越南古体诗歌声调与对称分析

(一)声调分析

与汉语相比,越南语多了一个声调,因此很容易就能对中国的很多诗文进行模仿。我们知道汉语有五个声调:两个平声分别是阴平和阳平,三个仄声分别是上声、去声、入声。以越语的đông这个词的语音两种变化为例:

或者变化为:

越南语有六个声调,相应的也就有六个调号,即平声 (无符号)、玄声 ( ˋ )、锐声 ()、重声(.)、问声()和 跌声 ( ˜ )。在这六个声调中,平声和汉语中的阴平相类似,玄声和汉语中的阳平相类似,其它的声调则不相似,但如果按平、仄来说还是有其相似之处。越语的平声包括平声 (无符号) 和玄声 (ˋ),仄声包括锐声 ()、重声( )、问声 () 和 跌声 ( ˜ )。

在越南语中,每个有平声的单词均有六个声调,以nam为例:

两个平声:

1. 横声:nam

四个仄声:

1. 锐声:nám

3. 跌声:nãm

(二)对偶分析

对偶在越语古诗文中和汉语古诗文中同样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偶意思是指成对且互相对应。对偶的方式有声调对偶和意义对偶,这两种方式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即有相等的词语,且声调和意义要互相对称。

1 声调对偶:平声对仄声,仄对平声

事实上,在一个词语中,声调和意义是紧密相连的,通常,人们在选择声调的同时也要选择意义。声调和意义都能够相互对等对称的叫做对仗,如果声调对称而意义不对称或意义对称而声调不对称的叫做非对仗。

2 意义对偶

两个词的意义要相当才能够相互对偶,有时两个词义具有反对性质,例如:黑对白,高对矮,大对小,美对丑等;但是也有时两个词的意义具有正对性质,例如:凉风对清月,闪闪的国色对无垠的天香等。

在还未能区分词类的古时候,人们只是划分出实词和虚词(实词类似于名词,虚词类似于副词),而如今我们可以根据词类划分来运用对偶方式,例如:

a. 名词和名词相对;

b. 动词和动词相对;

c. 形容词和形容词相对;

d. 副词和副词相对等等。

有两种意义对偶的方式:

(1)小对:在越南的韵文中,如一般在俗语、歌谣或是六八、双七诗中偶尔句子中的每一组也会对偶,人们称这种情况为小对。例如:

本文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采用“状态—压力—响应”指标框架体系,评价的年际范围为 2000—2008年,各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扬州市统计年鉴、扬州市水资源公报、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扬州分局水文水质资料。

在这些小对中,如果每组的每个词都能够完全对称则更好,如果不能完全对称,则至少每组中的最后一个词要互相对称,就像cao(严)对(轻),(黑暗)对(光明),(色)对tài(才),(新)对(旧)。

(2)平对:平对是指上一句话的所有意义和下一句话的所有意义相对称,即词对词、组对组、句子对句子,这一对称方式要求考虑整体性。声调对仗一般来说还算简单,但意义对仗有时则非常复杂。对仗原则必然要以诗律为基础:即句子中的一些词必须对仗,而另外一些词则不需要声调对仗,可以自由使用意义对仗。例如:

a.双七体:越南的双七体中通常不要求必须对仗,但是偶尔也会使用对仗:

这样的对仗中声调和意义的对称都比较完整,但是,在双七体句子中也一样,如果能全部对仗则更好,否则至少每组的最后一词要互相对仗,如:(水)对(天),(下沉)对sa(坠落)。

b.唐律诗:在唐律诗中,中间4个字(两个词写实,两个词议论)必须互相对仗,例如:

3 唐赋

(1) 双关句包括两个句子,每个句子有五至八、九个词;格句包括两个句子,每个句子两组,上一句和下一句中的每一组一一对应;

(2) 格句包括两个句子,每句两组, 上一句和下一句中的每一组一一对应;

(3) 八字句包含两个句子,每个句子有四个词;

(4) 鹤膝句每个句子三组,上一句和下一句中的每一组一一对应;

鹤膝:(A)对(D),(B)对(E),(C)对(F)

以上每一组的中间词和结尾词必须对仗。

三 越南古体诗歌韵律和节奏分析

(一)韵律分析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同的只是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区别。对于中国诗歌来说,所有的音韵在《诗韵集成》中都依次有所规定,总共是106种音韵,包括30类平声以及76类仄声:

阴平:15类;阳平:15类

上声:29类;去声30类;入声:17类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一首诗押的是哪一类韵就只可以使用这一类中的音韵,不可以使用其它种类中的音韵,如押的是阳平中的韵就不可以使用阴平中的音韵。

接下来将介绍一下我们在唐诗中会经常遇到的30类平声。

1 阴平(上平声十五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2 阳平(下平声十五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例如:一东包含172个音韵,如东、同、铜、桐、钟、中、忠等等。

每一类的第一个音韵是主韵,同一类音韵为通韵。如果作诗择韵成别的类别,则称为错韵。在模仿唐律的越南诗中有汉字音韵也需要遵循上述规律,例如在县清关夫人的《升龙城怀古》这首诗中,第一句中的“场”这个词和第八句中的“肠”这个词为通韵(都属于七阳)。

在唐诗中,韵调非常稳固,正如古风诗,虽然并非声调、意义对称,但是也需要依类押韵。我们还应该注意,汉语语音根据历史发展有所变化,但是音韵集成依旧没有变化,因此,今天我们才会为“东方’的“东”和“冬天”的“冬”为什么不能择韵而感到奇怪。

对于越南语来说,并没有关于音韵种类的专门规定,任何一个和中国有所联系的词都可以仿照其音韵规律,而任何一个纯越语词则只需要依照越南语自己的语音规律即可。

由于没有专门的声集规定,越南诗歌中的主韵都由作诗者自己选择,这个主韵可以和一个读音差不多相似的音韵组合,叫做通韵。具体规律可以概括如下:

(1)与平声通韵的有锐声、跌声、问声、重声

如果声调相同则韵首须不同,但使用同一个词而意思不同的情况除外,以阮劝的《秋悼》为例:

这两句都用到了“teo”, 但意义不同

(2)音韵

主韵:

a. 要有相同的音韵;

b. 韵尾(如果有)要相同;

c. 韵母(辅音)(如果有)须不同

通韵:

a.有相似的音;

b.韵尾(如果有)可以有所不同(即相似)

c.韵母(辅音)(如果有)可以相同

上述两首诗中ngang 与quan, tranh与tình通韵。

在唐诗中,作诗者必须严格按照音韵的声调和韵类进行创作,在越南诗中即便是依照唐律创作的诗,只需要根据音韵的声调来创作就行,因此范围要更广一些。

就押韵方式来说,越南诗歌和中国诗歌之间也有所不同。当然,越南诗歌或是中国诗歌都起源于各自国家的歌谣、民歌,其中中国诗歌起源于《诗经》、《楚辞》,中国诗歌有两类音韵——腰韵和脚韵,其中腰韵只在汉代的一些歌谣中有所体现,例如:

因此,可以说中国诗歌从古至今都更倾向于押脚韵,根据《诗经》,脚韵可以分为三类:

a. 连韵:

b.格韵:

c.混合韵

四句三韵诗正是起源于于此,即三个平声搭配一个仄声,或三个仄声搭配一个平声。《楚辞》、乐府诗和之后一些朝代的诗歌一样,虽然每一种诗歌体裁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但是就押韵来说,依旧不外乎以上三种方式。

越南诗歌和中国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越南诗歌偏重腰韵,当然,起初也不完全在句字中间押韵,只是偶尔:

a. 前一句的最后一个词和后一句的第一个词押韵,例如:

b. 前一句的最后一个词和后一句的第二个词押韵,例如:

c. 前一句的最后一个词和后一句的第三个词押韵,例如:

d. 转化为两种常用的、正式的诗歌体裁后,有两种押韵方式,第一种是与后一句的第五个词押韵,例如:

这一类型后来转变成了双七体。

第二种方式是前一句的最后一个词与后一句中的第四个或第六个词押韵,例如:

这种在第六个词押韵的类型,最后转变成了六八体。这种偶尔也会出现而在八言诗中的第四个词押韵的类型,只是不像六八体那样普遍。

如此看来,越南诗歌中的押韵方式也是通过很多途径变化而来的,最后才转变为两种最为普遍的体裁,即双七体和六八体。后期由这两种体裁又产生了一些变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两种体裁,以便于形成更灵活的其它体裁。通过上述押韵方式,我们就可以可以区分出哪一种诗歌形式是模仿中国诗歌形式而来的,哪一种诗歌形式是属于越南本民族自创的——中国诗歌习惯于在句末押韵,而越南诗歌则习惯于在句中押韵。

(二)节奏分析

区分越南本民族的诗歌还是模仿中国的诗歌,不尽要认清不同的押韵方式,而且还要认清断句方式中的节奏。本文不提及中国的各种词曲体裁和越南所有的各种歌谣,只是对比越南宜静地区一种的民歌调和中国的五言诗,越南的双七体和中国的七言诗。

1 越南宜静的民歌调体裁最普遍的是使用断句成三二节奏的五词体,例如:

在这之后,有一些五词诗依旧按照上述诗歌体裁进行创作, 如:素友的 “孤儿”:

而在像“孤儿”这样的一些新诗中,节奏已经很自由、灵活了,不会死板地根据某一种体裁进行创作。但是总的看来,在吟诵的时候,依旧比较偏向于三二节奏。

由于五词诗歌相对较短,因此要足够细致才能够区分越南的三二诗歌节奏和中国的二三诗歌节奏。模仿中国诗歌而来的五言诗歌划分为二三节奏,例如:

越南的双七体诗和中国的七言诗也在节奏划分方式上有所区别。

2 越南的双七体诗歌按照三二二节奏划分,例如:

相反,中国的七言诗则按照二二三节奏来进行划分,例如: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上边两句是由白居易(《琵琶行》)七言诗中的两句翻译而成的越南语的双七体诗句,虽然我们还没有考虑押韵方式的不同,但是它节奏上已经有所改变。

因此,除了各类四词诗或各类诗歌变式以及像宜静民歌调等类型的诗歌体裁以外,双七体和六八体都偏向于按照偶数词置后的方式来进行节奏划分,与中国的五言、七言诗等偏向于奇数词置后的划分方式相反。

这样,越南诗歌和中国诗歌中的音韵和节奏也还是有所不同的,这是我们通过越南诗歌形式来探究民族性格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越南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直到近现代的越南革命家都喜爱汉诗,汉诗对越南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穿插对比中国诗歌的方式对越南的诗歌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越南诗歌的特点,对学习越南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有一定参考作用。

[1]李渔.笠翁对韵—国学经典诵读本[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07.

[2]陈益源,王翠翘故事研究[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8.

[责任编辑龙倮贵]

Vietnam ancient poetr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Poetry

FANG Chen-ming
( Sehool of language and Cultures of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Kunming 650500,China)

Poetry is a genre of literature, through language, in addition to expr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but also to express emotion and aesthetic, resonance. Poetry can strike out, can also be combined with other arts, such as drama, music, lyrics or prose poetry, writing music called the song. Poetry is a kind of literary style, concise in language and image, in addition to express the author's thoughts and feelings, but also reflect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imagination, language has the rhythm, the traditional poetry often on the structure format has certain requirements. Poetry is characterized in addition to reading, should also be recited, or other art forms combine performance. Poetry often through specific image and skill, let the words except the surface meaning, contains another layer of meaning, or arous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poetry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etnam ancient poetry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two national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same points and different points of national cultur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two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it ha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China; Vietnam; poetry; poetry; style

I12

:A

:1008-9128(2014)03-0006-05

2013-11-05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越南歌谣的创作方法与规律研究(2012Z037)

方晨明(1962—),男(壮族),广西邕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

猜你喜欢
平声音韵押韵
押韵押出韵味儿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我给小鸡起名字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Watch Out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
病联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