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触动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语文课堂的品词析句教学

2014-08-15 00:45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故国入境祖国

《怀念母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中一篇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的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这篇课文的用意,旨在紧扣“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体会关键词句的同时,学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为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文理解教材真谛,并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味真情。

一、抛出词语,引起深思

表现是学生共有的一个特性,因此,在开课之初,我便将几个四字词语出示在屏幕上,“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泪流不止、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心潮腾涌、怅望灰天”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接着,我让他们仔细想想,这些词语出现在《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表达对母亲这份特殊情感的?他的什么愿望没能实现?为何说自己失去母爱就是一个灵魂不全的人?作者抱终天之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文本的反复阅读,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从词语到句子,再从句子到关键字,学生运用自己的阅读、思维,理解了作者对母亲的浓浓爱意。我有意识激起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又调动了他的学文积极性,巧妙地引导他们投入到了课文的研读之中;同时在研读的过程中我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退出”,自己总结关键字,这就是我在把握与驾驭文本的灵活性上的一个尝试与突破。这样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变局部解读为贯穿全文的课堂形式,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二、情感渗透,读中感悟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一去十余年。在异国他乡,他想到在国内的家园,想到自己的祖国母亲,这种动情山水间,留恋故国友的情感,写入文章正可谓“情动词发”。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也应“披文入情”。然而,入情并非易事,对于离开故国、离开母亲,学生没有切身体会,但体贴、善良、感恩是他们所具备的美好品质。所以我便有意识地诱导学生从感悟字、词、句所包含的情感入手,调动起他们的真挚情感。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指名朗读,要求他们将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之后,大家点评:哪里读得深刻,哪里读得还不十分到位,之后再读。此处,我的引读也达到了引领学生“披文入情”的效果。低沉、缓慢、渐起的语调,充满思乡情结的氛围,牵动着学生内在的情感,就这样,作者的文情、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教情便在无意识间逐渐融合在了一起。

三、巧设练笔,调动激情

不光读能悟情,说和写的有机结合一样也能升华语段的精妙内涵。理解“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这句话时,我追问孩子: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此时,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母亲形象?这时,我的耳畔不由得想起了这首诗:慈母手中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我多么想你呀,多想再和你说说知心话呀,此时,请你替作者给他的母亲写上几句话……这三个环节的训练,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对一句话的理解,便涉及了:练习说句子、背诵孟郊的《游子吟》、给妈妈写几句话。他们在抒发情感的同时,思母情、爱国情被充分调到起来了,那份思念与热爱也便与作者产了共鸣。

四、真心倾诉,情感升华

有情感的东西,最能打动人。我鼓励学生将自己“幻化”为作者,入情入境地体会:

1.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11月20日)2.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11月28日)3.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寻梦》4.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寻梦》

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爱国学者的一片真情,我们读来倍感亲切,授课结束之际,我深情地对学生们说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整堂课有字词句段理解,有深入浅出的诠释,有入情入境的朗读,有情感交融的表达。动用思、读、悟、写等各种体验,这样的课堂,融教材思想与自我感受于一炉,品读感悟与语言实践相契合,真正达到了“入情入境”式教学。

猜你喜欢
故国入境祖国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故国·青铜
故国·青铜
非法入境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
故国(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