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与表面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

2014-08-01 00:15陈仁贵
当代医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髋臼创伤性活动度

陈仁贵

全髋与表面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

陈仁贵

目的 比较全髋与表面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宜章县第三人民医院于2009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2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16),其中观察组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进行治疗;对照组患给予者表面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Harris评分为(89.4±1.7)显著优于对照组(84.4±2.0),术后1、3年的Harris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关节活动度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功能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给予全髋髋关节置换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功能,保证术后3个月到3年的Harris评分,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表面髋关节置换术;髋臼骨折;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为髋臼骨折术后多见病之一,常见于中老年患者、青年重体力劳动者。车祸、工程事故等也易引起髋臼骨折[1]。一旦骨折,术后恢复本就困难,若即发创伤性关节炎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正常生活造成很多麻烦。目前,临床上多用全髋或者表面髋关节置换术进行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为了比较全髋与表面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本研究选择宜章县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2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全髋与表面髋关节置换治疗,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均为2009年10月~2013年11月发病初期即在宜章县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男7例,女9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5.9±4.6)岁,依据Letournel-Judet分型[2]将患者分为:简单骨折11例,复杂骨折5例;对照组男8例,女8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5.5±4.2)岁,依据Letournel-Judet分型[2]将患者分为:简单骨折10例,复杂骨折6例。2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表面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关节活动度等情况。

1.3 Harris评分与术后活动度观察 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包括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术后1年活动度指标两大方面的内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时间分别为1个月后,3个月后,1年后,2年后。Harris评分采取百分制。术后活动度统计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内旋5个方面[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包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Harris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关节活动度各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

表2 2组患者术后1年活动度指标比较

3 讨论

创伤性关节炎为髋臼骨折术后多见病之一。造成髋臼骨折的主要原因多为直接或者间接的外力损伤。手术后,患者恢复较慢,同时创伤性关节炎的继发,常使患者苦不堪言。临床上多用全髋与表面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两种方法都具有显著的疗效。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及经验的累积,全髓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假体生存率显著提高,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股骨头及股骨颈的骨质,减轻股骨近端的应力遮挡,并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髓关节脱位率等需排除合并骨质疏松者[2-3]。全髋置换术对于骨缺损严重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Harris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关节活动度各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与表面髋关节置换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骨缺损严重患者可选用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4-5],而对于部分具备条件患者,选用全髓表面置换治疗可以为患者保留足够的骨量,并提供更佳的运动能力,从而为保证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帮助[6-7]。

[1] 钟发明,肖伟平,黄军,等.32例全髋表面置换术疗效观察与失败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5):587-588.

[2] 何澄,郭慧.不同髋关节置换方法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对比[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87-2889.

[3] 张勇.全髋关节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疗效研究[J].医学综述,2012,18(21):3717-3719.

[4] 刘莹松,杨述华,刘勇,等.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2):144-147.

[5] 耿端,孙永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6):116-117.

[6] 王晓东,英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290-4291.

[7] 高耀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3):67,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1.011

湖南 424211 宜章县第三人民医院(陈仁贵)

猜你喜欢
髋臼创伤性活动度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