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设计”,享受别样精彩

2014-08-13 04:47王娟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乌鸦树叶办法

王娟

结合幼儿园『十二五』课题《家园互动式儿童剧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我们将主题教学活动与儿童剧表演相融合尝试在每个主题中挑选一些活动进行表演在剧本编排上注重『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从预期设计好的表演内容到创意重编剧本我们看到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无限想象力

【案例描述】

在大班《小工具大妙用》表演周第一节活动中,剧本原版是故事《乌鸦喝水》,老师带着孩子们集体复述了一遍故事后,问道:“乌鸦是用什么喝到水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石头。”“除了用石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孩子们沉默了一会,“想想,森林里会有什么可以帮助乌鸦?”老师将场景提供了出来。

果儿举起了手说:“森林里会有树叶,树叶也可以装水,我看的一个动画片中,收集树叶上的水珠可以治好一个人的病。”

“对呀,乌鸦可以把水倒出来。”

“倒在树叶上就可以喝到了。”

“它没手,要不然可以直接拿起来喝了。”阿阳冷静的声音让大家安静了下来。

“用身体把瓶子挤到!”曦曦边说边做上了动作,把大家都逗乐了。

老师也乐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还有吗?”

“老师,乌鸦为什么不用吸管,我每次喝饮料都是用吸管。”

“对呀,吸管很方便的,喝饮料都是用吸管的。”

“吸管有细的、粗的、粗的可以喝珍珠奶茶。”

“用石头是以前的办法,现在可以用吸管。”

……

老师:“大家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么我们就来挑选朋友,将自己刚才想的编进故事里,并商量好自己演什么角色。”

孩子们一听立刻三五一群聚在一起开始讨论剧本,新的剧本也随之诞生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放下我们原有的剧本,在宽松的环境下,我们看到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在故事创编中,幼儿将原故事中孤单的乌鸦设计成一个有父母、朋友的乌鸦,还给它取上了非常形象的名字:黑黑。将这个原本单纯乌鸦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乌鸦,在孩子们眼里,黑黑就是他们的代表。在特定的场景树林里,幼儿把芦苇、莲叶等等这种在树林中可以随手可得的物品或者工具利用了起来,在创编中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动脑筋想办法,一致认为就地取材是最便捷、最快的方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在创编的新剧本中,看到了大班孩子随着能力的发展,对事物有了一定质疑,看到了孩子们对原故事的个性理解。新剧本中当黑黑拿来吸管,爸爸提出“为什么不用石头,我们的先辈都是这样做的。大家还因为这个一直夸奖我们聪明呢!”孩子们质疑“为什么一定要用石头”,“无论用什么办法,只要喝到水,就是好办法”。面对孩子的质疑、问题,我们提倡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以激发幼儿心中探究的愿望,和孩子们一样,才能感受孩子的世界。

离开原来的设计,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强大的创造力,在自主想象下,对故事有了新的理解、诠释,我们不禁想起巴特尔说的:“现实生活中,一点创造力都没有的儿童是根本不存在的。”让我们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示范园天元城幼儿园)

猜你喜欢
乌鸦树叶办法
树叶的不同称呼
最好的办法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