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问题

2014-08-15 00:43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流动党员干部党组织

★ 朱 丽

我国是一个世界上党员数量最多的特殊国家,目前已超过8200万人。这只庞大的党干群体带领着全国人民造就着连国外众多学者都匪夷所思的“中国奇迹”。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力资源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间的流动加快,使得党员的流动性也在日益频繁。这个新趋势给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带来了新挑战。

因此,在日益严峻的世界形势下,继续保持不断发展的势头,要求我们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实加强流动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发挥党干群体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流动党员作为一类特殊的党干群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队伍建设,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随着流动党员数量的急剧增加和教育培训机制的缺失,流动党员的自身建设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党员内部的和谐,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进程。因此,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实际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党的建设的新课题。

二、流动党员教育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中所呈现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并认真对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性觉悟难提高。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可能有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各样的诱惑,包括权利、欲望、金钱、美女、地位等等,有如“糖衣炮弹”。有的党员干部可谓是“身中百弹、千疮百孔”,思想觉悟急剧下滑,已然没有了一个党员应有的毅力和觉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这些党员干部心中已经变成了一句空口号。

(二)自身教育难持续。“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政治素养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升华都离不开读书学习。而现在的很多党员干部并不是太注重学习,甚至完全抛开了政治理论学习,认为这些理论只是书面上的东西,脱离了实际,对于追求自身利益毫无作用。这些问题在流动党员队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流动党员的整体思想水平存在明显下滑趋势;部分流动党员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日益淡薄,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意识不断蔓延,部分流动党员只是看中经济收入;而且由于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暇学习,更不用谈教育的可持续性。

(三)来去动向难把握。大部分流动党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工作单位不确定、工作地点频繁更换、居住地不固定等等。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这些流动党员的一手资料,更无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等状况。大部分党员在外出前或是变更信息都不向党支部汇报,基本是脱离组织而单独行动;绝大多数党员至今还不清楚自己的组织关系在哪里。这些问题使得党组织很难把握流动党员的动向。由于流动党员流动时间长,几乎脱离原党组织,很少参加或几乎不参加党支部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得教育培训由于缺失对象和主体而很难正常开展。

(四)基层管理难到位。有的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空档期”,对流动党员不管不顾,使之放任自流;有的虽然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及措施,也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落实;有的党组织某些方面过分强调集中,党员的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尊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流动党员管理难以到位的现象。

(五)教育机制现弊端。传统的日常教育和考核机制越来越不适应目前的流动党员教育需求。教育理念的陈旧和教育形式的单一使得更多的流动党员越来越不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实际的工作和生活脱节是目前教育机制的最大弊端。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新举措

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突破旧思想的束缚,运用新的举措提高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创新基层组织管理

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就是基层组织管理要到位。探索新的基层党组织模式,可以为流动党员搭建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教育培训的平台。比如按照专业技术类别建立的党支部,更容易激发流动党员的学习热情;按照居住地建立的党支部,更容易促进流动党员的相互交流;按照办公楼宇建立的党支部,更容易发挥流动党员的模范作用等等,这些都是在新形势下可供选择的新模式。例如,上海虹桥红储社区的党组织已经发展成了全国优秀的党支部,在社区建立一系列的运作模式,特别是他们的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别具一格,他们按照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会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政府办、团委、居民区党委等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两新”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两新”组织党建志愿者培训等,为流动党员接受教育培训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

(二)拓宽教育培训渠道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科学筹划、组织和实施流动党员教育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也为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网络教学、手机短信、流动党员QQ群、集团内网等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在现阶段流动党员教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来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的各种新渠道,有利于破解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的难题,有利于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达到提高实际效果的目的。现代科技的运用要想落到实处,也需要灵活处理相关问题。比如在网络教学中,为了不让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可以建立考勤、学分、测评制度等(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定时地设置相关问题并作为考核项目,真正做到“双管齐下”);对于部分不熟悉网络的流动党员来说,手机短信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补充性手段,可以实时地进行教育和信息方面的资源共享,也能起到与网络教学相同的效果。

(三)扩充教育培训内容

除传统的理论学习之外,我们更应该紧密结合流动党员的实际,按照各种需求将流动党员们分门别类,并扩充相应的培训内容。按照“实情、实际、实在、实用”的原则,合理设置和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强化各项实用技术培训;拓展市场经济和科技知识培训;让流动党员实现自主选择教师和课程;让“土专家”、“田博士”、“科技实用技巧”、“模范人物树榜样”等走进流动党员的教育“课堂”等等,尽量让教学内容生动鲜活,立体丰富。“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已不再适应时代需求,我们应当在教育培训方向上积极构建一种共同学习的关系,做到主客观互动,这样更容易让流动党员汲取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

猜你喜欢
流动党员干部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流动的光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党员干部要姓“党”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