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2014-08-15 00:51贾佳丽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学习者课程教师

◆贾佳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首字母缩写。MOOC 凭借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将在线学习、社交服务、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集成为一体,实现了大规模多面向的实时信息交流和互动。自2012 年起,MOOC 在国内外风起云涌,掀起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一轮革命。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了Coursera 和Udacity 两大著名MOOC 平台,MIT 和哈佛大学联合建立了edX 平台。这三大平台是目前规模最大且最被主流认可的,已经汇聚了上百门课程和数百万的注册学习者。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不甘示后,或加入edX,或加入Coursera,或开发自己的平台,“大干快上”几乎成为当前国内MOOC 建设的一种常态。本文对MOOC 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特征、发展所面临的的挑战等方面展开了分析研究。

1 MOOC 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MOOC 的起源,有学者认为MOOC 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延续。最远可追溯到1728 年,美国波士顿地区的释迦·菲利普斯在当地小报上刊登广告宣传自己的速记方法,报名者通过邮件进行学习。这是最早的远程教育。1833 年,英国成立了英国开放大学,多年来致力于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机会。1858 年,伦敦大学开设了第一个函授的远程教育学位。此后,各大高校陆续设立函授学位,不断发展远程教育,为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子女,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MOOC 的兴起正是这种远程教育的延续。

MOOC 课程雏形形成于2001 年。远程教育历史悠久,然而直到互联网技术成熟后,才实现了真正的大规模。2001 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麻省理工学院掀起了开放课件运动,将所有大学部和研究所的课件上传至网络,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使用。据统计,2002~2008 年,参与在线课程的学生数量增长了187%。2007 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可汗学院”,致力于“提供世界级免费教育”。可汗学院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用10min 左右的短视频,讲解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知识,并解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此时的在线教育已经具备了MOOC 课程的雏形。

MOOC 这个术语直到2008 年被正式提出。2008 年1 月,加拿大学者戴夫·科密尔和布赖恩·亚历山大共同提出MOOC 术语,并随后用于描述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当斯开设的“联通主义与关联知识”课程。这门课有25 名付费学生和2200 多名学生参与学习。但是这类MOOC 课程与现在的MOOC 课程形态不同,它是在关联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注册学生基于同一话题在在网络上形成一个互动、共享的学习社区。每个人在这个平台上贡献自己的知识,然后用管理员进行编辑,再与所有人共享。这就是所谓的“cMOOC”,早期形态的MOOC 课程。

2011 年,斯坦福大学史朗和彼得 诺维格开设了《人工智能导论》课,吸引了全球190 个国家16 万名学习者注册学习,最终有两万多人完成了课程学习。此时的MOOC 与“cMOOC”课程形态相比,打造了更为完整的课程体系,比如在线视频、测验、作业等,因此被成为“xMOOC”。后期一直被追捧的Udacity、Coursera、edX 等平台提供的课程都是xMOOC 课程。2012年,纽约时报称之为“MOOC 元年”。1 月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塞巴斯蒂安 史朗、戴维 斯塔文和迈克 索科尔斯基联合创办了营利性在线教育公司——Udacity。3 月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达芙妮 科勒和吴恩达共建一个营利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Coursera 平台。12 月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各出资3000 美元,合作创建了非营利性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edX。之后,世界各地不断成立了各式各样的MOOC 平台,但是Udacity、Coursera、edX 这三大平台一直占据着主流的位置,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2 MOOC 的主要特征

MOOC 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顾名思义,MOOC 具有两个一般性的特点,即“大规模”和“开放性”。与传统的网络课程相比,MOOC 强调“交互性”,注重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借助技术创新实现了对学习者的及时反馈,摆脱了灌输式学习的缺陷。

2.1 大规模

MOOC 是一种依托网络的大规模教育,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向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所谓“大规模”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学生规模大。与传统课堂只有数十人相比,一门MOOC 课程可以同时上万人注册学习。据统计,Coursera 的注册人数已超过400 万,Udacity 的注册人数超过100 万,edX 的注册人数超过90 万。第二,教学团队规模大。传统教学中,一位主讲老师负责本门课程的教学,从课件的制作、课堂的组织、到学习考核,这位老师可以单打独斗,完成所有的工作。而一门MOOC 课程,则需一个完整的教学团队来共同完成。首先,学生数量众多,需要雇佣更多的教师来完成学生的提问与考核,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其次,需专业的技术团队来完成视频的录制、课件的设计、网站的维护。

2.2 开放性

MOOC 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不受人数、地域、年龄、语言、文化、种族、资本、收入等因素制约,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另外,MOOC 学习环境也是开放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使用各种工具来参与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MOOC 的开放性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一旦将课程传至网络,对全球开放时,就得面对来自专家、同行、学习者的反馈,这将事关教师个人的声誉、所在学校的声誉。所以,教师必然在上传课程之前,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交互性

传统的网络课程是课堂教学的翻录,将一整套教学视频上传至网上,作为一种资源供学习者观看,是老师对学生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不能向老师提问,不能与其他学习者交流,也不能参与测试,检查学习的效果。而MOOC 不再是长时间的课程录像,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设计短而精的视频(一般不超过10 分钟),有利于学习者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此外,MOOC 还提供各种用户交互模块,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依托讨论区模块提出疑难问题,这些问题会有专门的教师团队负责解答,也可以在讨论区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因此,MOOC 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更注重教学的参与和互动。

3 MOOC 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来,MOOC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一直受到国内外教育者的追捧。但是MOOC 热的背后,也存在着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完成率、评估机制等问题,制约MOOC 的长远的发展。

3.1 教学质量保证问题

MOOC 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MOOC 课程是面向全球学习者开放的,一门MOOC 课程可能同时有数万人在线学习。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教师很难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无法保证坐在屏幕前的是学习者本人,还是替代者。其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仅限于网络上的交流,不像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有面对面的接触,可以多方位地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再次,课程的考核也是在网络上的进行的,目前的技术手段很难杜绝替考等作弊现象。

3.2 素质教育问题

2013 年,American Interest 杂志预测“未来50 年,美国4500 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然后,MOOC 真能如此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吗?学生读大学,读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大学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特有的人文环境,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如与同伴间的沟通、合作。教师对学生,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还有感情的培养,人格魅力的熏陶。这是都是MOOC 等在线教育所不能提供的。

3.3 完成率问题

MOOC 课程的完成率一直不高,据统计,Coursera 平台,注册参与学习的16 万学生中,最后只有14%完成课程修读。在2012 年初注册参加麻省理工学院一门电路课程的15.5 万名学生中,只有5%完成课程修读。学生因时间问题、自觉性、语言障碍等原因选择中途退出。据悉,对于大多数的MOOC 课程而言,能够至始至终完成整个课程修读的人数所占比例极小,与庞大的申请人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4 评估机制问题

目前MOOC 主要采用电脑自动评估、同伴互评、网络考试等方式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但是对于某些非科技类的人文、艺术学科,这种评估机制是非常不合适的。一方面,就像作文考试,文章是需要人去欣赏和阅读的,计算机是不能机械的打分。另一方面,同伴互评存在一定的缺陷。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估,学习者是否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估,都是值得思考的。

4 结束语

虽然MOOC 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是作为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最新产物,将触发传统教学形态发生根本性改变,国内外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MOOC 建设。目前国际上较成熟的三大MOOC 平台,已经推出了数百门课程,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注册学习者。然而,这三大平台上大多数课程都是英文授课,对学习者自身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中国作为一个教育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学习者的素质层次不齐,并不能完成适应英文授课。因此,我国的高校应高度重视MOOC,认真研究,推进本土化MOOC 建设,以适应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以建设MOOC 为契机,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1]王立国,窦艳辉.MOOC 起源及快速发展[J].远程教育,2014(7):57 -60.

[2]陈肖庚,王顶明.MOOC 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 -10.

[3]张云涛.浅析民办高校的MOOC 应对之策[J].读书文摘,2014,(1):38 -39.

[4]郝丹.国内MOOC 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 -50.

猜你喜欢
学习者课程教师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