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以陕西省合阳县平政中心小学与合阳县城关小学合作研修为例

2014-08-15 00:45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研修制度评价

近年来,各地义务教育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不同人群之间受教育的机会还存在显著差异,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同时,由于在教育发展中依然存在着经费投入不到位、制度设计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的三大困局,使城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如何推进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构建城乡一体、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呢?

2012年11月,平政中心小学与城关小学两校合作研修活动正式启动,16名教师先后与城关小学教学骨干结对帮扶,进行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有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教科研意识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但缩小城乡教师业务水平差距,打造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为此应建立合作研修保障机制,以实现城乡一体,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建立以落实相应管理为切入的制度机制。

建议制订合作研修管理制度。如合作研修活动制度、教学评比制度、教师自学制度、互助交流制度、师徒结对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做到制度落实,方案具体,工作有布置,过程有检查,有评价,有奖惩。保障教师的学习时间,参加学习讲课的权利、外出学习培训的权利、申辩解释的权利,都应体现合作研修的教育教学理念。建议建立经费保障制度,保证合作研修的经费投入比例,如教师必备的学习资料,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的经费,教学教研、培训的设备,研修活动的场地等得到基本的保障。

第二,建立以绩效评估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机制。

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合作研修评价应充分体现新的理念:

多主体参与。学校领导、专家、教师(同伴)、学生、家长多主体参与,力图使评价公正客观,多向反馈,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反思和学校研修制度的改进。

多角度评价。教师敬业精神最好的体现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师德评价以外,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专业发展报告册评价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

人本化评价。评价应尊重个性,尊重教师权利,抓住主流,体现发展,不涉及教师的个人隐私和不相关的内容。

整体性评价。合作研修是学校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紧相连,评价应体现其整体性,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第三,建立以优秀主题为抓手的引领示范机制。

一方面,加强校际间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建立友好的合作研修关系的基础上,互派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观摩学习和交流,同时参与“阳光师训”、说课标、评课标等活动,实现示范引领。另一方面,借助新课改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新进教师采取以老带新,重点培养。通过举办汇报、论坛、说课比赛、专业测试等活动,培育骨干力量。同时,发挥考评测试的引领示范作用,按学年规划分学期、分阶段开展合作研修公开评比活动。通过组织观摩、学习、评价、指导、考评等活动,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第四、建立以问题意识为总揽的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构建多层面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团队共享。以合作研修学校为核心,建立学校互动发展共同体;以名优教师培养对象为核心,建立名优教师学科专业互动发展共同体,形成整体互动学习思考、共研共享的氛围。

通过集体备课实现智慧共享。按照备课组活动计划,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定主题、定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开展经常性的自主教研活动。

通过“问题研讨”,实现成果共享。在对问题筛选、研讨、共享等环节进行规范设计的同时,让每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思考者、表达者与实践者,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展现他的闪光点,释放自身智慧,发挥“正能量”。

通过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校校通”平台,树立“网格就是学校,建网就是建校”的理念,抢占“制高点”,实现网络化,为教育教学提供资源共享平台。

猜你喜欢
研修制度评价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