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014-08-15 00:51王宇钢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辅导员同学老师

◆王宇钢

(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既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可以说是大学期间“任课”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老师。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第一要务。作为辅导员,要建立一种服务意识,辅导员的责任是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和践行各种规章制度、更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更加充实地走过大学4 年、更好地帮助学生,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锻炼成可造之才!

一、增强职业归属感

归属感缺失在高校辅导员群体中是一个非常鲜明的问题,他们普遍存在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多重问题。作为高校,追求教学目标、追求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率,原本无可厚非!但仅仅因此而荒废或者是忽视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是极为不妥当的,因为学校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是远远不够的,课堂外的很多因素同样对教学质量的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得不到重视,只是在学生问题上出现严重问题时,才想到对相应的辅导员兴师问罪,未免只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不管工作的环境怎么,高校辅导员的身份让你陷入多么尴尬的境地,其自身必须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积极的应对,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岗位之别,只要是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和亲近了满腔的工作热情,即使是干国家主席和打扫卫生的大叔大妈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不是同样地受人尊敬吗!

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高校辅导员抛开其工作职务和头衔不谈,他们也是人,一个普普通通有思想、有情感的群体。而大学生抛开其学生的身份不谈,他和高校辅导员之间也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他们都有着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圈,最终在教育的大背景下把二者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二者的地位是对等的,不同之处在于辅导员是教育者而学生则是受教育者,在二者的沟通层面上其实质则是更多地偏向于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情感与情感之间的磨合,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的高校辅导员呢?笔者认为高素质的人文修养是基础,处事不偏不倚的公正态度是条件,在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会出现许许多多难以决断的问题,如何才能把这些事情出理得尽善尽美,不落口实,是一个相当值得辅导员们考究的问题。在这一方面,作为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我感触颇深,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每年国家都会针对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和家庭贫困的学生发放一定额度的奖励和补助,谈钱色变,因为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之产生隔阂和间隙,更是会影响辅导员们在以后思政工作上的顺利开展,正是有介于此,我们谨小慎微!深入寝室和同学谈心,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最后在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把同学们在学校的综合表现和心底需求充分地结合起来,在不违反大的规章制度的原则之下,适当地倾斜,尽最大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

三、做同学们最忠实的聆听者

辅导员们的工作其实在同学们刚入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个时候是辅导员们和同学之间关系萌芽之时,双方关系发展得好坏、辅导员以后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和信任度有多高往往取决于在军训时是否能够成功的融入到同学们的圈子和他们打成一片,因为在军训之时,辅导员和同学们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尤其是在同学们“吃苦耐劳”之时,辅导员们能够和他们在一起,就特别能够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和亲睐,当然了这也不是绝对,同学们和辅导员们的关系会随着同学们对学校生活、学习方式认知度的逐渐提升、会随着同学们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断成熟而慢慢淡化,当同学们觉得自己能够又能力应对在即在校所有问题之时,在心底的需求和认可上也就不再需要辅导员了,在某些时候甚至还会对辅导员们产生抵触情绪,产生这方面的原因是双方面的,主要是因为在军训以后,几乎所有的班集体都会产生一个由同学们自主选举产生的班干领导小组,这个小组被辅导员们赋予了一定的职权代替辅导员贯彻和落实学校或者学院下达的一些方针政策,辅导员的良苦用心是好的,同学与同学之间是好交流好相处的,像这样做能够更大层面上的增加同学们自律性,但这样做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在班上正是由于大家都是同龄人,所以难免都有着一丝丝的傲气,大家在心底谁都不服谁,特别是在班干做事有事偏颇,带着浓厚的感情情绪的时候,更是会激发和同学们心底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所以辅导员们像这样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通过帮俺们的汇报来掌握同学的在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动向信息来源是极为不全面甚至可以说是狭隘的,这样断层式的教育和指导往往会为一些突发性事件埋下隐患,事情发生了,辅导员们在第一时间内还很被动,还不真到究竟事件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为了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习性能够更加有秩序的向前发展,我觉得辅导员们必须做同学们最为忠实的聆听者,利用在军训时打拼下来的良好映像为平台,在私下或者是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多和他们在情感上沟通沟通,这样双管齐下,不仅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班集体的真实信息,同学们也回把辅导员们当成最为交心的朋友。

四、情感升华

在入学之初,课堂上是老师主动与学生交流,随着同学们对任课老师的认知不断加深,在课堂上同学们开始主动和老师交流,在经过像这样一段时间的磨合,同学和同事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除了课堂时间,老师和同学们的私交甚好,开始了除课堂学习以外的人际交流,我想这样的模式用在辅导员老师和同学之间同样奏效,辅导员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也就是一个相互认知的过程,从相识到相知在从相知到朋友,在这里面超越了长辈和晚辈的界限,达者为师,关系甚是融洽,二者即使是天各一方,也能神交,要得到这样的精神层面说来容易,做时难,这需要辅导员没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倾尽心血去努力灌溉,所以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老师们的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走,这同样是对辅导员老师们的艰苦磨练,是一个自身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一个不段成就自身职业归属感的过程。

五、总结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一份光荣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赞美老师的话,同样可以运用在辅导员老师们的身上,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默默耕耘铸就了大学生们很多在课本之上学授不到的大智慧。所以,高校的辅导员同僚们,恳请你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尽心尽职、呕心沥血地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猜你喜欢
辅导员同学老师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老师,节日快乐!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