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2014-07-18 12:06李新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9期
关键词:耳屏听骨鼓室

李新伟

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李新伟

目的探究粘连性中耳炎应用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粘连性中耳炎的患者75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以红外线疗法, 研究组予以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 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74%, 高于对照组72.97%;研究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效果显著, 适合临床推广。

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粘连性中耳炎;治疗;效果

粘连性中耳炎是既往中耳感染的后遗症, 治疗相对困难,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本文针对已选定的75例粘连性中耳炎患者予以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诊治粘连性中耳炎的患者75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 对照组37例。研究组中男22例, 女16例, 年龄21~53岁, 平均年龄(32±5.27)岁, 病程1~30年, 术前气骨导差48.36 dB;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7例, 年龄22~55岁, 平均年龄(34±6.39)岁,病程1~35年, 术前气骨导差50.26 dB。患者症状符合粘连性中耳炎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术前气骨导差等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出现传导性听力下降者。排除标准: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者;鼻息肉和慢性鼻炎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予以红外线疗法, 灯头距离患部30~50 cm处对准患部照射, 1次/d, 20~30 min/次, 疗程15~20 d。研究组施行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 术中全身麻醉, 首先切开耳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上鼓室以探查听骨链, 若上鼓室内粘连不明显, 则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若上鼓室内鼓室黏膜与鼓膜粘连明显, 则切除粘连部分, 以杜绝鼓室病灶残留。其次保持咽鼓管畅通, 若管口出现粘连, 则剔除部分上鼓室外侧壁。另外探查听骨链情况, 若听骨链缺失或中断, 重建听骨链并植入人工听骨。最后将明胶海绵及抗生素纱条置入外耳道, 以防止骨膜与黏膜再次粘连, 并于2周后取出外耳道内填充物。

1.4疗效标准 结合治疗效果和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显效:气骨导差值降低>10 dB, 听力恢复情况良好;有效:5 dB≤气骨导差值降低≤10 dB, 听力稍许恢复;无效:气骨导差值降低<5 dB, 听力几乎没有恢复[1]。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74%, 高于对照组72.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后效果比较[n(%), %]

2.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 研究组出现合并耳闷8例(21.05%), 术后1个月症状消失7例(87.50%), 改善1例(12.50%);合并耳鸣7(18.42%)例, 术后消失6例(85.71%), 改善1例(14.29%)。对照组出现合并耳闷15例(40.54%), 术后1个月症状消失10例(66.67%), 改善5例(33.3%);合并耳鸣13例(35.13%), 术后消失9例(69.23%),改善4例(30.77%)。研究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粘连性中耳炎是指中耳传音结构及其鼓室壁粘连引起的中耳传音结构系统运动障碍, 单纯药物治疗难以根治[2]。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抗菌、排脓和消肿以缩小穿孔, 但单纯的药物治疗难以使穿孔愈合。因此临床上常采用物理疗法或手术治疗以根治患部症状。

本研究针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75例粘连性中耳炎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红外线疗法,研究组予以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红外线疗法虽然疗效较为明显, 但治疗过程中患者易触及灯泡引起烧伤, 且多次治疗后患者皮肤易色素沉淀出现红斑[3]。另外射线过敏可使患者出现患部浮肿等不良反应。而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由于抗感染性强, 能够有效防止鼓膜回缩粘连, 因此有利于术后患者听力的稳定和持久。

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可以得出,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2.97%, 这表明患者采用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后, 多数气骨导差值可降低5 dB以上, 听力状况也明显好转。这是由于手术过程中保留了大部分鼓室未粘连黏膜, 有助于鼓室病灶的处理和中耳结构的恢复和重建。另外, 在鼓膜重建时采用用法简易的条栅状软骨修复技术对鼓膜穿孔进行全面修复, 从而避免鼓膜与鼓室黏膜发生粘连。分析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可以得出, 研究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表明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粘连性中耳炎患者听力减退、耳鸣和眩晕等症状。听力减退多为内耳损害, 主要原因是中耳炎性毒素透过断裂的听骨链进入耳内;耳鸣与眩晕的产生则与咽鼓管狭窄或阻塞有关。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通过对咽鼓管鼓室的多方面探查, 最大程度保证中耳腔内的通气引流, 扩充咽鼓管宽度, 再加上听骨链修复技术的采用和人工听骨的植入, 从而彻底改善患者听力减退、耳鸣及眩晕症状。

综上所述, 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可临床推广。

[1] 范述孝.观察耳屏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的疗效.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3):59-60.

[2] 伍红良, 唐安洲, 刘强和, 等.耳软骨鼓室成形术治疗黏连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2, 26(2):49-54.

[3] 颜风波.手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2):129-130.

2014-07-09]

467100 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耳屏听骨鼓室
先天性耳屏畸形伴外耳道狭窄的分度与手术策略△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耳内镜术后并发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1例报告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探讨附耳分型及其伴发外耳畸形的整复重建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耳内镜下听骨链重建治疗单纯先天性听骨链畸形5例报告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听骨链触动试验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评估的应用
听骨链重建材料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