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分析

2014-08-07 09:05崔艳波  吕庆梅  夏远梅  徐艳华  张桂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培养

崔艳波  吕庆梅  夏远梅  徐艳华  张桂英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专科护士概念、培养对象、认证机构、角色要求、资格审查等方面内容介绍,寻求适合中国精神卫生专业专科护士培养的模式框架。 方法 对国内外精神科护理人力资源的培训现状进行调查,进行对比评价。 结果 国外专科护士培养起步早、起点高,已形成规范、科学的系统的培训模式,国内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刚刚起步,各省份规定尚不统一,采取参照国家培训的方式。 结论 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精神卫生护理管理者共同努力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方案与培训内容,加大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为精神专科护士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精神科专科护士;临床护理专家;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8-125-03

The training situation of psychiatric nurses: A domestic and foreign analysis

CUI Yanbo  LV Qingmei  XIA Yuanmei  XU Yanhua  ZHANG Guiying

Jilin Neurosurgical Hospital, Siping 13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Chinese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nurses mode, to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urses training concept, object, certification bodies, role requirements, qualif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Methods A surve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ining methods spirit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comparativ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foreign specialist nurses training started early,a high starting point,had formed a system specification,scientific training mode,the domestic psychiatric nurse training had just started,the province of regulations were not unified,to refer to the national training. Conclusion The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all levels of the conclusion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 administrators develop programs and training content of the psychiatric nurses,which suits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increase the psychiatric nurse training efforts,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sychiatric nurse training.

[Key words] Psychiatric nurse;Clinical nursing specialist;Training

精神科护士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环境隔离、患者病情复杂、工作量大、有风险性,对护士专业能力要求高[1]。我国护理队伍的现状是护士数量不足,缺乏高学历、具有渊博知识和熟练技能的护理专家[2]。有关资料显示,精神科床护比应为1∶0.4[3],而全国精神卫生机构1124家,多数医院护士配备不足,同时大中城市精神卫生机构加床情况非常普遍,护士忙于日常事务及看护占据了护士的整个工作时间,加上护士本身认识也存在一定问题,专业化护理更是难上加难[4]。

专科护士的概念始于20世纪初期,最早是在美国提出并实施,继美国之后,加拿大、英国、日本也相继实施培养制度,逐渐扩展到临床的许多专业[5]。我国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完善以

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6]。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0年1月~ 2013年1月,资料选择近3年国内外接受专业培训的专科护士。其国外120人(美国82人、加拿大38人),中国118人(国家级85人、省级33人)。国外专科护士学历均为硕士以上学历;中国硕士学历3人,本科学历112人,大专学历13人。采取对不同国情及不同模式下专科护士培养对象、认证机构、认证机构、亚专业分科、角色要求、资格审查、职业标准及待遇等方面比较,借鉴国外专科护士培养的经验理念,完善我国各级精神卫生机构专科护士培养机制。

2 结果

国内外专科护士培训存在差异。

2.1 国外做法

2.1.1 专科护士概念 在美国和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专科护士指具备一定条件在某一特定领域进行为期数月的培训,具备相应专科护理能力并经考核合格获得专科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临床护理专家:美国护理学会的定义是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注册护士,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某临床专科特殊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有较高护理水平者[7]。

2.1.2 培养对象 2003年美国协会颁布“临床护理专家培训项目”指南,要求获得研究生学位并有一定专科护理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8]。

2.1.3 认证机构 由各专业护理协会进行培训认证,美国有各州护理协会及其下属专科资格认证机构进行专科护士的培训,培训、考核、办法证书再认证[9]。

2.1.4 涉及专业 20世纪初,美国和加拿大已有67家专科护士认证机构,涉及95个亚专业,涵盖134个专科护理领域。

2.1.5 角色要求 具备判断和推理能力,评判性思维、护理实践、协作、整体思想、变通能力、指导、商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10]。

2.1.6 资格审查、职业标准及待遇 专科护士负责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每5年进行资格审查一次,审查项目包括实践、教育、商谈、协调(管理能力)、研究[11]。

2.2 国内做法

2.2.1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到争取到2015年,在全国建立5个国家级精神护理专业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为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12]。

2.2.2 培养对象 大专以上学历、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部分地区有英语4级要求等[13]。

2.2.3 认证机构 一般由各省、地区、直辖市卫生部门组织培训机构认证,少数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以“培训基地”形式进行为期2~3个月的专业培训。

2.2.4 涉及专业 全国各地有造口、急诊急救、ICU、手术室、产科、糖尿病、肿瘤、器官移植、透析、老年、儿科、精神科等10余个亚护理专业,涉及的专业还有局限性。

2.2.5 角色要求 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会诊、教学指导能力、咨询能力、科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专科疑难问题能力[14]。

2.2.6 资格审查、职业标准及待遇 同一专科护士其培养对象要求、课程设置、师资要求、授课时限各不相同,缺乏资质审查制度约束,用人单位使用管理职责待遇无明确规定。

3 结论

国外的专业护士分为两个层次,分为专科护士、临床护理专家,有着成熟的培训经验,我国专科护士的培训,起步较晚,特别是精神科,2010年由北京回龙观医院、北大六院、北京安定医院三家医院作为实践基地与北京协和护理学院共同承办的首届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班开班。目前与国外比较,在培养对象选择、培训认证机构资质认定、涉及专业、角色定位范围、资格审查、职业标准及相关待遇还存在相当大距离,如何科学地、规范地开展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专科护士的合理使用:专科护士在保证患者得到专业化的高质量的医疗护理中发挥着医生和一般的护理人员无法替代的作用[15]。因此合理使用专科护士显得尤为重要,设置专科护士岗位,明确专科护士工作职责,建立良好的工作模式是CNS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16]。

《纲要》中对专科护士的使用没有明确规定,对其角色、工资、待遇方面没能体现其知识价值和在护理队伍中应有的地位。为此,各级卫生机构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结合专科护士培训的特点、素质要求和使用范围,配置合理比例的专科护士,制定合理使用方法和执业标准。

通过国内外专科护士发展与培养模式的对比,探索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程序,联合高校的师资力量与临床培训基地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一方面依托高等院校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和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借助医疗中心丰富的临床师资队伍,最大化发挥人才队伍培养作用,同时优化和完善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根据我国专科护理实际可以发展多元化培养模式[17]。

[参考文献]

[1] 齐小秋,孔灵芝,张立,等.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10.

[2] 李萍,王芳,侯铭,等.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10(9):63-64.

[3] 曹翠红,暴先芝,李玉兰.新形势下我国护士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家庭护士,2010,6(5A):1200-1201.

[4] 贾涛,李继平.激励理论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2(2):29-31.

[5] 张桂英,马占玲,王凤艳.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2):6924-6925.

[6] 许冬梅,邵静,吴艳.国内外精神科护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4(4):356-357.

[7] 尹诗,冬九.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综述[J].护理学杂志,2012,27(7):95-96.

[8] Mc Gaughey J.Standardizing the assessment of clinical competence: an overview of intensive care course design[J].Nurse Crit Care,2004,9(5):238-239.

[9] Delengowski A.Specialty nurserole continue stoevlve.Interview by Susan Bruce[J].ONS News,2006,21(11):1,4-5.

[10] Dawley K.Origins of nurse-midwif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expansion in the 140s[J]. J Midwiferwomes lh,2011,48(2):86-95.

[11] 张文,沈岩.精神科护士在职培训效果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0(27):598-599.

[12] 王鹏飞.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148-2149.

[13] 万月兰,徐淑娴.由护理文献看我国精神科护理发展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2,19(19):179.

[14] 乔安花,席淑华.不同国家及地区ICU专科护士认证与培养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1):90-92.

[15] 许樟荣.应该高度重视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2(5):390.

[16] 朱京慈,李涛,沈世琴.国外临床护理专家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的启迪[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

[17] 程艮,安凤荣,武平平.精神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245-246.

(收稿日期:2014-01-22)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