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温州中西医学发展比较

2014-07-18 03:31金晓冬孙丹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温州西医

金晓冬,孙丹

(1.温州医科大学 党校办,浙江 温州 325035;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患办,浙江 温州 325015)

1881年英国传教士苏慧廉(W.E.Soothill)来到温州传教,将西方医学首次带入温州,成为温州地区西医的启蒙[1]。此后西医逐步发展壮大并对传统中医形成巨大冲击。后陈虬等早期的改良派医学先驱将西方先进制度融入中医办医办学之中,形成新式中医,中西医学有所融合,逐渐形成现代意义上中西结合的医学模式。笔者选择近代温州医学在中西医疗机构、中西医学教育机构及中西医药行业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阐述温州近代中西医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1 温州中西医疗机构发展比较

近代温州西医医疗机构肇始于由英国教会成立于1897年的定理医院(1906年改名为白累德医院),为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位于温州大简巷32号,医疗器械设备齐全,能行外科手术,门诊量大,在当时温州乃至浙南地区均较有名气。医院设内科、外科、妇科3个病区,培养了医疗、卫生行政、医学教育、公共卫生等多方面的人才[1],为温州西医医学发展储备大量优质的医护人员,也为温州西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温州首所个人创办的西医院伯兰氏医院和首所募资民办的西医院瓯海医院,均创办于1918年,前者的创办者李筱波为温州首位华人西医师,后者的发起人为杨玉生,两人均毕业于定理医院,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温州另一著名教会医院是在天主教主持下成立于1906年的董若望医院。该院在1913年开业并接收住院病号,以为贫苦群众免费施药为宗旨,有医师1位,修女及护士28名,床位28张,每天上午开设免费门诊施药,每逢星期天,修女们义务出诊施药,前往监狱救治犯人,首任对内院长为修女类思姆姆,1930年开始,西医师吕泰然、张忠邦、王德明等先后担任对外院长,后医院不断发展,床位增至230张,成为近代温州3个最大的医院之一。除上述早期较有名气的西医医院外,温州地区其他县镇也随这股办医之风,创办了不少西医医疗机构,见表1。

相较于西医医疗机构的发展而言,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就复杂得多,因为传统中医师施医坐诊的地方除就职宫廷的御医外,多为自己的寓所或药店内堂,甚至大部分是游方郎中,没有固定行医地点,医疗机构的不规范性成为中医发展的绊脚石,近代早期的温州中医师陈虬等人有志于将西医规制引入中医医院设置中,成立规模完整、建制合理的中医医院,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就医地点,因此有了中国最早的引入欧美办医模式的中医医院—利济医院[2],该院成立于1885年,为利济医学堂的附设医院,既作为医学堂的学生临床实习用,也为各地患者开展日常中医诊疗,在当时影响颇大。医院设有诊所、药房、中药圃,集医疗、教育和培育药材等功能于一身,且服务规范,收费低廉,救治了大量贫苦病患,可说是温州近代早期将西学应用得最为成功的中医院之一。

表1 近代后期温州地区成立的西医医疗机构

此后,中医医疗机构发展迅速,温州地区各市县多有本地中医医院和中医诊所,方便民众就近诊疗。如当时温州地区有由白文俊、白仲英两兄弟成立于1915年的建卫民医院、由吴云波成立于1927年的打网洞眼科。由蔡冠夫等筹款创立于1923年的普安施医施药局,位于永嘉县府城殿巷(今温州广场路)黄家院舍,设置规整,有常驻医师、义务医师、特约医师3种,职责类似于现代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专家门诊[3],医院职责非常多样,包括中西医药联合诊治、组织医疗队下乡、照顾产妇和新生儿、建立药圃、修编中药丸散膏丹簿,甚至开办中医图书馆、随访患者查询治疗效果,有时还为有关的医疗单位提供医疗援助或协助举办妇孺收容所、参与妇幼保健工作等,做了大量医疗工作。

比较近代温州中西医医疗机构的设置情况可知,首先温州最早的中医医院成立时间早于西医医院,但其规格设置、办医模式却参考了西医医院制度,可见西医由传教士带入温州之后,虽传播较为零散,但其建制规格已获得肯定;其次中西医疗机构在温州地区的发展均较快速,这既得益于中医办医态度的转变,也跟西医自身的科学性和治疗效果的快速有很大关联,二者各取所长,形成了现代医疗机构的雏形。

2 温州中西医学教育机构发展比较

近代温州洋教传播广泛深入,教会医院发展的时间早、影响广,西医教育多依托于西医医院,早期西医师皆为外籍传教士,通过带教等形式招收西医徒弟,并以医院为实践地,通过让学生参与就诊观摩或作为医疗助手等途径培养西医师,虽未成立正式的西医学校,但仍培养出不少声名卓著的西医师,在传授西医医疗技术、培养医务人才方面功不可没。除此之外,教会医院还通过设立专门护士学校来培养护理人才。白累德医院1929年开办白累德护士职业学校,培养出浙南地区首批专业护士。该校共办16届,培养了不少具有专业护理知识、母婴保健知识的人才。1934年白累德医院又开办白累德助产职业学校,分别由陈舜华、陈梅豪担任校长,共办7届,针对当时产妇及婴儿在生产过程中死亡率高、产后护理落后等现状专门培养助产人才人员。1942年董若望医院护士培训班成立,首任校长葛利贞,该校也以培养护理人员为主要目的。可见,近代温州的西医教育直接由西医院承担,并未实现规模化,但护士、助产士等西医从业人员已设有专门学校,这可能与当时温州地区战事频繁、护理人员紧缺等社会因素有关,但这些学校客观上为温州提供规范的护理及科学的妇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降低了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风险,对妇幼保健工作大有裨益。

与近代温州西医教育机构发展状况不同,中医教育机构的发展虽然受到多方打压,却出现了具有现代教育模式的中医学校以培养专业的中医人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利济医学堂。学堂运用西方办学制度,传授传统中医理论,实施股份办学,不管从教学体制、课程设置还是从管理制度、运营方式都有西方办学的影子。医学堂广泛招收省内外14岁以上青少年,无学制限制,医术成熟就获得试医图章,学生可以留在附设医院行医,也可以自开诊所。

在利济医学堂引领下,到民国时期,温州地区创办了多个中医教育机构,如池仲霖建于1920的温州国医国学社,学制为3年,讲义采用通俗的中医著作,学生分住读、走读两班,每班20人,上午授课,下午实习,晚上讲授国学。1933年温州国医学校成立,其创办人金慎之和中医师潘澄滩均为利济医学堂毕业的学生,学校学制4年,以讲授中医经典为主,并开有解剖、生理等西医课,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后由于资金短缺而停办。1933年南宗景创办宗景国医专修社,学校共招4期学生,自编教材,培养了多名中医骨干。以上中医教育机构多受中医药行业的资助,以中医为重点,辅助以西医教育,部分还辅以临床医学实践,跟上时代潮流,培养了大量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看诊能力的中医师,对温州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从近代温州中西医学教育机构的发展状况比较来看,首先西医医师教育并未形成规模,大多数西医师直接师从于西医院的外籍医师,通过在医院学习和实践来掌握西医知识,但设有专门的护士及助产士培训学校,开展护理教育,培养护理人才;其次中医学校开办的较多,尽管大小不同,开办时间不同,但无一例外均多多少少采用了西医办学的模式。此时温州医学教育机构的发展仍是分散的、不成系统的,但其为现代意义上的医学教育机构出现打下了基础,对近代温州的医学教育仍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 温州中西医药材行业发展比较

温州西药的售卖和制造开始较早,早期西药店类似现代的便利店,除了售卖西药外,还兼卖书刊、五金等,如由陈益卿开办于1909年的中法药房,由席贤夫开办于1910年的华英药房。真正专营西药且自带制剂室的专业西药房为1911年瑞安人林禹臣开设的普益药房,能手工制作山道年片、哥罗颠、 十滴水、碘酊、红贡水、紫药水等化学药品,还能仿制多国当时流行的常用药。温州第一家化学药品生产厂为1940年李宾富开办的华康药厂,主要产品为山道年片。1940年秋,李幼觉等人合办康乐药厂,制造疥敌油膏及丸、酊、水剂等药品,后因资金及销路问题而衰退停产。1921年,百亨大药房开业,其后大批西药房相继出现,到1949年,有大西药房5家,中小型24家,西药从业人员达120人[4]。其他县镇也多有开设西药房,此不赘述。

近代温州的中药材生产销售则多在中药堂进行,一些大药堂、大药店均有自制药材的秘方,如温州的天一药店在饮片制作上就颇有名气,不仅选料上等,而且切制精心,受到业界的肯定。有些大药店还多有自制方剂和散丸膏丹,多达一百多味,如三余堂的神曲、午时茶,同仁堂的八宝丹、七厘散,叶三宝的赛空青、精酥丸等[3]。所售方剂较为贵重,会将配方逐味另包,标上煎制方法或代客煎好,送到客户家中。温州中医界对中成药炮制的传抄本进行悉心校阅,制印《丸散膏丹配制法》,统一了温州地区丸散膏丹配制方法,订正了不少世传谬误,可谓功勋卓著。

近代温州中西医药行业的发展比较缓慢零散,比较二者可知,首先中医制药售药行业的发展较西药业全面,尽管没有创办专门的中药制造厂,但中医业界对制药较为重视,传统制药方法有所深化发展,部分中成药在国内外都颇有盛名;其次西药的销售日渐红火,西药房不断设立,但由于西药制造业在温州比较落后,所售西药绝大多数来自外国或外地。药物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温州药业的逐步发展对提高当地百姓健康水平和促进温州医学的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近代温州中西医学发展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路径可知,西方医学进入温州地区之后,丰富了近代温州的医学内容。在办医办学方面,西医凭借其规范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法,间接影响并改进了中医的办医办学模式,西医院、西医学校的设立和新式中医学校的创办,传统中医的“师承”、“世传”等医学教育方法和精华得到了发扬,培养的医学人才种类更为多样,包括西医师、护理人员、助产士、药剂师以及新式中医师等;在药业发展方面,西医药的进入扩展了近代温州的医药市场,中医制药业发展迅速,西医制药业初露端倪,中医药堂和西医药房林立,二者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在医疗、保健和疾病预防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中医的革新与西医的壮大,二者逐步完善了近代温州医学的体系,形成了现代意义上温州医学的雏形。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温州西医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难忘九二温州行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