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ST的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环境研究

2014-08-15 00:43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公办民办养老

★ 胡 彬

PEST分析法是现代管理中分析战略或组织外部环境的一种方法,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 是技术(Technological)。PEST分析法是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来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行业或组织发展战略目标的影响。

一、民办养老机构的现状

民办养老机构是指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兴办并经营管理,自筹资金、自行运作、自负盈亏的养老机构。根据民政部统计,截止到2012年,全国有近4万家养老机构,其中共有老年人及残疾人床位416.5万张,其中登记在册的民办养老机构目前全国有约5千多家,占全国所有养老服务机构总数的28%,主要承担70岁以上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

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环境的PEST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根据民政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养老格局将会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及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体系。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中。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出台,这几个制度的出台,明确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逐步促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降低了民办养老机构成立的门槛,理顺了民办养老机构的登记、注册、管理机制,为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提供了便利的政策环境;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公立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的定位和对民办养老机构通过“床位补贴”、“人头补贴”等方式进行扶植的政策。大量制度的密集出台,看到了政府大力推动养老机构发展的决心;公立养老机构的重新定位,推进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进行市场化改革,为社会力量兴办的民间养老机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对民办养老机构优惠政策和补贴,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

但是,仍需看到许多不利的因素,比如各地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有差异,且未建立完善的经常性财政支出机制,政府资金多数投入到由国家和集体兴办的机构,民办养老机构获得的资金支持较少。因此,导致民办养老机构运行成本大大高于公办养老机构,不利于与公办养老机构的竞争。

(二)经济环境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养老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内在的驱动力和发展机遇。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有所提高。

公办养老机构的运行费用由政府财政投入、入住老人收入及其他收入构成,一般政府财政投入超过运行费用的40%,而民办养老机构的日常运行费用几乎全部来源于入住老人,少数来源于床位补贴等政府财政投入,因此与民办养老机构相关的除了大的经济环境外,更多的是老人的可支配收入。我国的社会老龄化是伴随着“未富先老”发展的,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收入水平总体比较低。而老年人养老方式更重要的是与老年人自身的收入情况相关。民政部在2013年底已经提出将传统的床位补贴的方式向高龄津贴等方式转变,把养老补贴交给老人,增强老人的购买力,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但总的来说,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劳动收入、离退休养老金和家庭供养,从2000年到2010年,老年人家庭供养比例略有下降,但仍是老年人生活主要来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经济生活来源中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养老金和财产性收入的比例越来越低,家庭其他成员供养、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其他方面的比例越来越高,老人自己的可支配收入有限。老年人完全自主购买养老机构的服务可行性不高,需求也已中低端为主,高端需求相对较少。

(三)社会环境分析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养老需求已经凸显,8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超过1330万,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养老的需求将日益增多。随着中国的生育制度改革,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家庭规模趋势核心化,空巢家庭增多。根据国家人口普查数据,老年抚养比已从2003年的1.07上升到2012年的12.7,户均人数从1999年的3.96人下降到3.08人,空巢家庭数占总户数的32.1%。家庭承担抚育、赡养等经济负担日益增重,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资源逐渐减少,家庭赡养功能逐步弱化。

(四)技术环境分析

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费用除部分地区政府扶植的数量不多的启动资金外,大多数来自自筹,因此建设规模、档次基本低于公办养老机构,并且维修维护的费用没有保障,因此设施和设备普遍简陋,且后期缺乏维护;同时民办养老机构由于不能提供正式编制,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低等原因,专业人员很难引进,导致其发展缺乏基本的人力资源基础,难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另外,对比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养老机构可以看出,中国大陆的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以生活照料服务为主,部分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服务主要集中于老人的身体服务,对社会生活、心理关照等相关服务很少。因此,民办养老院应服务相对单一,缺乏技术含量和竞争性。

二、促进民间养老机构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要促使社会力量成为机构养老服务提供的主体,政府必须承担管理责任,引导、监督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一)政府应继续在政策和行动上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各级政府需切实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安排财政性专项资金,推动政府落实相应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养老机构床位建设、养老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等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民办养老机构资金申请、使用的阳光透明,预防腐败。

(二)政府应努力建构良性、健康的市场环境。

首先,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养老机构的市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未富先老”的形势下,机构养老市场的开发和服务的投入,政府必须是主要的推动者和投资人,因此政府应加大购买养老机构服务的力度,增强老人购买能力,开发、培育机构养老服务市场;其次,严格控制对公办养老机构的基础建设投入,加强对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提供层次的审核,公办养老机构要始终定位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确保其福利性,平衡公办和民办机构在促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作用,确保其公平竞争、协调发展。

(三)政府应给予民办养老机构指导,引导其健康发展。

科学规划民办养老机构用地,引导养老机构科学分布,将养老机构分布于社区建设发展同步规划,避免有违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大规模“隔离式”、“集中式”养老院建设;对专业人员配备采取强制要求和奖励并行的引导政策,将专业人员数量和比例要求纳入到养老机构设立审核要求,对专业人员配备好的民办养老机构根据其专业人员岗位数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引导更多专业人才流向民办养老机构;应以监管和评估为导向,建立服务管理标准,促进民办养老机构走多元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1]孙建娥,王慧.中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2).

[2]姜向群,丁志宏,秦艳艳.影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多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4).

[3]董红亚.非营利组织视角下养老机构管理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4]王洪梅.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

猜你喜欢
公办民办养老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