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4-08-15 00:45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文小学生

小学语文学习是小学生掌握语言、提高交际能力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强化和巩固,忽视了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要求加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之在阅读过程中陶冶情操,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功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整合教材资源,更新教育观念

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过程,还应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发展思维,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广泛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阅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不断丰富人生经验,进行自我完善。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编排设计的,都是名篇名作,教师要对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利用,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为开展课外阅读打下基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对阅读教学进行全新的定位,通过语文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为写作积累素材。

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有些课文的句子比较长,学生的阅读难度大,教师可以利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和活泼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着学生一起读课文,引导学生课前将生字生词的问题解决掉,消除对课文的疑问,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的表现欲望较强,教师要依托各类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

三、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阅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精读、泛读要领,确定重点、抓住要点、研读难点、思考疑点、带着问题阅读,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注上音,标注不懂的地方。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在课前将生字生词解决掉,既培养了学生熟练掌握使用字典的能力,还使学生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此外,为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书刊、报纸、影像资料以及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进行资料的搜集,获得家属的支持,在资料进行共享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加强课外阅读,开拓学生思维

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完善与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不必像课内阅读那样一味追求对知识点和考点的把握,可以发散思维对文章的意蕴和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开拓学生思维,久而久之在阅读中培养了语感。开拓课外阅读空间,开展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专题读书活动,如各类节假日以及重大活动,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其传说及风俗习惯等,开拓了视野,丰富文化知识。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推荐科普类、寓言类以及童话类书籍,如《上下五千年》、《安徒生童话》等。要让家长意识到课外阅读并非不务正业,它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有效方法。要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监督的阅读机制。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加以整合运用于写作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极拓展课外阅读,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课文小学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