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元素提炼及释放

2014-06-10 05:08吴海群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提炼初中物理

吴海群

摘 要:需要构建“问题意识—— 探究能力—— 知识获取”的学习路线,并从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科学上下工夫。为此,问题元素的提炼包括:对问题元素的内涵界定、对问题元素的课前准备、对问题元素的课堂把握、对问题元素的现场控制、对问题元素的实践引导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的释放途径则应从:建立问题元素提炼的集体备课机制、合理确定问题元素释放的教学环节、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释放途径、强化实验教学中问题元素释放引导、调整基于问题元素释放的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初中物理 问题元素 提炼 释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22-02

在新课程背景下来探讨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改进,首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入手,在此基础上来不断拓展他们在物理知识应用上的能力。从现阶段的讨论中似乎对于这一逻辑进路并不重视,所以就出现了围绕着提升物理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空谈”。那么如何来理解物理学习中的主体性呢。笔者认为,根据主体性内涵的一般定义,这里主要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世界中未知知识的学习中来。因此,这就需要构建“问题意识—— 探究能力—— 知识获取”的学习路线,所以讨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元素提炼及释放便成为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该文首先对物理教学现状进行总括层面的分析,并对这一现状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引导下完成对无问题元素的提炼。最后,再具体探讨课堂教学的实践问题。

1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由新课程改革步骤所推进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取得了诸多成果,部分成果已存在于教学实践中。然而,关于创新成果的转换仍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在于教师对其领会和掌握的需要,也在于学生对这一创新成果的适应。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现状分析。

1.1 教学目的的界定方面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具有不同的内涵,前者包含后者但还增添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由于教学环境使然,存在着显著应试教育痕迹的环境下必然会使教师的价值取向与之适应,从表现来看则是建立起学生的知识积累体系,而并不在乎学生对知识能动性的反映。这种面向应试的教学目的,自然就延伸出了与之相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1.2 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

教学手段包括两部分,即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对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学技巧的娴熟与否取决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而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则体现为对设备的使用和在课堂教学中节奏的把握问题。从现状所反馈的信息可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程式化的教学形态,从手段的应用上主要以知识点展示和罗列来实现,这样一来就适应了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

1.3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于为优化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思路,并也是对教师教学绩效的一种考核。然而,受到当前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评价仍主要以课堂测试为主,这样就主要考察了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科学情感态度无从考察了。

2 针对教学现状的反思

结合本文的主题,这里需要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反思,从而为问题元素的提炼提供切入点。

2.1 针对教学目的的反思

有部分学者责难中学教师的教学意识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对此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教师作为教学的实践者自然有自己的能动的一面,但面临着上级的业绩考核指标,则只能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见,要改变教学目的中的不合理要件需要从系统观上来解决。但结合问题元素的提炼而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探究能力,仍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物理学习水平,还能使他们形成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这仍然适应当前应试教育的需要。

2.2 针对教学手段的反思

上文对教学手段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问题元素的提炼并不在于一起找问题,而是结合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性,自然获得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在不改变教师教学手段应用习惯的情况下,或许应该在物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上下工夫,借助网络资源和自身感悟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对于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则能在培养学生之间的问题探讨能力和探究能力上提供载体。

2.3 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这里需要指出,提炼出物理知识点中的问题元素并无法立即应用考试的需要,这实则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即以探究性的思维来对待自然科学。因此,现行的单一考试模式显然无法使用这种教学的需要。另外,若仍沿用这种考试模式,则将对教师教学产生倒逼效应而无法全面实施教学模式创新工作。

以上三个方面分别基于目的、手段、结果等三段式分述表明了,在实施问题元素提炼时需要从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科学上下工夫。唯有这样,才能不是问题元素的提炼只作为一种形式而存在,或只作为一趟观摩课而存在。

3 反思引导下的问题元素提炼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初中物理问题元素的提炼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对问题元素的内涵界定

物理作为一门传统自然科学,其在于对自然界物理现象的探索,以及对人类物理经验的检验。尽管初中物理知识较为浅显,但其理论体系则较为完整。因此,其中的内容板块涵盖了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就意味着,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从感性到理性的来认知这些物理知识。由此,问题元素的内涵则体现在了,从传统回答是什么?转变到回答为何是什么?的过程。现实表明,借助为何是什么的思维习惯,将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这才是问题元素提炼的初衷。

3.2 对问题元素的课前准备endprint

对问题元素的课前准备,主要在于教师的备课环节。面对物理新知识的讲授,如何引入生活中的案例进行“为何是什么”的思维转换,则显示十分关键。如在力学新知识的讲授准备中,教师可以引入某种已经申报专利的衣架作为案例,指出为何这种衣架在面对大风的吹来而不掉呢。当然其中的机械原理不需要过分进行解构,但其中的力学学理则能通过“为何是什么”来进行问题转换。可见,这些都在学生的经验范围内,从而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3.3 对问题元素的课堂把握

这里需要指出,初中物理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套路,即使在课程创新中涌现出诸多成果,也不能大刀阔斧的改变这一套路。其原因在前面已经谈到,即教师的适从性问题,以及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因此,在对问题元素的课堂把握的问题探讨,也涉及到如何合理的把问题元素植入整堂课中。笔者认为,可以将问题元素的植入到导课过程中,以及最后促使学生预习下一阶段新知识的中。这样一来,就通过问题元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关注度。

3.4 对问题元素的现场控制

部分教师也习惯在新知识的讲解中,自然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问题讨论。不难理解,这也是对问题元素提炼的很好措施。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控制教学节奏呢。这里就需要对问题元素的提炼进行现场控制。控制的方法可以是教师通过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最后给予总结和精讲;也可以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后给出问题的答案。但无论何种方法,都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节奏,毕竟问题元素的提炼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3.5 对问题元素的实践引导

初中物理教学仍然需要践行知行统一原则,因此需要在实验课程中来实施。当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在校外实施。这时就面临着对问题元素的实践引导问题了。从问题元素提炼的初衷来看,需要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上,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为主线,这也就构成了实践引导的路径指向。

4 释放途径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问题元素提炼的阐述基础上,该教学模式的实践途径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构建。

4.1 建立问题元素提炼的集体备课机制

培养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首先需要从客体上提炼出知识点的问题元素来。从现存经验来看,这种问题元素的提炼具有一定的难度,也会因关注问题元素的提炼而影响到备课的质量。因此,需要建立问题元素提炼的集体备课机制。根据物理教研组的人员构成,应建立集体备课的长效机制,和领导岗位制度。备课的重点在于解构知识点可能引入的问题,以及商讨问题元素释放的教学环节问题。

4.2 合理确定问题元素释放的教学环节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习惯流程,并从笔者的教学体会出发可知,在导课阶段和布置预习内容中可以建立起问题元素的释放时点。另外,在配合知识点讲授的需要,也可以进行问题元素的释放。在导课阶段应引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以及在他们所能获得外部信息中来进行问题提炼,如根据目前着陆器登月的信息,来引入重量和质量之间的区别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元素释放,则可以借助多媒体借助视频内容来实现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

4.3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释放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建立在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形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复习课程中设计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促使小组借助现有的知识条件下来解释或解决这一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来进行问题元素释放,主要在复习课程中来实现。另外,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在这一模式来进行教学,但这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和自觉意识了。

4.4 强化实验教学中问题元素释放引导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是传递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在现有的文献中似乎对这一环节关注的不够。按照现行的初中物理实现项目设计,一般都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一种可控性检验,所谓可控性是指只是一种验证,实验的结果已经通过经验获得了。在不改变这一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引入具体的实验环境来进行问题元素的释放,如在进行压强内容的实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测试所在区域的沸点,并从中来估算出可能的海拔高度。

4.5 调整基于问题元素释放的教学评价

这里就存在着对教学绩效的评价问题了,关于这一点需要做这样几项工作:(1)不改变课堂测试的形式;(2)引入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测试内容,如针对实验教学中的测试。另外,还需要针对教师教学质量引入针对教师的测试体系,对此需要加强研究。

以上五个方面的实践路径为我们提供了实施指导,其中蕴含着一个思想:那就是不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细节调节来实现问题元素的释放,从而提高教师的适从感和学生适应性。

5 实证分析

以“摩擦力”知识的教学为例。

5.1 课前准备环节

(1)教师课前准备环节。在具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学校,教师可以借助PPT或视频为载体,设计出物体依靠摩擦力而运动的影象,以及可以制作简单的动画来演示无摩擦力时,身边事物的存在形态。当然,诸多教学资源都可以在网络教学共享中搜寻。这里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即在每个知识点串联的节点上,教师应设计出可供讨论的问题,而问题的引入则在于承上启下。

(2)学生课前准备环节。学生课前准备环节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如教师根据下次课需要讨论的问题作为资料的收集对象,要求学生课前在预习课本的同时,还应借助互联网、学校图书等资源拓展知识的外延。如,发射火箭时产生摩擦力吗?如果有摩擦力产生,该如何克服它呢?

5.2 课堂教学环节

学生将完成了对“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如下:

教师: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把一个物体放在光滑的表面上,给予这个物体一个初始速度,这个物体将以这个速度匀速的直线滑行。然而,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请同学一小组讨论5 min,组长负责汇报讨论结果。

组长1:因为有地面有摩擦(根据生活常识答出的)

教师:回答很正确。正是因为有了摩擦力的存在,我们才能按时到校上课。(全班笑)那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根本动不了,而有些物体同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一推就动了呢?同学们可以根据教材知识,分组讨论,给10分钟。

学生1:因为有些物体下面有轮子。

教师:很好。

学生2:轮子自己在转,就把物体带跑了。

教师:不错。如果同学们脚下按上能滑动的轮子,你们跑100米会怎样。(课堂氛围被调动起来了)

学生3:我不会滑冰,一定会摔的。

学生4:我觉得不按轮子跑的会更快些。

……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都很不错。而且所说的,几乎包括了现实中摩擦力的种类。(总结)

从而,该案例的提问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与好奇。紧接着引导学生给出答案—— 摩擦力的存在。这个知识点就从上一个知识点推论出来了,但是还不完善。教师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根本动不了,而有些物体同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一推就动了呢?这样一来又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与思考,最后得出摩擦力分类的知识点。

6 结语

该文认为,问题元素的提炼包括:对问题元素的内涵界定、对问题元素的课前准备、对问题元素的课堂把握、对问题元素的现场控制、对问题元素的实践引导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的释放途径则应从:建立问题元素提炼的集体备课机制、合理确定问题元素释放的教学环节、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释放途径、强化实验教学中问题元素释放引导、调整基于问题元素释放的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 廖素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7).

[2] 薛小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考试周刊,2013(70).

[3] 德吉措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 (9).

[4] 刘建国.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23).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炼初中物理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感悟数学思想,领略数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