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探讨

2014-08-07 19:40周云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职院校教师

周云婷

摘 要: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整体性好,但是不同背景院校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在教学工作以及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方面存在不足。如何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办学水平,保障办学质量,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此,首先就高职院校教师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进行剖析,然后对高职院校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进行描述,最后对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057-02

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道德”已经成为人们心中衡量教师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有部分教师自身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所以人们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关系教育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是国之大计。

1 高职院校教师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

1.1 教师观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已然成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人才的形成归根结底要归功于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担负的责任是巨大的。而教师的素养能够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一个有着超前教育思想的教师,能够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地探求新的育人观念,引导学生形成发散型思维[1]。积极向上的教师,他们能够打破陈旧的教学方法,学会融会贯通,不断进取,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适用性人才,为学生的发展添砖加瓦。

但是,在当下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虽然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的思想以及个人素质仍然受困于当下的外界环境。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但是教师们仍然存在应付考试之嫌,并不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培养。落后的教师观使得这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仍然坚持自己是课堂的中心,并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接受知识的灌输甚是被动,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多维发展。

1.2 教师责任感有待加强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富有责任感就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能够健康发展,这与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责任感不强,尤其是青年教师。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纪律。一节课讲完了,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听讲,只顾玩手机,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屡见不鲜。一些学生表示,老师就算知道有人不听讲也不会去维持纪律或是劝说。这样的情况严重威胁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养,教师的这种漠视的态度是极其不应该的,是不负责任的体现。甚至还有学生直接在上课时随意早退、接打电话等,但是教师却视而不见,只管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教学与育人严重脱节,这些都表明教师严重缺乏责任感,并且已经违反职业道德。

1.3 教师存在言行失范问题

在高职院校,一些教师对学生不够尊重。有的学生表示,老师讲话不顾及学生的自尊心,他们认为教师高高在上,所以不愿意向老师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缺乏宽容,惩罚过于严厉,这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2]。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处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已成年,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而教师并没有考虑这一点,常使用过激的教育方法容易使学生自尊心受挫,抵触心增强。因此作为该阶段的教师,必须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够正确地教育学生。

1.4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注重实践教学

作为高职院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但是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点的重要性,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课堂上,漠视实践教学环节,这和职业教学的初衷并不一致。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形同虚设。教师根本不重视实践教学,遇到实践课,很多教师都将其改为自习课,甚至给学生放假不上课。教师这样的安排不仅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导致教学目标很难实现。

2 高职院校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第一,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首要的职业道德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托尔斯泰有过这样一段话:想要成为完美的老师,就应该将即热爱学生又热爱事业,将学生与事业进行结合。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对教育事业保持忠诚,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在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一个教师如能够将爱融入到教育事业中,那么他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爱岗敬业是教师的基本守则,教师是一类特殊的技术人才,他们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坚持创新,用心去工作[3]。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师更着重从技能方面出发,认真指导学生,通过将实际的工作环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掌握技能,以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适应工作要求。

第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每位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做表率,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学活动预期的满意效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要做到“以身立教”,首先要胸怀宽广,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固然重要,为人师表更不容忽视。一个人的仪表、风度往往反映出这个人的思想风貌、文化素质。比如说,女孩子喜欢美丽、漂亮,男孩子喜欢帅气、潇洒。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向外人做广告,在展销自己,以求外人对自己的认可。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衣着、举止、语言,体现出内在的知识修养,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生活作风。

第三,教师必须富有责任心和爱心。面对刚刚成年的学生,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注重自己的言行,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富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生活、课间以及教学活动中要本着尊重事实、尊重学生的态度去管理教育学生,并选择恰当的方法来管理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期间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摒弃消极的态度,保持积极的心态。

第四,教师应抓住重点,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教学目标。而上文提及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3 培养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

3.1 学校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很大,因此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环境——学校,必须要承担起构建良好人文环境的责任。只有让教师处于一个和谐的、生机盎然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才有良好的心态,才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信仰。良好的校园环境十分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学校通过倡导互谦互让、互帮互助等和谐的精神,创办和谐校园文化节等多彩的活动,创造和谐校园氛围。人文环境是一个群体的灵魂,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就能够把自身的精力更多地投放到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去,道德培养和建设工作才能更加出色地完成。

3.2 教师应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

随着教师队伍的逐步年轻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迫在眉睫。由于青年教师的阅历浅,其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定型,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并不擅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除了给教师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实践平台之外,还应该对教师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自身,更应该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积极接受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学风规范教育。并通过向模范教师典型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准则。

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纪律性,使自我约束的意识得到增强。师德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他人进行约束,然后逐渐转化为对自我进行约束。所以在对师德进行培养时,应该对教师的内心想法进行转化。教师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并且其对象是具有自身想法的个体。在对教育互动进行控制时,应该注意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所以只有对内心想法进行转化,才能使自身纪律性得到提高,也能使道德培养到达新的高度。

3.3 开展多样化的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推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

实践中,高职院校应当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咨询活动,帮助在校教师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处理好师生以及教师之间关系,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同时,还可以聘请优秀教师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围绕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提升,进行拓展性交流,彼此沟通经验、方法以及成功体会,这对教师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职业道德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还要精心的组织、设计好老师之间的互帮互助,为社会献爱心以及为希望工程尽力量等服务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锤炼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韩张娜.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职业道德教育[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228.

[2]詹小娟.浅析如何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顾利娜.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陈志华.浅谈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3,(6):115-116.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高职院校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