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及其教学策略探讨

2014-08-07 20:30刘高扬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作用对策

刘高扬

摘 要:在各大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中,复调是一门重要的音乐理论教学课程内容,学生学习复调具有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拓宽与提高自身音乐视野及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积极意义。但同时,复调课程也是一直困扰院校与教师的教学难点,因该课程内容深入、难度较大等原因造成复调课程的教学质量严重偏低。鉴于此,从研究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着手,探讨钢琴复调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显著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钢琴教学;复调作品;作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J647.4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094-02

一、前言

复调,即一种音乐体裁,其广泛兴盛于欧洲18世纪的古典主义音乐之前。复调具有严谨的规则、多样性的技法及逻辑关系的缜密性,同时它还具有独特的审美标准,属于多声部编织的音乐范畴。在世界各国的各类音乐院校教学当中,复调是一门重要的音乐理论教学课程内容,许多音乐院校的音乐专业都非常重视对复调的教学,较强综合性、独立性、多样性的课程特征使其大大优于和声、曲式分析、配器这三门技术理论课程。

二、钢琴复调作品及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风格

(一)钢琴复调作品

复调作品,是指在作品创作中音乐人运用对位创作技法将两段或两段以上具有独立性的声部线条有机统一,使之构成和声关系,从而创作出一种新颖、独特的音乐作品。而钢琴复调作品也是如此创作而出,只不过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了钢琴的音乐元素。在钢琴复调教学中,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往往作为典型范本与途径对学生进行教学,但钢琴复调作品的学习与技能掌握是一个相当枯燥、艰难的环节,因而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巴赫复调音乐的内涵及特色,以促进学生有效掌握复调音乐作品的演奏方法、技巧与情感。

(二)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风格

在欧洲音乐发展历史中,巴赫是一位响当当的、具有极大贡献的音乐人物,其在音乐创作中发挥着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17世纪前欧洲的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技巧、风格在巴赫的音乐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体现,同时在音乐作品创作中巴赫还表现出自身独特的风格特色。而巴赫创作的钢琴复调作品被普遍认为是最成熟、最高超的音乐艺术典范,在创作中巴赫不仅完美提升了古钢琴的形式及表现手法,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钢琴音乐的发展。巴赫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出生与成长在德国,并从未离开过德国,因而他的音乐创作和德国传统音乐艺术紧密相连,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德国韵味及鲜明的德国音乐风格特征[1]。其中,《十二平均率钢琴曲集》是巴赫所创作的最具代表性、艺术造诣最高的一部钢琴复调作品,从中可以体会到巴赫在创作中融入的深刻内涵,以及创新性的复调技巧。巴赫在创作钢琴复调作品时擅长以突出的主题旋律将丰富和声与调性转换融入到作品中,进而提高了复调形式的高度性,增强了主调手法的生动性,形成了庄重、严谨、高超技艺的钢琴复调作品创作风格[2]。

三、巴赫钢琴复调训练的作用

在钢琴的声音、乐感、技术等训练课程当中,复调训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训练内容。与其他钢琴训练课程注重训练学生手指的教学目的不同,复调训练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积极发挥复调训练对学生大脑、耳朵、情感、技巧等的教学作用。

(一)促进学生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音乐思维方式

大脑是指挥学生开展训练的重要主体,对学生进行复调训练能够督促其大脑保持清醒。一方面以促进学生形成多线条、立体化的音乐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以促进学生灵活掌控手指弹奏出音乐的层次性。

(二)促进学生掌握良好、敏锐的声部听觉能力

因复调作品是由两段或以上的同时进行、相关又有区别的声部组成,各声部之间存在音响空间,在演奏时会出现相互吸引与排斥的音响特点。所以,只有保持声部各自的自然与流畅,保持音响的平衡才能达到具有美感、层次的钢琴复调作品演奏效果。

(三)促进学生演奏时掌握旋律的歌唱性

在巴洛克时代,作曲家们在创作中不再将器乐、声乐相结合,而是针对某一乐器来创作音乐,并在创作过程中积极运用声乐表现方法,因而旋律的歌唱性是这一时期复调作品的主要创作特征,巴赫所创作的钢琴复调作品也是如此。因而,在弹奏巴洛克时代的钢琴复调作品时需要学生掌握演奏时旋律的歌唱性,通过心来控制手指以弹奏出歌唱性旋律的演奏效果[3]。

(四)促进学生掌握装饰音的演奏方法

钢琴复调作品受到巴洛克音乐(多数作曲家同时也是优秀的键盘乐器演奏家)的影响,其在演奏过程中也强调即兴演奏,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虽然使用的是简单的乐谱,但演奏者主张依据个人趣味与判断来即兴演奏,他们在演奏过程中喜欢添加丰富多彩的装饰音来提高演奏的表现力与审美性。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巴赫也乐安其道,在钢琴复调作品创作中融入装饰法、装饰节奏、装饰时值、装饰密度等,因而加强学生对巴赫复调作品的训练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装饰音的演奏方法[4]。

四、巴赫复调作品的演奏与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复调音乐作品

巴赫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一位重要音乐人物,他经历了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转型的过渡时期,是复调音乐创作的典范与终极代表性音乐家。在巴赫生活的音乐时代,他被人们熟知与称赞的身份是管风琴演奏家,而不是音乐创作家,他的创作在生前并没有受到充分的赏识,但是优秀的音乐作品终会散发光彩而被人们重新挖掘出来,巴赫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尤其是钢琴复调音乐作品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其独特的魅力。由于巴赫生活在一个简朴但温馨的家庭中,且他的一生从未离开过德国,因而巴赫的音乐创作只为抒发自我情感,其音乐作品中没有对功名的追求,只有丰富的内涵,只有对优秀音乐(如古典主义音乐、无调性音乐、爵士乐等)与同时代音乐家优点的传承、接收及创新。

(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复调作品的风格特征

由于巴赫所创作的复调音乐作品距今已有较为久远的历史,而在他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出现如今意义上的钢琴,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巴赫所创作的复调音乐作品主要针对于羽管键琴与古钢琴。而现在所弹奏的巴赫钢琴复调音乐作品都是由这两种琴演变而来,为了保存巴赫复调音乐作品的原貌与原味,追求原作品丰满的音色与表现力,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巴赫复调作品的风格特征,严格遵循其音乐作品的基本风格特征来演奏,以掌握演奏分寸,进而令学生的演奏效果贴近于巴赫复调原作的审美效果[5]。

(三)引导学生重视复调音乐主题的突出性、声部的均衡性

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包括所有作曲家的复调音乐作品都有两个共同的、显著的特点,即主题的突出性、声部的均衡性。由上述可知,复调作品是由两段或多段声部组成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音乐段落中其主题会以不同的形式、方式出现,所以各大音乐学院的教师在进行复调音乐教学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复调音乐主题的突出性及声部的均衡性,在复调音乐作品的演奏过程中不仅要令音乐主题得到突出,而且还应充分考虑各个声部的均衡发展,从而令学生的复调音乐作品演奏具有表现张力。

(四)引导学生注意突显复调音乐的歌唱性、旋律性

在复调音乐作品的演奏中歌唱性、旋律性是关键部分,其会影响复调音乐的演奏是否具有吸引力与审美性。不过,在实际的复调音乐作品演奏过程中,许多教师与学生过分重视音乐主题的突出性与声部、速度等的均衡性,进而忽略了复调音乐的歌唱性、旋律性,导致演奏难以引起学生或听众的兴趣。因此,在复调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注意突显复调音乐作品演奏的歌唱性与旋律性,巴赫的许多复调音乐作品特别重视旋律的流畅线条与如歌性,尤其是在复调音乐作品中的赋格曲当中更为突显。

(五)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乐谱版本

由于巴洛克时代的音乐作品演奏者大多是其作曲家本人,他们对乐曲本身具有深入的理解,演奏时主要靠自身的领会,因而在乐谱上只有音符,而很少有标注音乐术语。但是,随着钢琴音乐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对巴赫复调音乐作品的高度关注,进而引起其复调音乐作品的广泛演奏与出版。据统计,巴赫复调音乐作品拥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其中受到广泛采用的是具有细致编订与讲解的穆杰里尼版本,编著者对巴赫复调音乐作品的细致研究及卓越见解使其成为当前典型的版本参考。

五、结语

在各大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中,复调课程一直是困扰院校与教师的教学难点,因该课程内容深入、难度较大,加之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等较为单一,因而造成复调课程的教学质量严重偏低,学生难以对复调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本文从分析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入手,在了解巴赫复调作品风格特征与作用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来充分发挥复调训练的积极作用,以实现复调教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娜.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演奏教学探讨[J].大舞台,2013,(9):201-202.

[2]马遥.试论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教学方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9):73-74.

[3]高君.浅谈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 (2):106-107.

[4]刘小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教学探讨[J].艺海,2010,(3):90-90.

[5]李亚萍.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创意曲”教学浅议[J].大舞台,2010,(4):149-150.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作用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