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管理探析

2014-08-15 00:50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考核学校

(安徽建筑大学电信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1999年以来,全国高校全面开设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和突出学生个性培养,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并能掌握多学科知识既专又博的复合型人才,但在高校实际实施过程和管理当中,高校公选课并未发挥教育理想中应有的作用。与高校必修课注重知识技能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稳定性不同,公选课兼具知识拓展、综合素质提高、个性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特点鲜明,为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可以弥补必修课的缺陷,能够确保知识的广度与平衡,为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本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分析目前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如何建设和管理公选课,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开设课程学科分类不均衡、课程总量相对不足

现今,各高校对公选课选修要求大多数都是采用总学分管理[2]。在大部分高校存在公选课学科分类不均衡,开设选修课总门数偏少。以我校为例,学生毕业依据之一为:该生在公共选修课课程要修满8个学分。目前学校将公共选修课分为经济管理法律类、文学历史哲学类、艺术教育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从近年开设公选课程来看,自然科学类偏多而通识类和专业特色类偏少。这样公选课仅仅发挥出了知识拓宽的功能,但在整体规划上缺乏学科之间的纵横交叉和相互融合,没有真正做到公选课资源的优化配置。虽然我校公选课已开课达82门,随着学校规模日益壮大,学生总人数不断攀升,学生面临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带来的诸多的成长问题,加之学校师资力量有限,现有公选课门数和类别还是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学生选课呈现盲目性、无序性

高校在公选课选修管理方面,一般并没有采取对学生进行全面选课指导。公选课的课程内容、课程要求、教师简介等并没有在网页上详细说明,仅仅是罗列课程名称,教师姓名等简单的信息。大学生在选课过程中,通常不了解自身知识结构,不清楚自己该如何拓展知识面,通常处于盲目的选课状态。学生选择公选课时存在盲目性和类比比例失衡,都使公选课难以发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也难以提高高校公选课的教学质量[3]。有的学生学习公选课的主要目的为了凑够学分,在一些学生意识中是否学到科学知识并不重要,忽略自身的个人兴趣和成长目标,而只是按学校规定完成学分数,这样就造成学生选课随意性较大,混学分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学生选课带有非常强的功利性,倾向选择容易通过的课程,内容属于欣赏类的课程修读,如音乐赏析、电影欣赏等。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给公选课开课管理增加了难度,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教学资源浪费;也造成一些有特色课程和有教育意义的精品课程,由于课程选修人数较少而未能开课,因为我校规定选修学生数不足60人的课程,不予开课。这让老师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打击了投入大量精力准备开课的教师积极性。

(三)公选课受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质量难以监控

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各个院系所有年级所有专业学生,各专业学生知识背景不同,介于这种特殊的授课对象,公选课在课堂教学中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程度很难把握,其教学任务为弹性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精力和准备时间、内容相对于必修课更难以把握[4]。公选课时间上一般安排在晚上或是周末上课,教学管理难度加大。以我校为例,开一门公选课起步人数60人,220人封顶。一般均是超过150人的大课堂教学,超出正常课程的人数范围,规模过大的课堂人数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有些课程师生互动差、激发学生兴趣效果弱,造成学生的“隐性逃课”状态,去上课纯粹为了应付教师点名。此外,公选课由于课时少,大部分课程并未订制教材,没有固定的课程内容载体,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师完全主导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讲授些什么,学生就听取什么,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通常多数公选课课程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内容更新较快,也造成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讲课效果和课程质量评价以及质量实时监控难以建立规范的标准。

(四)考试制度不健全

公选课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开课内容适时更新,较为灵活,但最终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常规来说,公选课考核方式一般为选取上课内容中的某一专题写一篇论文,或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或是结课后集中考查的方式,这种弊端是平时成绩并未纳入课程总评成绩之中,在成绩考核上也难以维持正常的评价效果,学生对于修读公选课并无压力。大多数公共选修课在考试的环节比较疏松[5],学生都能轻易蒙混过关,轻松拿到该课程学分。

二、提高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管理的建议

(一)鼓励多开公选课,优化课程设置,保证课程质量

第一,学校应制定公选课开设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各专业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与专业有联系的边缘学科的公选课,完善学科体系建设,进而提高公选课整体质量。第二,学校制定政策,鼓励高职称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开设有特色的公选课,同时,对现有公选课导入优胜劣汰竞争的机制[6],对于那些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建设,学评教较差的一些课程予以淘汰。学校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外聘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授课,或是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退休教师担任相关课程教学,保障充足的优质课程资源给予学生。学校鼓励不同教研室之间、不同学院之间,利用各学科人才资源优势,注重学科间渗透和交叉,联合开课,合力打造“精品”公选课。第三,合理安排高校公选课上课时间,以利于高校公选课的教学。有些学校对上课时间进行改革。专门拿出每周前五天的一天安排公选课;有些学校将公选课固定安排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一、第二节等等。这些措施也有利于加强个性化课程建设和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进而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

(二)积极帮助和加强指导学生选课

第一,减少或杜绝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生受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局限性,不可能对所有开课课程全面了解。学生在正式选课前通过学校选课系统了解各类课程简介和任课教师简介,或是教学管理部门编制《公选课指南》、《公选课课程简介》电子材料,向所有学生全面、细致地介绍各课程教学、管理信息、开课计划等[7]。也可安排专业导师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第二,出台相关管理措施加以引导。学校对学生选修类别及学生数有所规定,合理划分公选课的知识结构,让公选课学分认定有权重。这样学生进一步了解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意义、作用,避免学生为了“凑学分”扎堆某类学科,蜂拥某些课程。第三,积极开发和共享网络化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监控,完善监督机制

公选课的教学监控是高校教学管理相对薄弱环节。学校应成立公选课教学督导组,加强对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与监督。具体措施:第一,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校督导组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同行互评及师生互评),不定期抽查教师教学日历、日志。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进行评级、评优,建立优胜劣汰的制度。第二,制订和实施课程质量调查制度,多途径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填写意见反馈表,及时跟踪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结构。第三,针对公选课“选而不学”、“隐性逃课”的情况,必须加强管理,分析其内在原因是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实用、新颖还是学生自身原因[8]。这样在下一年度公选课申报审核时,适度增开教学内容优质、学生评价高、受欢迎的课程,真正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四)鼓励多种考核方式,完善考试制度

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转变思想观念,采取多种多样考核方式。公选课也应像必修课一样,采取平时成绩、期中检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可以包括:平常课堂互动的表现、课后作业等,这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大家对公选课的重视。考试是检验公选课教学的有效手段,但不能单一化只采用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考核,要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大平时考查在总评成绩认定中比重。平常上课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心得、调查报告等。最终考核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条件来选定考试方式,如工程类学科可以采用课程设计、论文答辩等形式进行考核,还可以采取教考分离的方法,并将学生总评成绩与平时成绩紧密结合等考核方式,确保公选课教学质量[9]。多样性地考试形式有助于公选课质量的提高,也可以制约部分教师不正确的做法:迎合学生的心理和片面放宽考核要求,使学生们真正重视公选课。

三、结 语

高校公选课的教学一直是很多高校深入探索、积极改进的系统工程之一,也是高校整个教学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通过“教”“学”“管”三部分的协调与努力,为学校提供更多优质、实用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空间。大学生能够通过对公选课的学习获得感兴趣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的实用技巧,真正满足个人综合素质优化和精神成长的需要。开设公选课是开阔大学生知识视野[10]、增强学生竞争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公选课在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会在学校采取各类积极有效措施中迎刃而解。

[1] 戚鹏.对加强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思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50-51.

[2] 张国政.高校公选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J].河南科技,2013(8):235-237.

[3] 乔玉香.地方高校公选课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2):92-94.

[4] 张丽.高校公选课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5,165.

[5] 钱厚斌.加强高校公选课教学与管理的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105-107.

[6] 彭晓波,孙连昌,张庆堂.浅谈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58-159.

[7] 田炯.高校公选课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科技信息,2012(25):163.

[8] 申凤君,杨芸,申凤玲.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6-99.

[9] 王颖,卢素改,周新健.高校公选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2-135.

[10]关勤.加强公选课建设 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4):99-103.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考核学校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内部考核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学校推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家庭年终考核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