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会计专业评价模式,缩短校企对接距离

2014-08-15 00:51孙建国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素质技能

◆孙建国

(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教务处)

2011年起,国家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改革学生评价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计专业是我校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学生要掌握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是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教师往往习惯了背、记、笔答试卷的传统的应试教学评价方法,注重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考试内容、方法与培养目标脱节、考试结果与企业需求脱离、实训考试与技能学习脱节,这就要求加快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评价学生,深入改革中职学校考试评价制度。要改变一次考试成绩决定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现状,就要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多方面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以促进其发展。

一、评价指标多元化,因生制宜常态化

薄弱欠缺的文化基础和贫瘠匮乏的知识底蕴,决定了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多数学生不仅差,而且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睡觉,玩手机,沉溺网络,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建立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的专业课程多元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多元化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继续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企业和社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满意度等全方位的评价。

1.评价会计专业基本知识

学生是否掌握会计专业必知、必备的理论知识是学生专业评价的首要环节,专业知识是岗位技能的基础,指导着技能训练。理论知识评价内容侧重强调学生应用能力方面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培养,可直接以理论试卷测试的形式进行,最好的方式是教师在专业技能评价中观察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效果,评价重点可放在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上,避免长篇大论的笔答。

2.评价会计岗位基本专业技能

能否熟练运用本专业实践技能是学生岗位技能评价的关键环节。专业技能是企业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为尽快缩短上岗适应时间,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分别进行评价,每项技能考核都要有细化的标准,评价要先易后难、循循善诱、由浅入深,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逐步引上自觉学习技能,愿意学习技能的路子上来。同时,加强岗前培训,将专业基础教育和岗前培训合二为一,通过提升岗位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注重评价学生的会计职业素质

会计专业课程评价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中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认知水平,更应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职业素质的评价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发言、小组探究学习、技能训练及考核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创造性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实验实训考核过程中,主要评价学生有无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团体协作精神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潜能开发立体化

较低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接受能力是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呈现出来的整体状态,学校的任务就是要让这样一个渴求知识技能的学习群体接受到恰如其分的教育。这就迫切需要学校研究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强调实践环节,重视技能训练,研究出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潜能,并且把这些评价方式推广和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

1.评价形式要多样,创新能力要开发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笔试(开卷、半开卷、闭卷)、作业、笔记、课堂参与度、实验报告、社会调查、技能考核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此外,还可按一定比例确定学生的综合成绩,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应用知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通过口试、面试、实际操作、作品评价、自评、他评等多种评价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稳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过程性评价需注重,多方面潜能待激发

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充分反映学生不同智能类型和水平。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对每一教学单元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业务技能进行评估考核。过程性评价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们认为这种评价方法客观、合理,能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通过师生沟通和交流,形成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

3.实行导师制度,师傅综合评价徒弟专业水平

入校到就业,师傅对徒弟的指导贯穿全程。导师从选择课程、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地指导。15~18岁这样一个懵懂的年龄,初涉世事,对各种职业的感性认识不足,甚至对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也不是十分清楚,面临课程分类、教学分级、就业方向、课程选修等问题都需要有导师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这就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参与到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上来。导师需要主动与徒弟沟通,通过言传身教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习动力,促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师傅在与徒弟亲密的交往中,紧密围绕“先教做人,后教做事”的培养原则,把培养做人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管理的始终,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师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能理性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学会依据社会资源和环境进行选择、学会生存、学会寻找商机,正确处理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人民满意传佳话

打破一考定高低的局面,评价主体由教师延伸到学生和社会,会计专业课程评价绝对不能由专业课教师一人决定,当导师、学生、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去,职业教育才会真正灵动起来,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多年来,我校会计专业学生参加省财政厅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合格后,认定考试的3科为优秀,免予参加期末考试。当我们的学生被纳入到课程评价中之后,学生会有自己是学习主体的感觉,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通过示范校建设,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层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服务。

[1]郝克明.让学习伴随终生——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65-376.

[2]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0.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素质技能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劳动技能up up!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