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山水南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4-08-15 00:42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南洋山水校企

周 一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81)

近年来,高职院校倾向于“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其中以“工学交替”、“订单班”、“项目班”最为常见[1]。然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也有弊端,比如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实习、实训较为单一,校企合作受企业本身效益影响,稳定性不强[2];人才培养仍然立足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人才培养应在创新上面下功夫。

一、“山水南洋”模式的产生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没有公办院校传统观念与政策的束缚,更容易接受或创新一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山水南洋”模式并非是灵光一现的产物,而是在不断的尝试与改革中产生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个学生社团“南洋剧社”,该社团有一自办网站,是当时全国创办最早、访问量最大的综合性社团门户网站。社团本身是表演类社团,进行网站维护的都是社团成员,大部分以计算机专业与艺术专业学生为主。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将所学知识用于社团网站的维护,但维护网站的工作量很大,学生人数少,为解决这样的问题,2006 年学校将网络编辑、计算机应用、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将社团网站作为学生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解决网站维护人员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学生专业实训提供了平台。2005 年学院就已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论坛工作部,其工作主要是论坛的管理维护与运营。借鉴社团网站运营的经验与做法,论坛工作部吸收了各专业的学生。2013 年,论坛工作部发展壮大,成立了“山水南洋”工作室,更吸引了电子商务、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同时聘请了专业老师作为指导老师,解决学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几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山水南洋”模式。

二、“山水南洋”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高职院校是以“能力为本”的技术教育,不论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还是创新型人才,都需要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3],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如何将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能不能找到一条途径,让学校能培养出符合企业与社会需要的高技能或创新型人才,解决校内工作实际需求与高质量就业问题;让企业能够解决人才需求问题,扩大企业与高校的深层次项目合作;让学生能顺利适应企业工作需要或自主创业,提前接触行业,积累经验。能否将教学、实践、就业创业三者通过真实的项目结合起来,同时将校企合作的弊端减少到最低,最大程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将学校资源、企业资源、学生资源三者联系起来,达到三赢。

通过“山水南洋”模式,学校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解决了学院管理论坛人手不足的问题,将管理交由专业团队来建设;解决了学生专业学习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4];解决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平台问题;解决了校企之间成果转化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与社会单位合作的主体地位问题。

在“山水南洋”模式下,学生承担主要责任,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它不是一个实训基地,因为它还有服务外包的作用;它不单单培养技能型人才,还培养创新型人才;它不仅仅是创业项目,同时也是对内服务机构;它不单单是学校的下属企业,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是学生自主创业的平台,通过平台化操作,学生可以享受创业与就业的成果。

三、“山水南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山水南洋”模式下,参与“山水南洋”项目的人员越来越多。工作室的成员起初只是负责运营维护校园门户网站,在后来的发展中,工作室的部门也不断扩大,按互联网企业的模式设立了社区事业部、资讯部、技术部、电商部、无线事业部、客服中心等多个部门。在项目上,学院将各类专业学生的积极性调用起来,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地自学专业知识,主动与外界交流,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自己的能力与职业素养。整个团队中,有在校生,有毕业生,有指导老师(公司顾问),有合作企业专家。在这种模式下,大家有一致的目标,且成员间相互熟悉,办事效率高,团队合作性强。

( 一) 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作室为例,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老师授课、学生自学)后,通过面试考核,大一第二学期即可进入“山水南洋”工作室工作(实体公司实习)。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将统一进入校外合作企业交流实习。学生大三毕业后可留在“山水南洋”工作室(实体公司)就业或创业。流程分三步:找项目、组公司、学生入驻。

( 二) “山水南洋”模式的构建

以工作室为例,对外来说,“工作室”是党委宣传部下属的一个机构,而对内来说,“工作室”是学院与学生、合作企业共建的一个集服务外包、实训、创业为一体的复合体。“工作室”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但独立运作,自负盈亏。在这种模式下,必须由学院、学生、合作企业三方共同合作,其中学院、企业充当项目提供方,学生充当项目实施方,收益由三方共享。

( 三) “山水南洋”模式的主体分工

学院提供场地、设备与硬件资源,各院系培养符合“山水南洋”需要的学生。企业提供资金与实习平台,学生负责日常工作与具体事务。

( 四) “山水南洋”模式下的实体公司

公司由学院、合作企业、毕业学生三方组成。公司主要业务有以下几类:(1)“山水南洋”社区的运营与维护,主要以社区电商化为主。(2)学院与企业转接的各类业务与研发任务。(3)代表学院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接受外单位的活动合作事宜。

( 五) “山水南洋”模式制度保障

为了让此模式得以顺利实施,在制度方面也有明确的要求。对于学生,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5],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可给予学分奖励或抵扣学分;对于毕业生,可将其从事的工作认定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大学生自主创业证;对于学院与企业,由工作室研发的产品或拥有的知识产权、商标可由学院与企业在合理范围内无偿使用等等。

四、“山水南洋”模式的可复制性

“山水南洋”模式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但这样的模式是具有可复制性的。不难看出,这样的模式灵活性强、适应性高。“山水南洋”模式在项目确立、组建公司上没有明确的先后关系。既可以先有公司,后有项目,也可以先有项目,后有公司。项目与成立公司的时间点上也很宽松,一般来看,先运作项目,看项目效果,然后鼓励学生筹建相应的公司。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将这样的模式应用在不同的项目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有些院校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稍加改造与创新,便可以打造出“山水南洋”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公办高职下属的公司、民办高职投资方开办的公司,均有很好的利用空间。将这些公司与学校开办的专业结合起来,允许学生带项目、带创新成果进公司,成为公司一员。一些学院的MIDP 项目正尝试走这样的培养模式,公司设在校内,学生上课即进公司,学生作品转化为公司产品,收益分成,学生在校期间可成为股东,毕业后可留在公司。

这种模式对于高新技术型项目是容易复制的,但对于一些服务型项目,复制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1)行业准入限制。比如律师、会计、审计、监理事务所,学生在没有获得相应资质前,不能自行设立事务所或直接从事相关工作。(2)容纳人员有限。有些项目设立公司后所需人员有限,但前期投入教学成本较高,效果不明显。(3)与现有的校内服务产生冲突,比如社会化后勤服务已经在各院校占有一席之地,能否整合现有的资源转化为“山水南洋”模式,有待进一步考证。结合现有的案例来看,“山水南洋”模式的复制需要结合每个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找出合适的项目进行培育与发展。

“山水南洋”模式是一种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如何解决学生专业课上课时间与“工作室”工作时间的冲突问题;学生在工作室的“待遇问题”等等。在国家教育部强调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下,各高校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终会找寻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刘建圻,陈翠松,邹才凤,等. 校企合作机制的国内现状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23 -224.

[2] 王亚芳.就业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利弊分析[J].教育探索,2014(3):136 -137.

[3] 蔡晓云,马晓妮.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5 -6,12.

[4] 陆锦明.工学交替教学的组织工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纺织服装教育,2014(1):50 -53.

[5] 陈树根. 基于新形势下的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4(11):115 -116.

猜你喜欢
南洋山水校企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晚清南洋文人结社与华文文学的发生
《山水》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