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

2014-08-15 00:42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负责人队伍院校

戴 世 明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办好高职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师资队伍。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先生就认为,建设一个优美的校园,一年或可,而一个优秀的职业教师,却需要数年的培养[1]。如同著名大学是由好的专业构建而成一样,高职院校亦如此,专业建设得好不好,能否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甚至行业、企业的认可,关键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深度和特色,而这恰恰与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密切相关。但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对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的研究和关注显得尤为不足。

一、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队伍的重要作用

专业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为各专业建设掌舵者、把关人的专业负责人,其自身的队伍建设,对专业的水平与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具体而言:

( 一) 合理、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要靠专业负责人来组织、制定

专业建设,规划先行,有了规划,专业建设才有了方向。专业建设规划可以有近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专业负责人是专业建设规划的组织者和实施者[2]。当然规划不是一层不变的文件,随着规划的实施,需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定期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整个过程凝聚了专业负责人的智慧和责任,也离不开专业建设团队的支持。

( 二)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由专业负责人来把关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对预期人才培养规格的一个先期规划。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在专业负责人领导下的专业建设团队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比较分析,科学定位,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主要就业岗位以及岗位(群)的核心能力充分论证后才能完成。其中专业负责人的智慧、统筹和担当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不仅要求专业负责人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更要求专业负责人熟悉专业建设规律和行业发展需求,并具备对社会、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 三) 高效、缜密的课程体系需要由专业负责人参与确立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专业负责人要十分清楚每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边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有的教学内容在几门课程中都有讲述,有的必须的关键内容没有一门课程涉及,即存在内容的重复和空白现象。对此,专业负责人要指导教师根据课程分配到的教学内容选用教材,可以是一本教材,或者以一本教材为主,同时提供几本参考教材,或者根据分配到的教学内容编制校本教材,这样,教材、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契合度才高。

( 四) 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由专业负责人主持构建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也不可应付了事,需要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验证性实践与生产性实践相结合,模拟实践与真实环境顶岗实践相结合。为此,迫切需要在专业负责人精心设计和安排下,将实践教学与产业文化、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渗透工作价值观教育[3,4],优化实践项目,严格过程管理,加强实践考核,这样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才是有效的。

二、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各高职院校专业众多,专业建设水平不平衡,虽然品牌专业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工程缓解了此类问题,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大部分专业松散、内涵缺失的建设现状。

( 一) 专业负责人在师资队伍中的地位不高

目前,在大多高职院校中,专业负责人队伍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未能得到充分认识,这种况境已经严重制约了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同样影响着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专业负责人,不同于院长或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也不同于教研室主任或实验室主任,不是一个“官”[5],只是一个岗位,这是其重要性得不到确认的主要原因。一些学校只重视专业带头人队伍的建设,却不重视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并存在种种误解,认为专业建设是专业带头人的事,专业负责人只是在教务处部署下完成教学管理资料,闭门造车现象严重[6];有的则认为专业建设是教研室主任的事,专业负责人可由带有行政性管理色彩的教研室主任兼任[3]。由此,导致教师普遍不看好专业负责人岗位,认为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的劳动难以得到认可。

此外,专业负责人也不同于专业带头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明确规定每个专业至少要培养和引进1 -2 名专业带头人,但没有提及专业负责人的数量和资格要求。而笔者以为,专业负责人不仅应具备专业骨干教师的特质,即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工作踏实,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系统地讲授过多门主干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有明确的专业研究方向,取得过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更应强调其热爱专业、能够带领专业建设团队打造专业,把专业建设成为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管理严格、与行业紧密对接,并为社会和学生认可的高质量专业的能力。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负责人的人格魅力至关重要。

( 二) 专业负责人致力于专业建设的权责不对等

专业负责人在专业教学管理中仰仗的是学术权威,待遇方面考虑甚少。如果说待遇可以忽略,更难的是专业负责人没有必要的“权力”[3]。首先是没有“人事权”,专业负责人没有组建和优化专业教学团队的权力,也没有合理分配教学任务的权力,对于一些只愿意执教原来熟悉的课程、不愿意承担更多的、新的教学任务的老教师或个性比较强的教师便毫无办法。其次,是在使用专业建设经费和实施专业建设项目过程中,专业负责人没有“经费使用权”,说了不算。如此困难重重,极大地伤害了专业负责人致力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

( 三) 专业负责人的队伍建设缺乏制度保障

专业负责人队伍向上对学校和学院负责,促进学校和学院加速健康发展;横向对专业建设团队的教师负责,让团队的教师有成就感,增强专业建设的凝聚力;向下对学生负责,让学生乐学、学有成效。不过,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相应的制度,缺乏对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的规划、培训指导、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因此也就无法形成一支有担当、热爱专业、理念先进、对专业建设有深刻和独到思考的专业负责人队伍。事实上,这样的队伍可以带动专业的快速提升,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加强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的几点措施

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破解专业发展的瓶颈,不妨从加强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着手。学生、家长、社会、教师的呼声和感受,就是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要照的“镜子”。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需要在学校层面思考为专业负责人的成长做了哪些工作,现有的专业负责人队伍能否胜任等。

( 一) 自上而下,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

强化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旨在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重构教学管理工作责任体系,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提升学校的美誉度。一支优秀的专业负责人队伍,无疑给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给学校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

专业负责人的重要作用还在于对专业发展的规划、定位进行研究,充分挖掘专业建设的内涵要求,统筹整个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有助于在校内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在校外谋求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创新实践环节工学结合的新模式,培养出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契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优秀毕业生。

( 二) 以制度的形式保障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专业负责人队伍的建设,明确专业负责人岗位职责和要求,建立科学的专业负责人选拔和任用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注重对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建设过程和业绩进行考核,奖优罚劣,同时赋予专业负责人一定的专业建设自主权,予以经费和人员的支持。

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发展定位,尽快出台专业负责人岗位的任职条件,制定并颁布《专业负责人队伍管理条例》,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对专业负责人队伍进行动态管理。明确规定,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享有自主权;有更多时间致力于专业建设,适当减免专业负责人的部分工作量;优先参加相关的进修培训及学术会议,并将依据专业内涵提升幅度给予一定额度的业绩奖励。只有这样,专业负责人才能抛开顾虑,全力以赴地进行专业建设,不仅关注专业建设的今天,也关注专业建设的历史和未来。

( 三) 不断优化专业负责人队伍的建设机制

首先,专业负责人可通过本人自主申报、学院考核推荐、公开答辩竞聘、专家评审等程序选拔。对专业负责人的选拔与任用要看其专业建设能力和经验,重视专业负责人队伍的结构化建设,对担任专业负责人岗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有明确要求。原则上,要求在本专业教学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承担过本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任务,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

其次,通过民主测评等手段,了解专业负责人是否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专业建设任务重,内容多,时间长,需要由专业负责人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和思考,才能有的放矢,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有效推进专业的特色建设,最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对专业负责人队伍的管理,不仅要求其教好课,还必须要求他们有计划地建设好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平台,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支撑专业发展,强化发展后劲,逐步让专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并具有造血功能。

第三,完善培训制度,鼓励专业负责人的校内外交流活动。专业负责人可未必是专业上的顶尖学者,但必须对专业内涵理解透彻,对行业背景把握准确,对专业发展方向思路清晰,也懂一些管理知识与技巧,总之,是那些把专业发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看作是自己使命的人。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设立专业负责人制度,搭建定期培训、指导和研讨平台,整体提升专业负责人队伍的水平。

第四,建立专业负责人队伍的考核评价制度。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专业负责人,学校(院)应予以更换。聘期未满,需要更换专业负责人的,由该专业所在学院提出申请,报学校审批。对专业负责人队伍的考核宜重过程,轻结果,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 四) 加强专业负责人关键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设计师,还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全过程监控者。专业负责人的能力及水平关乎一个专业的生命。因此选择专业负责人应侧重以下三方面的关键能力的考核和培训、培养。

首先,专业负责人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负责人是专业建设团队的灵魂,在专业建设团队成员之间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对内,课程体系健全,科学合理,能够很高地支撑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能力培养的要求,课程边界明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考虑,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对外,能够与企业深度合作,搭建好产学结合平台。

其次,专业负责人应有较强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力。一份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保障文件,它起着规划和导向作用。经过专家论证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切不可因为师资、合班上课、实践条件等问题随意更改开设课程的类别、门次、开设顺序等。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还应经常性地进行预期效果和实际效果的比较分析,不断地纠偏调整,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保质保量地发挥作用。

第三,专业负责人应具有对专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最终要接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检验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先,人才培养过程、社会检验在后,这几年的滞后期,考验着专业负责人的责任心和超期思维能力。因此应加强专业调研,预测专业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有专业负责人具备对专业的前瞻性考虑,才能确保专业建设与行业的需求无缝对接。

四、结语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专业负责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专业负责人进行专业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完善的建设制度,让专业负责人在承担专业建设任务时发生两个方面的根本转变,即树立科学的专业建设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变应付了事为积极创新求实效。

[1] 古凌岚.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培养模式分析及启示[J].高教论坛,2010(2):127 -129.

[2] 徐茂华,鲁聪达.基于专业负责人视角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划[J].教育与职业,2012(14):35 -37.

[3] 苗喜荣.完善专业负责人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J].江苏教育,2013(1):42.

[4] 卢德斯·R·奎苏姆宾,卓依·德·利澳.学会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M].余祖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 姚晓平.专业建设的组织者——专业负责人[J].科技文汇,2009,(10):13.

[6] 耿建军.小议专业负责人能力受限的制约因素[J].就业指导,2011,(30):12 -13.

猜你喜欢
负责人队伍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人名录
中国自行车协会 第九届理事会负责人
环保部约谈4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督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导师负责人制的建立及作用机制研究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