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

2014-08-07 20:31黄华仁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黄华仁

摘 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主旋律;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随着汽车机电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推行实践一体化教学成为该课程的关键。而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汽车电气设备》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落实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只是过于强调理论上的教育,完全不能够满足“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三大主要汽车专业专业课中,对比之下,学生普遍认为在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的学习中理论抽象、线路繁杂众多,难学易忘,甚至无法理解,尤其各个章节的结合,电路的分析,更使有些同学在学习中是没有头绪。鉴于此,结合具体的教学探索研究与实践,分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现状,并探索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相关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096-02

一、目前的教学现状

进入21世纪,随着汽车技术在中国的日趋成熟,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上,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现代汽车的美主要体现在电控技术(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上,电控技术(新技术)是当今汽车行业发展最快速的领域之一,其发展与应用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人们驾驶汽车也随着电子控制化在汽车上的应用而变得更加人性化、安全可靠、舒适平稳。与传统汽车相比,不仅仅是发生了改头换面的变化,简直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所以随着电控技术、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汽车制造业,汽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而是集电子、电气、电路、网络、液压、机械为一体的高科技产物[1]。汽车电气设备增多,电路的不断复杂化,不同款式的车型电路也大相径庭,电路的千变万化,使得汽车电气这门课在学习过程中不单单是靠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了,带有很大的思维性、抽象性,导致教学难度不断增加。

(一)教材内容落后于现代汽车技术

现在用的绝大部分教材都是差不多十年以前编的教材,理论性较强,概念、定义原理方面的东西很多,侧重于理论,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较少。比如电源系统中的蓄电池等,没有必要长篇大论,因为现代汽车中,使用的都是免维护型蓄电池,价格也不贵,在维修中都是直接更换,以旧换新,有些教材中还在大篇幅地介绍化学、物理反应;毕竟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技能型人才,而并非研究性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枯燥无味,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2],况且汽车电气课程本身的内容较抽象,逻辑性强,而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方面能力欠缺,这给学生学好这门课增加了难度。另外,现在汽车技术更新太快,而学生所学教材本身属于淘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以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内容本身落后一个时代使得毕业生毕业时,企业还认为是一张白纸。

(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板书和作业,即便教师讲得很生动,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纸上谈兵,效果不佳。有些也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但由于本身经验不足,缺少必要的互动性和现代维修行业的典型案例,也很难使学生对电气中的某个部件细节、电路刻骨铭心,长此以往,慢慢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挥,从而降低其学习兴趣,即便是采用直观实物演示法,由于只有教师在上面演示,所以也很难对每个同学进行一一满足,总体效果还是欠佳。

(三)理论课时与实习课时比例失调

理论课时太多,实训课时太少,有的实训课时只占理论课时的1/4。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实训设备少,实训场地小,实训费用高,班级人数多,管理困难或者实训场地根本就没有这个方面的实训设备,还有多讲理论能节省实训材料费用,甚至个别教师自己技能水平不高,不敢带学生去实训车间,怕问到问题答不上来尴尬等。“双师型”教师目前在职业院校还是欠缺,还有的教师认为引导学生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才能实训好,认为学生毕业后几乎所有工作时间都是实训。

(四)实训场地教学情境氛围不浓

实训场地教学情境布置,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整摆放。实训室按照功能分区,布置上过于教室化,设备过于陈旧,既不实用又不美观,没有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失去学习积极性[3]。而且很多电气教学示教板其实就是摆设,对于学生的实践学习没有什么意义,不能够动手实践操作,只是简单地通电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对于检测、诊断方面无法操作,建议不要购置做好的示教板,而且价格也较贵。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汽车电气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学好它,必须要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是思维不够活跃,不善于动脑,自控能力差,喜欢机械操作等,这严重阻碍了这门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为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汽车电气的故障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应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一)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探索创新

1采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特别注意举例的“新”、“奇”、“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此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要做“引起”的工作,引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联想、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把教的过程变为一个导的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指导下,学生自行探索、自己发现的过程,而不要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备课时要与现代汽车维修现状相结合,教学内容要实用、言简意赅,采用多媒体理论教学模式

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师备课时,并不一定要按照书本要求进行,而应要把书本知识当作一个参考知识,因为书本上的汽车技术跟不上现代汽车技术,满足不了学习的要求,培养不了高技能型人才,所以在备课时需要教师多花时间,选出重点,剔除多余,还要联系实际;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式,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设计应源于教学内容又高于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

(三)改革一体化期中和期末考试,分组式进行汽车电气整车线路的制作,积极开放实训室

为了使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应改革一体化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在每个模块实训完毕后,都安排一体化实训考核,要求每位同学必须根据现代汽车电气维修的要求,分组式采购全车基本配件,在实训过程中,连接与制作全车线路,电气板线路也列为考核项目之一,而且期末成绩这项分应该占据很大的比例[4]。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突飞猛进,汽车新技术也日新月异,汽车电气在汽车中的比例和技术含量也在逐步提高。所以,教师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知识,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毕业学生与社会脱轨,才能为社会真正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易凡.高职院校《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10).

[2]蔡兴旺,王斌,付晓光.汽车发动机结构与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3,(9).

[3]范爱平.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的调查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

[4]李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