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2014-08-15 00:45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书籍课外阅读孩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诗人朱熹的这首诗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并积累新知识才能使自己不断进取。通过不断阅读,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如何思考人生,如何面对人生,如何探寻生命的价值,进而升华我们的情感,引发我们的思考,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成就我们的人生!是啊,阅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一、培养兴趣,激发阅读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激发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抽象思维的理解,需要以直观形象来加以辅助,而语文教材中插图丰富,画面形象、鲜明,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巧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读物,引导阅读

1.推荐合适的书籍。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们不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之乎者也”,也不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只有《天方夜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安徒生童话》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因此,我们只有向学生推荐那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心灵息息相通的书籍,学生才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

2.选择合适的报刊。指导学生选择报刊,必须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的报刊更应注意适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诸如《童话大王》、《故事会》、《小学生周报》、《小读者》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看的“花”。我们要让孩子在这样的“花丛”中健康成长。

3.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孩子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孩子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三、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学了《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我推荐孩子读《上下五千年》;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等。

2.方式要灵活,注重差异。课外阅读是不在教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要对学生的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上重点指导。因学生情趣不一,学习成绩和自学能力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要随之而变。

四、创设条件,保障阅读

1.建立“三级书库”。一是要利用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学校每年要增购书籍,以满足孩子阅读的需要。二是要建立班级图书角。三是要帮助孩子建立家庭小书库。我们可以建议家长一个月陪孩子逛一次书店,根据学校推荐的书目自主选购书籍,与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读书氛围。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除了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还应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孩子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我们学校提倡“一日三读”。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已被摆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替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吧!

猜你喜欢
书籍课外阅读孩子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