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4-08-15 00:45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英子习作创设

小学语文教材所编排的内容,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宣泄,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条件。如何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备课时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

我把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前总是认真备课,多角度思考,在备语文教材的同时,着手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学水乳相融,使德育附着有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如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课中,我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双胖乎乎的小手的问题,请学生用横线画出爸爸、妈妈和姥姥表扬兰兰的话。学生在划出这三句话的同时,思考全家人喜欢这双胖乎乎小手的原因是这胖乎乎的小手替爸爸拿过拖鞋,帮妈妈洗过手绢,给姥姥挠过痒痒。以此为切入点,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小中见大,通过家长的夸奖,让学生体会到从小应该爱劳动、关心长辈。同时使教学中的德育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延伸到家庭。所以,在备课时,能准确找到教材中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善于利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就会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并不能完全走进文本,他们无法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与其同呼吸,同悲喜。这时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在这种情境创设中,学生开始感受,开始理解,开始明白文本所传达的精神。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学生其实并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英子的角度去理解她的心情。在指导学生朗读英子神情的句子的同时,我请一位学生扮演英子,创设了英子上台讲故事的情境,而我做了这样的旁白:“就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英子带着红红的眼圈,低着头,一摇一晃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整个教室顷刻间显得异常安静,静的似乎可以听到英子那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的距离,此刻对英子来讲,显得那么漫长。一步,两步,五步,近了,更近了!终于,英子走上了讲台。”那一刻英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在我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下,孩子们都沉默了,他们用掌声告诉大家,也告诉自己:不去歧视别人,有时我们只是适时地给予别人一点掌声,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成就一个人的人生。一篇课文,一个情境,孩子们得到的是心灵上的洗涤和震憾。事实证明,孩子们在与我们班的一个特殊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以友好和善良来对待。这便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最好印证。

三、在作文指导中渗透德育

文以载道,学生作文中的“道”正体现了学生内心的真、善、美。每一篇习作都承载着学生的思想,承载着生命的悸动,承载着放飞的梦想。作文是学生课堂与生活的连接点,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写出感人的文章。例如在写《我的家乡》这篇习作中,我鼓励孩子们走出家门,用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熟悉的环境,去感受家乡的变化,去聆听家乡人口中的幸福,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夸夸我的同学》习作中,我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朝夕相处的同学,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学会赞扬别人,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和谐相处。每一次习作都是一次心灵与思想的碰撞,每一篇随笔无不是孩子们德智的提升,在作文指导中渗透德育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是在对文章开展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感知的。它与教师的发现、挖掘、利用、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感悟、体验与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教育的所在。

猜你喜欢
英子习作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独臂作家之死
钻石妙贼
巧计得绵羊
习作展示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鲜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