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集团品牌建设探索

2014-08-07 20:32陈林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网络课堂

陈林

摘 要:在职教集团品牌建设的背景下,根据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研究的成果,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使课程教学资源更加共享化、灵活化,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学习金字塔;网络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09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当今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普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任何工作岗位对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要求指标就是计算机应用能力[1]。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大连市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职教集团品牌建设[1]背景下,依照《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大连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全方位的专业优化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等,试图将学生培育成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生能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及大量的课后实践,熟练运用操作系统和Office、VFP、Macromedia等应用软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培养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专业能力

(1)能够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日常维护、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资源管理及系统设置、利用网络搜索下载信息,利用邮箱与人沟通、传送信息。(2)能够利用Word创建规范的文档、制作表格、制作图文并茂的文档、制作目录、制作个人简历表等,具备设计制作杂志等综合文档的能力;能够利用Excel进行数据表格的制作与格式化、数据的图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等,具备利用Excel处理表格的综合处理能力;能够利用PowerPoint进行简单文稿的制作、宣传文稿的制作等,具备设计、制作较为复杂演示文稿的能力[2]。(3)能够灵活运用数据库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数据搜集、存储、查询等数据处理。(4)能够进行网页、简单动画的设计、制作。(5)能够根据专业特点模拟职场,完成不同专业特色综合任务。

2方法能力

培养学生能整理、组织、记录信息;善于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处理所需信息;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3社会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以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主,兼顾“文娱性”。计算机的应用是工作中的重要工具,计算机应用技能与专业技能融合,有利于学生在各行业工作中提高效率。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娱乐也是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方面,熟悉计算机基本应用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信息查询、搜集,网络购物等,方便生活需要,扩大自身知识面。

二、学生主导课堂,完成课堂教学

目前高职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一言堂”,学生“听讲”。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是应用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的同时结合“示范/演示”,这种“听讲”与“示范/演示”结合的授课方式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普遍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大部分学生会在期末课程考试前夕进行突击、量贩式复习。“听讲”、“示范/演示”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教学内容显得尤为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有的学生坚持听课,对教学内容也是死记硬背,仅一周左右的时间学习内容几乎忘记,造成教师不满意教学效果,学生不满意学习效果。

根据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关于学习金字塔研究成果[2],用数字形式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多少。

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种学习方法“听讲”,这种目前学校最普遍的授课方式,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 “阅读”方式学习,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3]。

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研究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授课,试图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课,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更好地发挥课堂作用[3]。如此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预习的重视程度,锻炼创新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组员之间通力合作,锻炼组员沟通协商能力,合理安排分工,教师根据组成员学习基础情况、实践能力情况指导专题分配,做到任务量合理均衡。学生站在讲台上,在教师的鼓励、同学的支持下,展现自我,增强突破自我的自信心。

三、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网络课堂建设

网络教学是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把教师的授课视频、教学资料(包括教学日志、案例、试题库等)上传到校园网站,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了方便。有的学生基础课程成绩优异、专业课程薄弱,有的学生擅长应用实践类课程,有的擅长基础理论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通过网络进行课程学习,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网络课堂开设后,课堂上没有理解的内容,在网上可以反复听、仔细看,直到弄懂为止。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他和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课程学习,为自己“充电”[4]。

网络课堂不仅方便了在校学生,还为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拓宽了学习技术的通道。学生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专业边缘的技术问题,通过网络课堂学生可以随时查询相关技术资料、学习技术技巧,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一)按照专业特点分类,设置网络课堂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的专业分类总体分为文科、理科,学生经过高中文、理科学习强化过程,学习方法、逻辑思维方式存在一定区别。计算机基础类课程面对文、理科学生必须区别对待,学生在使用网络课堂学习几乎采用自学方式,这点尤为关键。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数据库应用课程主要介绍VFP应用系统下数据处理,网络技术应用课程主要介绍Macromedia应用系统下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等。会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量,涉及到会计专业计算的函数、数据处理命令等要讲述详细、增加应用实践强度、难度;文秘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Word文档编辑;人力资源专业在均衡地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基础上还要学习数据库应用基础知识;物流管理专业另外增加网络数据库应用知识[5]。

(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网络资源的多阶层整合归类

高职课堂的教学一位教师面对少则20—30名学生、多则70—80名学生,教师要根据大多数学生学习状况把握课程进度、教学内容深度,对于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够满足其学习欲望,一部分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完全依靠课堂的教学方式很难实现多层次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4]。将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资源按照基础类、进阶类、综合拓展类整合归类到网络课堂。如数据库应用课程(VF)网络资源中课程内容多阶层整合归类,如程序设计任务单元教学中的命令格式、常用函数及表达式运算方法作为基础,分支结构、循环结构作为进阶,结合数据库数据处理作为拓展;表单设计任务单元教学中利用表单向导、表单设计器(常用控件)创建表单作为基础,典型控件的功能定义作为进阶,结合数据库数据处理完整完成表单设计作为拓展。

利用不同层次课程网络资源,不同基础层次、能力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升学要求、职业规划灵活选择学习内容,这也满足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

四、结束语

职教品牌建设主体是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基础课教学要配合专业课程教学,基础课程建设要服务于专业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计算机技术作为工具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凸显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建设在职教品牌建设探索的重要性[5]。

参考文献:

[1]崔建华.高等教育产业化趋势中的品牌战略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6):149-154.

[2]顾敏.“学习金字塔”理论在高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1):90-91.

[3]叶贵友.提高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途径[J].农业网络信息,2011,(12):120-124.

[4]安东.职业院校分层次教学改革的探索[J].宿州学院学报,2011,(3):79-81.

[5]周桂瑾,俞林.高职教育品牌战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12):30-31.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课堂
再续华教使命,网络课堂传佳音
疫情背景下 网络课堂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云平台的初中思品教学
打造数学网络课堂 创新演绎精彩
保定市大学生网络课堂使用情况的调查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网络课堂学习生生互动模型初探
小学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打造“网络课堂”,拓宽培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