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

2014-08-13 04:28乔梅花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小班同伴游戏

乔梅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其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而游戏是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最好的实践活动。本文从概述游戏的类型——学会游戏中的交往技能——主动地参加游戏活动来谈获得交往能力的过程。

一、问题提出

小班幼儿在新入园的集体生活中表现出不能顺利与同伴交往,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常喜欢以哭闹解决问题,主要是因为作为独生子女,缺乏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大量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良好社会能力的建立,能够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各种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完成的,小班幼儿尤其喜欢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合作,体验交往的乐趣。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交往的表现,包括交流的语言和动作行为。

2.行动研究法:根据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基本要求,制定培养的要求和措施。

3.谈话法:对游戏中出现特殊行为和语言的幼儿进行个别交流,找原因。

4.案例研究法:对个别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情况,进行连续的观察记录,并分析原因。

三、研究过程

(一)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游戏类型

1.结构游戏 2.角色游戏

3.体育游戏 4.表演游戏

5.音乐游戏

(二)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基本要求

1.愿意与人交往。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4.关心尊重他人。

(三)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方法

1.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孩子勇敢交往

(1)心理环境的创设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教师若可以每天都面带微笑对待幼儿,就比较容易在师生间形成互动,以减少幼儿的入园焦虑。

(2)游戏区角环境的创设

在进行区角游戏的布置时,可以选用孩子自己带入园的熟悉的物品,包括玩具、全家福、“娃娃家”的操作材料等,让孩子对游戏的外环境减少紧张和焦虑,积极游戏,勇敢交往。

2.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基本的礼貌用语

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谢谢、对不起、请帮忙”等,在孩子交往遇到麻烦时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应多鼓励孩子注意语言文明礼貌。而且小班幼儿处在喜好模仿的阶段,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给孩子做好示范。

3.让幼儿了解交往中的良好行为

因为班级中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缺少与同伴交往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所以会容易出现孩子的不当行为。而我会用多种方法如绘本故事、儿歌、情境表演等向幼儿强化什么是互助、轮流,什么是分享、妥协等。当孩子有过失行为的时候,也可以作为案例示范,请幼儿自己来思考,“过失”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4.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

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扮演相应的模仿角色,既能使幼儿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幼儿园上学期开设了“娃娃家”、“糖果屋”,下学期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又陆续开设了“小医院”、“小超市”,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爸爸”、“妈妈”、“医生”等角色,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

音乐游戏在提升幼儿认知发展、交流技巧、身体反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针对小班幼儿合作意识较差的情况,我们班主要采用了两两合作的游戏,如《我们都是好朋友》、《两只小鸟》、《小鸡小鸭》等。当两两合作有了一定的协调性后,再过渡到与三个或者更多的幼儿合作。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通过共同的建构活动,形成了初步的合作交往的意识。因小班的幼儿合作意识相对薄弱,老师在孩子们交往中可以充当游戏的参与者,以引导结构游戏的顺利开展。

在各类规则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等待、轮换、协商等一些交往的技能。如:小班在《找朋友》的故事表演中,幼儿学习了各种与同伴打招呼的方法,如招手、问好、拥抱等,并完成了与同伴交往的快乐的情绪体验。

5.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及时评价

在游戏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对之前玩游戏表现比较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不好的行为给予批评,以此约束孩子的行为。在进行游戏时,老师应及时地巡视、观察并了解清楚幼儿不好的行为,要求其加以改正。

6.教师应以“参与者”身份来参加游戏活动

孩子在游戏时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中间,引导幼儿交往行为的开展。如:在“娃娃家”,教师扮演主人要热情接待客人,请坐、倒水,简单的交谈。客人走时,要礼貌送别。这样能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7.教师应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模仿是幼儿在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让幼儿学会交往,教师首先要作出表率。注意礼貌用语,注意得体的身体动作,注意教师间的相互谦让。

8.相互结对,以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

游戏中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多带动能力弱的幼儿,性格开朗的孩子多和性格内向的孩子接触,让他们在交往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也可以多与中大班的幼儿进行互动游戏,以此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9.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

《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在进行家长沟通的时候,可以告知家长多带领孩子去参加同龄儿童的聚会活动。孩子的亲子活动等,来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通过同伴间的生活游戏,来提高交往的水平。

(江苏省徐州市妇联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同伴游戏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爆笑游戏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