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籍先进知识分子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4-08-15 00:43张霖刘欢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通俗知识分子工人

★张霖刘欢

湖南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较早的省份之一。受湖湘文化的影响,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开始有意识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实践、民族化三方面来阐述。

一、湘籍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多种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我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的浪潮。宣传新思想的刊物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涌现。截止1920年,全国新增刊物竟达到了四百种之多。它们多数是由进步学生组织主办。《新青年》、《新潮》等一些进步刊物在湖南流传甚广,广受欢迎。与全国其他地方的进步学生一样,湖南的先进知识分子也开始努力冲破障碍,独立出版了一批宣传新思想的周刊,如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的《湘江评论》、周南女校出版的《女界钟》、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生会出版的《新湖南》、省立高等工业学校出版的《麓山周刊》、明德学校出版的《明德周刊》、甲种工业学校出版的《甲工周刊》等。[1]

在众多刊物中,《湘江评论》是最具思想性、最富战斗力的一种。1919年,在毛泽东的提议下,《湘江评论》以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创办发行。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创刊号正式出版,前后共出版五期。《湘江评论》的文章一方面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产生的世界影响,赞扬十月革命使“全世界为之震动”,指出各国人民要想获得民族解放,就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毛泽东说:“我们为德国计,要想不受约,唯有步俄国和匈牙利的后尘,实行社会的大革命……”[2]另一方面《湘江评论》的文章致力于揭露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文章说:“英、美等国在巴黎和会上虽然‘满嘴平等和正义’、‘民族自决’,可实际上是‘一类的强盗’,他们所干的只不过是分赃的活动,所争论的也不过是土地和主权掠夺的谁多、谁少。”[3]此外,《湘江评论》还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劳动人民是人类社会历史每次革命和变革的真正动力。”[4]

二、湘籍先进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湘籍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进行科学阐释,最终目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最初开展革命活动,就坚持把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凡办一件革命的事,必须有理论作为根据;但没有一种运动的继起,这种理论的目的是不能实现的。”[5]

(一)促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的结合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最先觉悟的往往是知识分子群体。但是最先掌握新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果不能和广大的工人群众结合起来,则将一事无成[6]。“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7]湘籍先进知识分子始终自觉地坚持和工人群众密切联系,坚定地走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革命道路。

与工人群众相结合首先需要知识分子走近工人群众并唤醒工人群众的革命觉悟。但实际上,知识分子走近工人群众并非易事。知识分子需要放下文人架子,内心里真诚地尊重工人群众。尊重群众才能融入群众。毛泽东曾做了很多努力以求接近工人群众。他曾经赤脚草鞋,粗衣短褂,作工人模样的打扮,到工人聚集地想办法接近他们,和他们亲切的谈心,并最终交到了工人朋友,“交几名工人朋友,可以认识和团结千万名工人。”[8]为了提高工人群众的理论水平,湘籍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工会等宣传先进理论。日本留学归来的李六如,怀着救国救民之志,1919年11月在平江创办了平江工业工会;爱国青年知识分子黄爱组织了湖南劳工会;1921年冬,毛泽东和李立三深入安源铁矿,实地考察安源铁矿工人的情况,与工人群众建立真挚感情,开办工人补习学校……不少先进知识分子怀着满腔热忱联系工人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向工人群众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经过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不少先进知识青年与工人阶级之间逐渐建立起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

广泛深入地发动工人群众方能将工人群众作为革命的阶级基础。湘籍先进知识分子在深入工人群众之后,就开始集中精力组织和领导湖南的工人运动。1920年10月21日湖南甲等工业学校学生黄爱、庞人铨在何叔衡的支持下成立湖南劳工会。湖南劳工会成立大会有2000余工人、学生参加。这是湖南“第一个纯洁的工人团体。”[9]劳工会不仅着眼于提高工人的理论水平,而且注重领导工人进行改造社会的活动。在黄爱、庞人铨等知识分子的领导下,湖南劳工会发动了纱厂公有运动,同时举行“五一”纪念活动,发起援助理发、土木、印刷工人的罢工活动。声势浩大的罢工活动证明了工人群众的伟大力量,也标志着湖南劳工会已经成为湖南工人的指明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后,为了统一领导全国工人运动,我党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即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毛泽东被任命为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在出席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揭开了湖南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大幕。罢工之前工人俱乐部开办工人夜校,受时代潮流的鼓舞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工人阶级日益觉醒。1922年9月,岳州铁路工人俱乐部秘书郭亮领导了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经过长期准备,1922年9月安源铁矿爆发了一万七千人的大罢工,这是毛泽东领导湖南工人运动赢得的第一次工人斗争。安源铁矿工人罢工斗争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其他地区的工人斗争。1922年12月,常宁水口山铅锌矿三千多工人的大罢工取得巨大的胜利,安源铁矿罢工的胜利对此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22年10月,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长沙六千多泥木工人罢工,罢工斗争坚持了二十多天,获得了营业自由的胜利。这次伟大的胜利进一步推动了湖南工人运动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开始赢得工人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二)成立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

蔡和森和毛泽东1920年至1921年的往来书信中曾提及有关建党问题。1920年8月13日蔡和森写给毛泽东的书信中说:“要想改造世界与中国,我认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先锋队、宣传者、作战部,根据中国现在的情形,必须先组织共产党,然后再组织工团、合作社,才能够发生有力的组织。”[10]1920年9月16日,蔡和森再次给毛泽东写信,对于建党思想进一步加以阐述。他在信中全面地分析了俄德革命的不同之处,重点阐述布尔什维克的“方法=阶级战争+阶级专政。”[11]在这两封长信中,蔡和森提出了初步建党思想,为早期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在领导1920年湖南自治运动的同时,毛泽东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进行总结:“有布尔什维克主义、有时机、有真正可靠的党众”,建党的构想开始在毛泽东心中酝酿。1921年1月21日,在给蔡和森的回信中毛泽东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表明了自己对于建党的支持。

在经历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深入工人群众两个阶段之后,湘籍先进知识分子大都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在1921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湖南被认为是建立地方党组织最有基础的省份之一。中共“一大”后毛泽东回到湖南着手建立中共湖南地方党组织。1921年10月10日,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12]党支部成立后,毛泽东等首先在长沙发展党组织,再根据各地工作的实际情况,筹建地方党的分支机构。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是毛泽东等应陈独秀建党计划之约筹备建立的。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早期党的各地方组织并不成熟,其成员也难以确切统计。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可以确定的有毛泽东、彭璜、何叔衡、易礼容、贺民范、陈子博、彭平之。以毛泽东为首的湘籍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发展党员,最初吸收的党员主要是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群体。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分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团结先进知识分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湖南地区的早期革命工作。

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通俗化

马克思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13]这揭示出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了书斋,落脚于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这个民族的具体实践问题。[14]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问题,就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新的语言、新的形式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改革《湖南通俗报》

报刊是宣传新思想的阵地,是联系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的纽带。1920年9月,何叔衡被任命为湖南通俗教育书报编辑所所长。何叔衡邀请谢觉哉、熊瑾玎出任《湖南通俗报》的编辑。毛泽东受邀改革《湖南通俗报》以弥补何叔衡等的经验不足,期望达到最佳宣传效果。据周士钊回忆,“毛泽东说:‘通俗报是向一般群众进行教育的有力武器,文字必须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特别是要用事实来说话,切勿专谈空洞的大道理’。”[15]改版后,《湖南通俗报》的分栏有:世界新闻、国内新闻、本省新闻、讲演、小批评、新智识、社会调查等。《湖南通俗报》新闻全改写为白话文,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拓展内容,更新形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此外,《湖南通俗报》还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征稿启事中特别注明“欢迎下列各类投稿:记述本省各地的劳动状况、实业状况、教育状况的文字;记述本省各地风俗习惯的文字;本省各地的童谣、谚语等等。”[16]读者经常能从中阅读到以劳工神圣、民众联合、文学革命、反对军阀等为内容的文章,在感到畅快、新鲜的同时思想认识往往也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湖南通俗报》试图结合湖南本省的乡土特点,运用湖南群众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向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思想、科学的普及教育。

新颖、独特且敢于说话的《湖南通俗报》大受读者喜爱,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反响。改版后,《湖南通俗报》的发行量直线上升,发行数量由原来的每期500多份,一下蹿升到2000多份。[17]谢觉哉经常在《湖南通俗报》的“随感录”、“小批评”等专栏发表一些揭露社会丑陋现象的评论短文。评论文章虽然文字很短,但句句正中要害,容易产生共鸣,深受读者喜爱。熊瑾玎同志也在“新字课”专栏中每期教授读者识字,将汉字标以拼音,加以几句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解释字义,并借题发散开来,向工人群众阐述一个个的生活道理,如:“‘歹’:不好叫做‘歹’。现在官僚、武人、政客,多半是歹人。”周世钊先生也经常写一些便于读者接受、又喜闻乐见的杂感和时评刊登在报上。[18]通俗化的语言形式使不少工人群众受益匪浅,与知识分子进一步拉近了距离。

(二)编写通俗课本

1922年下半年,湖南一些教育界人士发起了“平民教育”运动,积极开办工人夜校和平民学校。在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下,湖南各地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夜校。工人夜校通俗教材的编写于是成为了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李立三等人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补习学校自编自印了教材书——《工人读本》(目前只发现第一册,且有残缺)。《工人读本》清楚地表明读书、学习知识的重要性,通俗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学说。如《工人读本》第一册的第三课中就写到:“人生在世上,个个都应该读书。”第五课这样写道:“工人、农人,是最尊贵的;如果没有了工人和农人,就没有了世界。”[19]第十七课:“马克斯,他是共产主义的开山祖。实(要)高呼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十八课继续写道,马克斯说:“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团结就是力量。”[20]《工人读本》运用工人群众所能理解的语言阐释无产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引导工人阶级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启发工人群众的阶级觉悟。

为了给各地工人学校提供统一的教材,中国共产党湖南省支部任命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李六如主持编写统一的教材。经过实地考察和系统了解之后,李六如主编了《平民读本》。第一册到第三册在《湖南通俗报》上相继发表,同时于1922年10月出版,次年五月第四册也出版。不到一年时间,《平民读本》出版了四版,销了几万册[21]。这四册读本的特点是深入浅出、文字通俗、短小精悍。《平民读本》的内容既包括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国内外大事、社会生活,也包括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阶级斗争学说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知识,是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例如,在第一册读本中写道:“人们的衣、食、住,无一不是由劳工创造出来的。但是,这些耕田坐工的同胞们,反倒没有好衣穿、没有饱饭吃,没有房子住,这真是太不公平了呵!”[22]第四册以六课篇幅介绍各派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及俄国共产党的胜利等都做了简单的介绍。《平民读本》具有很强的思想启蒙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工人群众,凝聚集体力量,为组织统一的工人罢工斗争奠定思想基础。

除了在报刊、课本上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以民族化、通俗化的形式阐述出来之外,湘籍先进知识分子还通过通俗的讲演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1920年冬,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小担任教师的时候,曾创办了民众夜校、失学青年补习学校,招收附近工人来学习文化。

四、结语

湘籍先进知识分子对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努力不但促进了自身的成长,而且还推动了湖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工人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湘籍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关注、接受及他们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付出系列努力,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激发青年大学生积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情,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的等都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文史资料(地方文史).第11辑[G].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30.

[2][3][4][5][12][16][21][22]李锐.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205、206、207、297、325、289、356、357—358.

[6][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523、524.

[8]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96.

[9]湖南省总工会.湖南劳工会研究论文及史料[G].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39.

[10][11]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新民学会资料[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30、154.

[13]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14]王国胜,杨志清,陈东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9:12.

[15]杨青.何叔衡[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3.

[17][18]窦其文.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33、32.

[19][20]长沙市革命纪念地办公室,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料[Z].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458、460 -461.

猜你喜欢
通俗知识分子工人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通俗文》佚文辑校零拾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