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4-07-29 15:29刘振忠周静李茜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能力素质体育专业培养策略

刘振忠+周静+李茜

摘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遵循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分析体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传统术科教学存在的教育缺陷,结合体育教学规律与项目运动特性,定位不同项目教学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移植创新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新模式,实践检验了体育教学全过程中渗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技能、创业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有效性,提出体育专业术科教学策略,旨为深化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与帮助。

关键词:体育专业;术科教学;能力素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3-0100-05

收稿日期:2013-12-21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2TY003)。

作者简介:刘振忠(1970-),男,石家庄市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作者单位:1.河北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41;2.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体育部,河北 石家庄050061

1研究背景

1.1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促动力已不单单依靠资本、资源与土地,更多依赖的是建设者拥有的知识和创造力,智力、知识和能力日益取代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而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深度发展时期,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产业与服务流通行业呈现强大的发展势头,迫切需要大批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和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和区域社会发展是国家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如何对接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为明确的教育内涵与人才培养标准。

1.2大学生能力素质难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以及在经济领域开拓创业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国家解决就业难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事实上真正能够实现创业成功的寥寥无几,侧面反映出专业教育的缺失。从专业学习角度来看,我国本科专业教育更多重视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为自主创业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狭窄的专业教学体系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创业所必备的综合知识,以及创新意识、行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就体育大学生而言,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创业者特质,但普遍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素质薄弱和岗位技能欠缺,更谈不上自主创业的能力素质,难以在充满商机的体育领域开拓创业,亟待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体育专业教学体系,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课堂、训练以及实习实践等教学全过程。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3期2014年6月 刘振忠,等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No.3 20141.3传统教学观念下术科教学体系亟待需要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体育专业术科教学形成了自己完备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及固有的教学手段方法,项目教学课有明确的教学要求以及规范的考核评价模式,但过多侧重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也没有建立系统的测试评价标准与考核办法,这种传统的术科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谈不上结合项目特性实施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专门培训。总的来说,传统术科教学模式并没有贯彻落实好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亟待需要对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进行优化与完善,真正建立一个依托专业技术课教学平台,借助体育项目运动特性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奠定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以河北体育学院术科教学为例,通过对体育专业传统体育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综合改革,创新设计了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不同体育项目教学模式,提出了体育专业术科教学策略,这对深化体育专业传统术科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课题研究现状、改革思路与实验方案设计

2.1研究现状述评

多年以来,体育院校术科教学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改革与实践,优化了教学内容,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移植创造出了许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体育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推进了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但以往这些研究过多地集中于对单一体育项目教学或教学过程中某一环节的改造,较少将术科课程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研究,缺乏彰显体育教学特点且蕴含运动项目特性的通识性教学模式,缺乏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术科教学策略,存在着改革深度不够等现象,亟待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路,对术科教学课进行集合性的深度改革。

2.2研究基本思路

体育有其独特的运动特性,不同运动项目也有着不同的教学规律,教学设计也难以形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建构模式,但教学内容、内容顺序与比例和教学组织形式必须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本研究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体育教学规律,充分利用不同体育项目自身本质与运动特性,确保教学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在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技能训练全过程中渗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耐挫心理、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能力素质,从而实现专业教学观念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耦合。本课题研究基本思路是:选择实验术科课程,确立不同体育项目课程教学目标;分设实验小组,移植创新多种教学手段、方法相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创设符合学生条件和资源配置情况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案;实践检验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对学生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并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凝练出术科课程教学策略。

2.3实验方案设计

2.3.1实验课程选择

体育院校传统术科教学课程一般包括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体操、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等,从中选取田径、篮球、排球、体操、武术5门教学课程。其一,这5个项目发展历史悠久,普及程度高,能够反映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与运动属性,同时也彰显不同项目群的运动特性与表现形式;其二,这5门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等体育传统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普通院校的体育公共课程,能够反映出术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其三,包括社会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传统武术专业等体育类专业将这些课程纳入到选修课程中,以达到拓宽学生知识结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实施对这5个体育项目的改革研究,即具有代表性又具有整体性,研究成果能够为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改革,提供更为有效的引导与帮助。

2.3.2实验组别确定

选取河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篮球、排球、体操、武术选修班学生为实验对象,依据项目特点与运动特性,分设以个人为单位参赛且按时间、长度、远度计算成绩的田径实验组,以集体为单位参赛且得分多少决定胜负的篮排球实验组,以个人和集体为单位参赛且依据评分标准量化赋分决定名次的体操与武术实验组,各实验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至少两轮次的教学对比实验。

2.3.3实验模式设计

各实验组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独立的教学模式改造与实验方案设计。在教学模式构建中,一方面,完善已有成熟的教学手段方法,融合重组构建培养目标明确且显现不同体育项目特点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引入创造性元素,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与教学组织形式,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设计。

2.3.3.1以创业心理品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设计

篮球、排球实验组设计了层次合作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竞争心理。层次合作教学模式就是依据教学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基础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建立“A+B”(A:身体素质强和技术水平高;B:身体素质差和技术水平低)层次配对,教学中尽量减少技术动作的单兵反复练习,大量采取二人互助配合的技术练习、配合串联和比赛对抗,在配合互动中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磨练协作意识和认知能力,在对抗练习与比赛中培养竞争意识、求胜心理以及个性融入集体的团队观念。操作程序见图1。

2.3.3.2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设计

田径实验组设计了“导学、自学、实践、评价” 程序递进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运用微格教学法,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教学能力。首先,教师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布置预习内容和思考题,学生根据分工编写微格教案和预习演练;然后,组织实施微格教学课,学生以不同角色进行亲身进行技术教学、组织比赛和执裁等教学活动,相互观看点评;最后,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组成的终结总评成绩。同时,让微格小组编写田径单项比赛的组织规程,依据竞赛规则要求与比赛程序组织比赛,学生在临场执裁过程中加深对规则与裁判法的理解,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操作程序见图2。

程序递进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体操、武术实验组设计了“录像、反馈、分析、控制”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录像反馈手段和力学分析法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侧重培养学生思维观察、反馈控制和动手操作能力。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单个技术动作、串联组合技术和完整套路的训练进行录像,在教师指导下回放观看自己的课堂状态,依据力学原理分析技术动作,找出存在的欠缺与不足,制定改进教学方案,反复强化磨练,提高技术规范性、熟练性和欣赏性。操作程序见图3。

图3“录像、反馈、分析、控制”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篮球、排球实验组研究设计了同步即时反馈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信息分析能力、临场反馈能力和纠错指导能力。同步即时反馈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学生间的信息交换,学生时时刻刻处于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和信息提供状态,信息接收者在同伴的语言刺激下实现在训练状态下的自我调控与纠偏,以达到遏制错误动作的重复出现,强化巩固正确的动作定型。在技术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三人学习小组,分组练习时采用二人对练一人观察的组织形式,观察者在学生练习中采用即时言语提示或练习后进行指导讲解,促使学生始终保持低错率的反复练习。依据技能形成规律,不同阶段传输不同的反馈信息,譬如“好”、“正确”、“不到位”、“手型不对”等直接性评价反馈,“重心高”、“击球点低”等描述性评价反馈,信息反馈语言要及时、准确和简练。操作程序见图4。

2.3.3.3以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设计

各项目组运用互动探真教学模式,实践检验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性。互动探真教学就是师生主动参与,互动交流,在鲜活的运动状态和技术训练中探求技能的内涵属性,在观察、思考、分析和活动中得到能力素质的开发与培训。将一堂教学课分成4个学习阶段,即教学导入阶段—感知模仿阶段—实践训练阶段—修正定型阶段。每个阶段采用情景导入、问题答疑、教学设计和交互研习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广泛探究,在“互动”和“探真”教学过程中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运用层次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

层次合作教学改变了传统全班进行训练的集体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生的优势与特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强弱配对互助组合练习形式,让学生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互动交往、合作共进和比拼竞争。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技评达标、理论考核和能力素质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尤其是技战术运用熟练性和灵活性尤为明显,说明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合作方式的教学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竞争心理和合作意识。

3.2各项目组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改革实验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

专业实践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一般包括教学能力、裁判能力和竞赛组织能力等。各实验组结合运动项目特性,优化了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实施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向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转化培养,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

田径课运用“导学、自学、实践、评价” 程序递进教学模式,穿插实施微格教学课。教学中紧紧抓住教师引导、自主研修、教案编写、角色实践、多元评价等环节,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技术水平,熟悉教材教法,了解教学程序,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研究结果证明,实验组学生的技评、达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和“说课”考核成绩也好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体操、武术课运用“录像、反馈、分析、控制”教学模式,即时录像能够及时地将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和课堂学习状态直观形象地反馈给学生,力学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结果证明,实验组学生技术运用能力、教学能力、临场执裁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教学模式对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效果显著。从实际教学表现来看,篮球、排球课运用同步即时反馈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即时信息交换,在观察同伴练习的同时连续不断地将学生的瞬时表现情况反馈给对方,自我调控以修正错误动作,在这种反复的观察、思考、分析、评价、反馈的信息交互过程中,实现对能力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实验结果证明,实验组学生的技术评定、达标考核和教学能力测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3.3运用互动探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获得了良好效果

教学论认为,制约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学行为、学习行为和教学环境。互动探真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的是一个创造性学习过程,知识呈现形式、技能训练手段和师生交往方式等方面都蕴含着能力素质培养以及发散思维意识的训练,大量直观生动的信息通过视、听觉作用于被培训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索新知,并能够让学生接受到针对性的锻炼和熏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测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4分析与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新要求,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已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研究构建的教学模式,能够确保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习实践课中实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的教育目标,建立的体育教学策略为术科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对影响教学的各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最终形成可以实践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本研究反思了体育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系列碰撞的教学现实,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体育专业教学内容、模式的有效衔接,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基础上,凝练出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4.1贯彻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行为受特定教学行为的影响,如果教学中过于强化基本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学习,势必会弱化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为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必须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惯性思维,教学全过程中要坚持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心理品质、思维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主,兼顾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行为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策划结果。教师事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围绕能力培养中心目标创设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然后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推进教学进程。本研究中各项目组设计的教学模式彰显了能力培养教学要求,突出了探究思考、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现代教育特征。

4.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教学主体,着重对学生个体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策划者,设计新颖的教学模式和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每个教学环节,这将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明确一节课的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引导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主动学习行为,在技战术训练过程中磨练意志、培养品质、提高能力,使学生在主动意志驱动下得到专门培训。实践证明,激发动机、主动参与、强化行为是落实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4.3实施运动技能实践转化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专业知识、运动技能不可能完全依靠教师来教授,而要靠自身反复地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和实践转化一点一滴积累来的,这就是要求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实践证明,常规教学中把技术学习、战术训练与能力素质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基本运动技术的同时接受专门的能力培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在课堂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获取学习效能。各项目实验组学生的技术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并没有因强化能力素质教学而下降。

4.4采取教学全过程考核评价策略

长期以来,课程考核基本上采取的是期末一次性终结测试,整齐划一的测试标准与考核要求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先天基础条件,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进步幅度等因素,甚至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有必要建立教学全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技评、达标、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课外自学效果、课堂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一并纳入课程考核内容,合理安排分值权重。对于教学能力要侧重,给予较大的权重值,同时结合专业教学能力要求的不同进行动态调整。测试方式采取终末教师评价、自我诊断评价和学生间互评进步幅度的方式,使测评考核结果能够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程度。

5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等院校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围绕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实践研究。河北体育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体育专业院校,多年来,坚持“立足体育、育人为本、顺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打通基础、专业分流、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建设上取得了喜人成果,尤其在精品课程建设上更是有突破性进展,田径运动、体操、健美操、河北民间武术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11门术科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但在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也存有一些不可回避的缺陷,根深蒂固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不同项目的教学内容、安排顺序与内容比例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的能力素质培养的改革实践,是对体育专业主干术科课程的综合改革研究,从教学目标定位入手,构建了教学模式、设计了教学方案和建立了教学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对术科课程的再认识,这对教师准确地把握术科教学规律,实施更有深度与广度的改革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但研究过程中仍存在着如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与教学资源配置、课程改革思路与传统术科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内容更新等方面的问题,以后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探索,力求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术科教学体系,让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到更加系统的能力素质教育与熏陶。

参考文献:

[1]刘振忠,陈瑞书,等.运用互动探真教学法培养体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4):94-96.

[2]刘振忠,段斌,等. 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6):37-41.

[3]曾尔雷,黄新敏. 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70-72.

专业实践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一般包括教学能力、裁判能力和竞赛组织能力等。各实验组结合运动项目特性,优化了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实施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向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转化培养,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

田径课运用“导学、自学、实践、评价” 程序递进教学模式,穿插实施微格教学课。教学中紧紧抓住教师引导、自主研修、教案编写、角色实践、多元评价等环节,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技术水平,熟悉教材教法,了解教学程序,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研究结果证明,实验组学生的技评、达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和“说课”考核成绩也好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体操、武术课运用“录像、反馈、分析、控制”教学模式,即时录像能够及时地将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和课堂学习状态直观形象地反馈给学生,力学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结果证明,实验组学生技术运用能力、教学能力、临场执裁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教学模式对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效果显著。从实际教学表现来看,篮球、排球课运用同步即时反馈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即时信息交换,在观察同伴练习的同时连续不断地将学生的瞬时表现情况反馈给对方,自我调控以修正错误动作,在这种反复的观察、思考、分析、评价、反馈的信息交互过程中,实现对能力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实验结果证明,实验组学生的技术评定、达标考核和教学能力测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3.3运用互动探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获得了良好效果

教学论认为,制约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学行为、学习行为和教学环境。互动探真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的是一个创造性学习过程,知识呈现形式、技能训练手段和师生交往方式等方面都蕴含着能力素质培养以及发散思维意识的训练,大量直观生动的信息通过视、听觉作用于被培训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索新知,并能够让学生接受到针对性的锻炼和熏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测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4分析与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新要求,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已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研究构建的教学模式,能够确保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习实践课中实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的教育目标,建立的体育教学策略为术科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对影响教学的各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最终形成可以实践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本研究反思了体育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系列碰撞的教学现实,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体育专业教学内容、模式的有效衔接,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基础上,凝练出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4.1贯彻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行为受特定教学行为的影响,如果教学中过于强化基本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学习,势必会弱化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为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必须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惯性思维,教学全过程中要坚持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心理品质、思维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主,兼顾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行为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策划结果。教师事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围绕能力培养中心目标创设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然后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推进教学进程。本研究中各项目组设计的教学模式彰显了能力培养教学要求,突出了探究思考、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现代教育特征。

4.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教学主体,着重对学生个体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策划者,设计新颖的教学模式和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每个教学环节,这将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明确一节课的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引导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主动学习行为,在技战术训练过程中磨练意志、培养品质、提高能力,使学生在主动意志驱动下得到专门培训。实践证明,激发动机、主动参与、强化行为是落实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4.3实施运动技能实践转化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专业知识、运动技能不可能完全依靠教师来教授,而要靠自身反复地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和实践转化一点一滴积累来的,这就是要求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实践证明,常规教学中把技术学习、战术训练与能力素质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基本运动技术的同时接受专门的能力培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在课堂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获取学习效能。各项目实验组学生的技术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并没有因强化能力素质教学而下降。

4.4采取教学全过程考核评价策略

长期以来,课程考核基本上采取的是期末一次性终结测试,整齐划一的测试标准与考核要求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先天基础条件,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进步幅度等因素,甚至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有必要建立教学全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技评、达标、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课外自学效果、课堂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一并纳入课程考核内容,合理安排分值权重。对于教学能力要侧重,给予较大的权重值,同时结合专业教学能力要求的不同进行动态调整。测试方式采取终末教师评价、自我诊断评价和学生间互评进步幅度的方式,使测评考核结果能够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程度。

5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等院校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围绕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实践研究。河北体育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体育专业院校,多年来,坚持“立足体育、育人为本、顺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打通基础、专业分流、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建设上取得了喜人成果,尤其在精品课程建设上更是有突破性进展,田径运动、体操、健美操、河北民间武术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11门术科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但在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也存有一些不可回避的缺陷,根深蒂固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不同项目的教学内容、安排顺序与内容比例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的能力素质培养的改革实践,是对体育专业主干术科课程的综合改革研究,从教学目标定位入手,构建了教学模式、设计了教学方案和建立了教学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对术科课程的再认识,这对教师准确地把握术科教学规律,实施更有深度与广度的改革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但研究过程中仍存在着如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与教学资源配置、课程改革思路与传统术科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内容更新等方面的问题,以后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探索,力求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术科教学体系,让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到更加系统的能力素质教育与熏陶。

参考文献:

[1]刘振忠,陈瑞书,等.运用互动探真教学法培养体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4):94-96.

[2]刘振忠,段斌,等. 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6):37-41.

[3]曾尔雷,黄新敏. 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70-72.

专业实践能力是指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一般包括教学能力、裁判能力和竞赛组织能力等。各实验组结合运动项目特性,优化了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实施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向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转化培养,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

田径课运用“导学、自学、实践、评价” 程序递进教学模式,穿插实施微格教学课。教学中紧紧抓住教师引导、自主研修、教案编写、角色实践、多元评价等环节,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技术水平,熟悉教材教法,了解教学程序,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研究结果证明,实验组学生的技评、达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和“说课”考核成绩也好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体操、武术课运用“录像、反馈、分析、控制”教学模式,即时录像能够及时地将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和课堂学习状态直观形象地反馈给学生,力学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结果证明,实验组学生技术运用能力、教学能力、临场执裁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教学模式对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效果显著。从实际教学表现来看,篮球、排球课运用同步即时反馈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即时信息交换,在观察同伴练习的同时连续不断地将学生的瞬时表现情况反馈给对方,自我调控以修正错误动作,在这种反复的观察、思考、分析、评价、反馈的信息交互过程中,实现对能力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实验结果证明,实验组学生的技术评定、达标考核和教学能力测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3.3运用互动探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获得了良好效果

教学论认为,制约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学行为、学习行为和教学环境。互动探真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的是一个创造性学习过程,知识呈现形式、技能训练手段和师生交往方式等方面都蕴含着能力素质培养以及发散思维意识的训练,大量直观生动的信息通过视、听觉作用于被培训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索新知,并能够让学生接受到针对性的锻炼和熏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测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4分析与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新要求,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已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研究构建的教学模式,能够确保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习实践课中实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的教育目标,建立的体育教学策略为术科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对影响教学的各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最终形成可以实践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本研究反思了体育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系列碰撞的教学现实,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体育专业教学内容、模式的有效衔接,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基础上,凝练出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4.1贯彻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行为受特定教学行为的影响,如果教学中过于强化基本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学习,势必会弱化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为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必须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惯性思维,教学全过程中要坚持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心理品质、思维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主,兼顾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行为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策划结果。教师事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围绕能力培养中心目标创设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然后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推进教学进程。本研究中各项目组设计的教学模式彰显了能力培养教学要求,突出了探究思考、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现代教育特征。

4.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教学主体,着重对学生个体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策划者,设计新颖的教学模式和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每个教学环节,这将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明确一节课的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引导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主动学习行为,在技战术训练过程中磨练意志、培养品质、提高能力,使学生在主动意志驱动下得到专门培训。实践证明,激发动机、主动参与、强化行为是落实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4.3实施运动技能实践转化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专业知识、运动技能不可能完全依靠教师来教授,而要靠自身反复地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和实践转化一点一滴积累来的,这就是要求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实践证明,常规教学中把技术学习、战术训练与能力素质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基本运动技术的同时接受专门的能力培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在课堂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能,获取学习效能。各项目实验组学生的技术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并没有因强化能力素质教学而下降。

4.4采取教学全过程考核评价策略

长期以来,课程考核基本上采取的是期末一次性终结测试,整齐划一的测试标准与考核要求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先天基础条件,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进步幅度等因素,甚至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有必要建立教学全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技评、达标、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课外自学效果、课堂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一并纳入课程考核内容,合理安排分值权重。对于教学能力要侧重,给予较大的权重值,同时结合专业教学能力要求的不同进行动态调整。测试方式采取终末教师评价、自我诊断评价和学生间互评进步幅度的方式,使测评考核结果能够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程度。

5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等院校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围绕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实践研究。河北体育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体育专业院校,多年来,坚持“立足体育、育人为本、顺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打通基础、专业分流、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建设上取得了喜人成果,尤其在精品课程建设上更是有突破性进展,田径运动、体操、健美操、河北民间武术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11门术科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但在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也存有一些不可回避的缺陷,根深蒂固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不同项目的教学内容、安排顺序与内容比例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的能力素质培养的改革实践,是对体育专业主干术科课程的综合改革研究,从教学目标定位入手,构建了教学模式、设计了教学方案和建立了教学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对术科课程的再认识,这对教师准确地把握术科教学规律,实施更有深度与广度的改革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但研究过程中仍存在着如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与教学资源配置、课程改革思路与传统术科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内容更新等方面的问题,以后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探索,力求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术科教学体系,让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到更加系统的能力素质教育与熏陶。

参考文献:

[1]刘振忠,陈瑞书,等.运用互动探真教学法培养体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4):94-96.

[2]刘振忠,段斌,等. 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6):37-41.

[3]曾尔雷,黄新敏. 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70-72.

猜你喜欢
能力素质体育专业培养策略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问题研究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职高专学生制度能力培养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