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唐墓志百种》文字校理

2014-08-01 03:43周阿根王凤琴
阅江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墓志文字文献

周阿根,王凤琴

(1.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2.安徽大学,合肥 230039)

《新出唐墓志百种》[1]由赵文成、赵君平编著,该书是赵君平先生墓志研究系列成果之一。[2]赵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墓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对墓志保存、整理、出版和研究有着巨大的贡献。《新出唐墓志百种》在影印拓片的同时,附录有相关的文字释录,提供了墓石形制、书丹者及墓志撰写时间等信息,墓志拓片和录文可以相互对照,相得益彰。《新出唐墓志百种》实际收录唐代墓志149方,该书承载了大量唐代历史文化信息,可以进一步补充和证明唐代文献资料的疏漏和不足,研究价值巨大,“可校补世系,与地志,史传、文集参证,史料价值尤高”。同时,该书的出版也为唐代的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宝贵资料。但是,墓志作为一种重要的出土文献,因长期埋藏地下,年代久远,磨泐不清,撰写人水平参差不一、碑刻俗字众多等,这些都给墓志文献的准确释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墓志文献的释读需要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历史文化、民俗文献等多学科知识。目前业已整理出版的墓志文献大多数由从事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纂录,由于其对传统文字音韵训诂学等知识措意不够,因此,录文中谬误触处可见。[3]我们系统研读《新出唐墓志百种》,发现其文字校理多有可商之处,今择其要者,分条校补如下,以求教于赵先生及诸位方家,同时也期望有助于该书阅读、利用及墓志文献校理。

一、文字讹误

墓志属于出土材料,未经人为篡改,语料真实,信息可靠,其中蕴藏着大量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信息,需要我们去深入发掘。但墓志长期埋藏地下,往往因年代久远、磨损残蚀等原因,给墓志的准确释读带来了不少困难。同时,唐朝文化多元,书体多样,唐代墓志中存在着大量俗字,就目前墓志文献的整理来看,因不明俗字而造成误录也触处可见。

1.《田仕及夫人张氏墓志》:“休浮变化,牢息死生。泉门永闭,隧户长扄。云愁陇黑,雾若松青。千年万岁,用纪芳声。”*原书录文无标点,本文标点均为笔者所加。另括号中的页码为原书页码,下同。(14页)

2. 《窦怀让墓志》:“赫赫令族,轩丘启胄,庆荐瑶筐,荣棻玉秀,代济冠冕,人钦领袖,功着漠南,化流河右;公之挺生,禀粹合灵,南升冲宿,东方降星,剑胄仁义,佩服礼经,始曰家宝,终称国桢。”(74页)

复审原拓“荐”实做“洊”。“合灵”不词,复审原拓,“合灵”实作“含灵”,“合”、“含”二者形近而讹,“含灵”蕴含灵性。历代墓志文献中习见,常用来赞美逝者美好的品德。《汉魏六朝碑刻校注》五三六北魏《崔敬邕墓志》:“于穆叡考,诞质含灵。秉仁岳峻,动智渊眀。”[7]《隋代墓志铭汇考》二八二《刘渊墓志》:“美哉盛德,含灵挺生。神襟敏悟,明允笃成。”[8]《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永淳○○五《冯琼及夫人元氏墓志》:“攸攸禀气,扰扰含灵,渴奔阳水,疲投纫城。”《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开元○二八《倪泉墓志》:“公生而含灵,幼有成德,年甫七岁,囗诵万言。”另“南升”实作“南斗”,“斗”的俗写,每每被误识为升,时修前贤多有论述,此不赘论。“南斗”即斗宿,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史记·天官书》:“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张守节正义:“南斗六星,在南也。”《文选·左思〈吴都赋〉》:“仰南斗以斟酌,兼二仪之优偓。”刘逵注引《天官星占》:“南斗之爵禄,其宿六星。”本书《刘思贞墓志》:“臻轥轹儒素,错综声律,剑郁珠升,冰明玉壶。”(118页)其中,“珠升”亦为“珠斗”,当正之。

3. 《李静容墓志》:“夫人讳静容,字孟姜,赵国赞皇人也。原夫坤将三女,巽离分少长之班;厘降二妃,嫔御挺皇英之德。用能阴阳配合,天地财成。恭组紃于内壶,奉粢盛于中馈。其有克彰妇德,宜尔室家,光被母仪,聿谐琴瑟,求其具美,谅在兹乎。”(92页)

“内壶”不词。“壶”当作“壸”,“壶”、“壸”形近而讹。《尔雅·释宫》:“宫中衖谓之壸。”郭璞注:“巷阁间道。”“壸”指古时宫中道路,引申指内宫,亦泛指妇女居住的内室。《诗·大雅·既醉》:“其类维何,室家之壸。”朱熹注:“壸,宫中之巷也。言深远而严肃也。”以“壸”为语素构成的复音词在唐宋墓志中习见,如“闺壸”、“闱壸”、“壸德”、“壸范”、“壸仪”等等,墓志文献整理过程中常常将“壸”误识为“壶”,周阿根《〈唐代墓志〉校读札记》[9]有相关论述,可参。

4. 《郑弘劼墓志》:“平仲枢衣,大学渐渍,师资士季,孺服中闱,成名训诱,明经擢第,授阆州新井县丞,家承鼎族,忽佐铜章,既耻屈腰,竟哀垂耳。”(96页)

“枢衣”不词。复审原拓,“枢”实作枷,不误。但是,墓志俗书“木”、“扌”相混不别。这里,“枢”实为“抠”之俗写。“抠衣”意思为“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管子·弟子职》:“已食者作,抠衣而降,旋而乡席,各彻其馈,如于宾客。”《礼记·曲礼上》:“毋践屦,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传世文献多有用例,此不赘举。汉魏六朝以来墓志亦多有用例,如《汉魏六朝碑刻校注》一三六二北周《王通墓志》:“抠衣问道,好古好新,如何不淑,奄丧斯文。”《唐代墓志汇编续集》长安○二三《骞绍业墓志》:“抠衣请益,入子夏之西河;琢玉将成,归郑玄之东道。”《五代墓志汇考·萧符墓志》:“洎总角从师,抠衣就业,儒术优柔之学,戎韬秘妙之方,咸若生知,悉由天授。”另本书《张览墓志》:“君诞自珠泉,照龙之光先发,涵辉壁岫,梢红之气夙彰,峻局高人,轨仪肃物,枢衣受业,青衿推殆庶之规;赠纻甲文,白琏熏片言之点。”(48页)《唐代墓志汇编》收录了《张览墓志》,不误,可参。[10]《崔玄亮墓志》:“公益谦流祉,上善资灵,出丹穴而弄羽仪,剖兰田而炫符彩。枢衣儒肆,早升孔父之堂;飞翰词林,且入相如之室。”(56页)其中“枢衣”亦当释读为“抠衣”。

5. 《郑弘劼墓志》:“舟移浦树,露泫汀葭。乡国天边,儿童雅齿。家园渐出,门径将微。循阶而睹物依然,入室而恩人不见。”(96页)

6. 《郑弘劼墓志》:“孙章等式遵遗志,上远戒期。瞻举榜而宛然,顾陷铭而号绝。时见贵而非爵,岁逾寒而识操。轸慈客于夜起,惜雅言于辰告。”(96页)

7. 《姚崇夫人刘氏墓志》:“在补阙许景先撰。”(100页)

8. 《刘行师墓志》:“并如珪如璧,令问令望。芝兰叠映,花萼相状。荀氏八龙,未足称誉,刘宗两骥,雅得其仁。”(108页)

9. 《刘思贞墓志》:“哀哉!天乎不愍,萎我哲人,中外俯恸,倾都下泣,其年十一月五日葬于洛阳清风乡北原,礼也。”(118页)

“天乎不愍”一语费解。复审原拓,实作“天乎不慭”。“慭”也写作“愸”、“憗”等。《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遗一老,俾守我王。”墓志中常以“天乎不慭”作为哀悼逝者之辞。《唐代墓志汇编》大足○○四《赵进墓志》:“天乎不慭,人谁不怜,未升百里,倏恨千年。”《唐代墓志汇编》大和○二○《张侔墓志》:“既登朝序,克扬休声,方振翮于九霄,忽埋魂于重壤。天乎不慭,呜呼哀哉!”也写作“天不慭遗”,《汉魏六朝碑刻校注》六三六北魏《王基墓志》:“将流芳四像,翾馥三才。天不慭遗,殱此良人。”《隋代墓志铭汇考》三七九《皇甫深墓志》:“唯资法雨,永润身田,天不慭遗,歼良何早,春秋六十有七,以大业八年六月十一日终于河南郡。”也写作“天不慭留”,《唐代墓志汇编》圣历○○四《高邈墓志》:“岂谓福缘无验,积善多远,天不慭留,风疾俄及,爰以历年月日卒于里之私第,即以辰迁于平乡芝里礼也。”由于“慭”是一个古语词,墓志整理过程中,每每被误识。本书《程逸墓志》:“夜台深兮冥难归,天道常兮人莫悲,于嗟程生兮不愁遗,镌金勒石兮名不襄。”(136页)“不愁遗”亦为“不慭遗”之误,当正之。

10. 《温任墓志》:“累命作宰,一朝罹衅。泣尽松柏,命微煨烬。忧能伤人,难以没振。皇天远兮不可讯,白日穷兮闭孤梓。郁郁兮佳城,哀哀兮遗胤。”(138页)

11. 《南阳王妃张氏墓志》:“妻因夫贵,安定社稷,光照庙堂,名立建功,人臣位极。以神龙初拜特进行中书令,寻封南阳郡王,食实封七百户,异姓封建,爰及母妻,叨预思荣,使册车授。”(144页)

12. 《南阳王妃张氏墓志》:“平生操烈,松柏齐坚,金石哀性,妇德居先,母仪典则,箴嫌克宣。”(144页)

二、文字脱漏

只有建立在高质量的文本校录基础之上,墓志的研究才能走向深入,才能保证我们研究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墓志文献的整理涉及的范围广泛,工作量十分巨大。正由于这项工作的繁琐,使得不少校录著作失误较多,也是事实。目前,有关墓志商榷论文也层出不穷,说明大家都在关注墓志文献的整理。在整理墓志文献的时候,稍不留神,就会发生文字脱落,有的甚至脱落几十字,这严重地影响了墓志文献的解读和利用。《新出唐墓志百种》在辑录的过程中,文字脱落现象时有发生,兹举要者,略论如下:

1. 《韦君妻李瑶墓志》:“无闻箫管,空见秦楼,蜀锦齐纨仍留拖架,银屏绮帐犹兮勒翠石,书竹帛兮播清尘。”(20页)

“银屏绮帐犹兮勒翠石”一段文字费解,复审原拓。“银屏绮帐犹”后脱原拓一列文字“像生平睹物怀悲抚筵凄断呜呼哀哉千金奄谢万古长沦台无晓玄室无春纪音徽”,凡33字。因此,本段文字应该作如下点校:“无闻箫管,空见秦楼,蜀锦齐纨仍留拖架,银屏绮帐犹像生平,睹物怀悲,抚筵凄断,呜呼哀哉!千金奄谢,万古长沦,台无晓,玄室无春,纪音徽(一段脱文)兮勒翠石,书竹帛兮播清尘。”

2.《屈突诠墓志》:“胙以黑土,荣以皂盖,辟千里之封畿,荒万之绩。”(54页)

“荒万之绩”一段文字费解,复审原拓。“荒万”后面脱落一段文字“家之井邑使金如粟贪吏改节而修身铸戟为农匈奴感恩而向化北庭无事既闻三表之功东隅未康复伫八条”,凡52字,因此,本段文字应该作如下点校:“胙以黑土,荣以皂盖,辟千里之封畿,荒万家之井邑,使金如粟,贪吏改节而修身;铸戟为农,匈奴感恩而向化。北庭无事,既闻三表之功;东隅未康,复伫八条之绩。”

本书文字脱落一两字者,限于篇幅,我们不再一一论述。

三、结 语

《新出唐墓志百种》文字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以上两种,其它问题如衍文问题、繁简转换问题、倒文当乙问题等均存在不少,在修订时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务必加强文字校理,为学界提供一份可资利用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当然,墓志长期埋藏地下,出土时磨泐较多,再加上异体字、俗讹字的影响,这给墓志文献的准确识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墓志中大量存在的俗字,尤其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很多疏误均因不明俗字而形成,俗字研究不深入,墓志识读的准确科学就很难得到保证。我们在释读和整理墓志文献时需要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多种学科知识,要力争把疏误减少到最底限度。在进行墓志文献整理时,广泛地吸收文字训诂专业的研究人员参加,可以提升语言文字的识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可以增加我们研究材料的真实性、可信度。《新出唐墓志百种》补充了唐代文献史料的某些不足,对研究唐代的语言文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文成,赵君平.新出唐墓志百种[M].杭州:西泠印社,2010.

[2] 赵君平.邙洛碑志三百种[M].北京:中华书局,2004;赵君平,赵文成.河洛墓刻拾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3] 周阿根.墓志文献整理疏误例说[J].学术界,2012,(4):95-102.

[4] 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 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 周阿根.五代墓志汇考[M].合肥:黄山书社,2012.

[7]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M].北京:线装书局,2008.

[8] 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M].北京:线装书局,2007.

[9] 周阿根.《唐代墓志》校读札记[J].语言科学,2008,(4):425-429.

[10] 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743.

[11] 中国文物研究所.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贰)[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12] 秦公.碑别字新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墓志文字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文字的前世今生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热爱与坚持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