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ast综合征临床分析及其肌电图诊断意义

2014-07-18 03:31夏念格王新施张万里邵蓓黄欢捷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肌电图臂丛传导

夏念格,王新施,张万里,邵蓓,黄欢捷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一科,浙江 温州 325015)

Pancoast综合征最早由美国放射学家Henry Pancoast在1924年首先描述,并于1932年在其《肺上沟癌》一文中提及[1];同年Tobias进一步完善这一概念,故又称Pancoast-Tobias综合征[2]。典型的Pancoast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肩背部疼痛、C8-T2脊神经受侵症状及Horner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但也可能仅表现为孤立的肩痛或上肢痛,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现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以肩背部疼痛为首发表现的Pancoast综合征患者(均符合目前公认的诊断标准[2]),对其临床、影像学、肌电图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对Pancoast综合征的认识,并探讨肌电图在其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性,66岁,于2014年4月8日因“左侧肩痛3个月,左上肢麻木乏力20余天”入院。既往体健,有吸烟史40余年。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胸背痛,疼痛先出现于左侧肩背部,持续性,不剧烈,夜间明显,半个月后疼痛逐渐累及至左侧胸前区,疼痛越发剧烈,坐位时胸痛加剧不能缓解,无明显咳嗽咳痰;曾到外院查颈椎MRI提示“C4-7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拟“颈椎病”给予药物等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20余天前患者开始出现左上肢麻木、乏力,持物稍费力,伴左侧眼裂缩小,上述症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故到我院门诊就诊,并收住入院。入院时查体:神志清,颈软,克氏征(-),左侧眼裂较右侧略小,右侧瞳孔直径为3 mm,左侧瞳孔直径为2.5 mm,对光反射存在,提示Horner征;眼球活动自如,两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左上肢近端肌力5级、远端握力4级,左下肢及右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C8-T1节段痛觉减退,左上肢腱反射减弱(+),右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膝反射对称存在(++),左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双侧病理征(-)。患者入院后给予奥卡西平片及曲马多片镇痛对症治疗。入院后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2014年4月12日)提示“左上肢神经原性损害,C8-T1根性损害”,见表1-2。胸部CT(2014年4月13日)提示右上肺占位,建议增强(见图1a)。PET/CT(2014年4月15日)影像学显示左胸廓顶部高代谢软组织肿块,侵犯邻近胸壁伴T1-2、第1、第2肋骨质破坏,提示恶性肿瘤,以左肺上沟癌伴周围侵犯首先考虑,建议病理学检查。2014年4月21日在CT定位下行肺穿刺检查,病理提示为非小细胞肺癌,符合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见图1b-c。建议行放化疗,但患者家属经商量后表示拒绝,要求出院。

表1 例1患者神经传导测定结果

表2 例1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

图1 例1患者的胸部CT表现及病理

患者2,男性,68岁,于2012年6月14日因“右侧颈背部疼痛4个月余,右上肢麻木15 d”入院。既往体健,有吸烟史45年。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颈背部疼痛,呈持续性,较剧烈,有时伴咳嗽,无咳痰及发热,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病”,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于15 d前出现右上肢麻木感、电击样,程度剧烈,咳嗽时加重,遂至我科门诊就诊。入院时查体:神志清,颅神经(-),右上肢近端肌力5级、远端握力肌力4级,余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上肢腱反射减弱(+),左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膝反射对称存在(++),右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有时可见前臂肌束震颤,右侧前臂内侧及手掌尺侧痛觉减退,双侧Hoffmann征(-),双侧病理征(-)。肌电图检查(2012年6月8日)示“右下臂丛神经损害”(见表3-4)。胸部CT(2012年6月9日)示“右肺尖团块高密度影,边界欠清,肿块侵犯邻近肋骨、椎骨及其附件”,见图2a-b。查颈椎、上段胸椎MRI(2012年6月12日)示“右上肺肿块,考虑右肺上沟癌侵犯邻近椎体及附件”,见图2c-d。遂拟“右肺上沟癌”收住放化疗科。入院后肺部活检提示为非小细胞肺癌(鳞癌),于2012年6月20日行累及椎体放射治疗,每次剂量3 Gy,并同时予以脱水、抑酸护胃、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因放疗住院2次,并于2012年8月去世。

表3 例2患者神经传导测定结果

表4 例2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

2 讨论

2.1 临床特征和病因 典型的Pancoast综合征包含一个或多个以下症状:①引起特征性的严重肩痛,可向颈部、腋窝、前胸部、肩胛内侧或前臂内侧甚至腕部放射,主要由于肿瘤向胸膜壁层、胸内筋膜、第1、第2肋骨和胸椎及臂丛神经的浸润所致;②约14%~50%的肺部肿瘤患者会出现Horner征,主要是肿瘤对交感神经链或星状神经节的浸润所致;③肿瘤侵蚀C8-T1脊神经出现尺神经分布区肌无力、萎缩、感觉异常和疼痛,或压迫臂丛引起腋部和上臂内侧感觉异常;④其他如压迫锁骨下静脉引起上臂水肿,累及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等。本次2例患者出现上述2至3种症状,为较典型的Pancoast综合征。

由于Pancoast综合征早期的症状较隐匿,最初可能主要表现为肩背部疼痛,主要需与颈椎病、肩周炎及肩袖损伤等疾病鉴别。本次2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肩背疼痛,起初均被诊断为颈椎病,相继出现同侧上肢疼痛或Horner征后完善胸椎MRI或胸部CT才确诊为肺尖部占位,延误了诊断及治疗时间。

Pancoast综合征的病因[3-4]主要见于:①肿瘤,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如肺上沟癌、胸部肿瘤如腺样囊性癌、血管外皮细胞瘤,转移瘤如喉癌及膀胱癌,及血液系统肿瘤(浆细胞瘤及淋巴瘤等);②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肺炎、真菌感染如肺曲菌病及寄生虫感染(如水泡囊)。其中肺上沟癌最常见,其发病率约占支气管肺癌的1%~5%,95%以上病理显示为非小细胞肺癌,鳞癌约为52%[4]。本次2例患者均为肺上沟癌,且最后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

2.2 肌电图的特点 关于肌电图对Pancoast综合征辅助诊断的文献报道比较少见。Harper等[5]在一项对比研究中发现55例肿瘤所致的臂丛神经病患者,90%以上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均提示正中神经或尺神经传导异常,主要表现为波幅下降,约70%患者合并尺神经感觉传导异常,而几乎所有患者肌电图均可见失神经电位。Kishan等[6]报道了1例以肩痛为主要表现的Pancoast综合征患者,肌电图提示左侧正中神经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传导速度减慢,而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正常,同时伴有左侧尺神经感觉传导异常,表现为典型的下臂丛神经损害表现,最后经颈部MRI及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与本研究例2患者的表现相似,符合长期以来我们对Pancoast综合征的认识,即Pancoast综合征一般只累及下臂丛神经。但是例1患者的肌电图示左大鱼际肌失神经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表现为左侧正中神经波幅下降,传导速度减慢,但各感觉神经传导均正常,提示此非为下臂丛神经损害表现,而是颈神经根性损害,且患者左侧肢体握力下降,左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以及左侧Horner征阳性,均提示C8-T1损伤可能,用单一颈椎病(C4-7椎间盘突出)难以完全解释,可能与Pancoast瘤浸润累及颈神经根或脊椎管所致有关[7]。因此,早期肌电图检查可能会减少误诊的概率。

图2 例2患者的胸部CT及颈椎MRI表现

Pancoast综合征一般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以肩背部疼痛为初始症状,容易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特别是骨科及神经科医师的重视。其肌电图可以表现为典型的下臂丛神经损害,也可表现为颈神经根性损害,肌电图检查在早期Pancoast综合征诊断中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猜你喜欢
肌电图臂丛传导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