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教育的育人功能与有效形式探讨——以艺术类院校为例

2014-08-15 00:50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活动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待的作用。”体现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实践知识,甚至全面提高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2]。笔者在艺术院校工作,而就笔者所见,有些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存在组织混乱、活动盲目、无针对性、唯利是图、为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的形式主义等诸多问题,远远达不到实践教育之目的。那么该如何选择、组织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做到和检验、应用课堂知识,了解社会,提高能力的目的呢?

笔者将在了解社会实践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探讨艺术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可以采取的有效形式。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内涵与功能

(一)社会实践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指高等学校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并从中受到实际锻炼和能力得到全面拓展的教育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形成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性,增强其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从而了解国情、熟悉社会、完善思想品德、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社会实践教育的功能

社会实践教育的功能在于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功能:学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阵地。社会实践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应用和延伸,社会实践能促使大学生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让他们把科学理论知识逐步转化为自己观察、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指导自己在实践中确定行为方向、价值取向,使自己的理论知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矫正和提高[3-4]。

社会实践教育的功能还在于提高教学质量:社会实践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学生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其本质和深层次的原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创造力。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功能也是社会实践教育的功能之一:大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对新事物的接受比较快、但存在对是非辨别力差,易被误导的缺点。面对课堂内外提供的纷繁复杂的间接认识,大学生难以识别真伪、判断是非,必然对他们的前进带来疑惑,造成障碍。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直接感受社会、体验社会、认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和对以往间接经验的检验,从而自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身全面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

大学生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教育,把培养目标转变为现实的教育效果,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探求合理的实践教育内容和恰当的实践教育形式。就笔者所见,目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包括: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观点认为社会实践对品德的养成起着最终决定作用。通过社会实践,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加深对社会的感情投入,增强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验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对党的信任和敬爱之情和共产主义信仰,把认识转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境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促使他们给自己正确地定位,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所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重点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与思考[5-6]。

形势政策教育: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需要其对国情、民情发展状况有较为明确、科学的判断。特别是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们更直观地感触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必然性[7]。从而使大学生可以理性地、辩证地看待国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提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激发起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一面富有感召力的旗帜,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通过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奉献精神。把爱国主义转化为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传统美德教育:勤劳、勇敢、善良、朴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沉积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神”与“魂”,成为每个炎黄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学生开展关于传统美德的社会实践教育,就是让大学生在当前形势下,把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继承下来并使之丰富、发展。以社会实践教育为载体,不断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努力造就、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生[8]。

人格品行教育:人与人的竞争,国与国的竞争,竞争的核心都是人才。大学生要成为人才不仅要具有聪明的才智,还要拥有健康善良的心灵世界既健全的人格。要具有自立自强、吃苦耐劳、勇于承担责任的优良品质;具有乐于与人分享、团队合作、宽容与包容、勇于奉献的胸襟;善于关心和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品格;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些就是当今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完善、优秀品德[9]。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教育收获着优秀人格和品行,为日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直面就业问题,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既要看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这就与一个人所受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等关于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密切相关[10]。因此,必须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在社会实践教育中大学生要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把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化成为自身道德素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

三、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采取的有效形式

明确了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内涵和功能,针对大学生实践教育内容,我们不难界定出哪些实践教育形式是适用于当今艺术类大学生的。

从组织形式来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自发性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培养合作精神的小组、集体形式,多样性的活动为艺术类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是由学院教学部门纳入教学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性社会实践活动,按专业需要确定时间、由各系负责专业教学指导。主要指为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如:专业师生演唱会、演奏会、文学作品展、美术作品展、摄影作品展、师生教研活动、教学采风、毕业实习等。这类活动应根据学院教学的整体规划与安排,比如学院每学年安排的两个艺术实践周,既每年的四月份的最后一周和每年九月份的最后一周为艺术实践周[11]。

二是由共青团系统主管并组织落实的寒暑假期间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社会需求性演出。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种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育提供平台。

三是由学生自己联系的自发性社会实践教育。现在大学生早已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教育在个人走向社会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很多大学生在平时挤出时间积极联系实践单位,参与到社会实践教育之中,以此来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甚至有的学生开设演出公司、音乐制作录音棚等,自己创业,自己做老板。还有的学生积极参与电台、电视台举办的各种专业性、艺术性强的大赛,借此机会展示专业才能。如: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非常六加一”、浙江电视台的“中国好声音”等大赛,都有我院学生的身影,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可见,目前艺术类大学生可参与的有效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学生个人演唱会、演奏会、师生教学演唱会、演奏会等专业实习;专业系联合主办的重大纪念日的庆典、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晚会等;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百万市民学艺术和文化艺术进社区等扶持市民文化活动;文化“三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的慰问演出等社会公益性文艺演出或义演;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各种竞赛、校间的专业交流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在我国大学生实践教育的范畴里,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内容有效选择的结果,不仅是单纯的演出,而在演出中受到教育。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教育,学生思想得到了净化,丰富和提高了专业知识及演出能力,这样才成为知行相济、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

[1] 刘靖之,余丹红.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2] 栾永斌,邢汝河,张蔚.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指南[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

[3] 曲建武.辅导员工作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4] 王传中,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 池卫东,张红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内容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7(2):162-164.

[6] 曹银忠,吴满意.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与启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3):79-81.

[7] 桂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1(11).

[8] 牛磊.浅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140-141.

[9] 胡锦涛.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1).

[10]圣才学习网.探讨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 标.http://mishu.100xuexi.com/view/otdetail/20120504/9d75d978-36da-4c85-bc27-1df025e58d12.html,2012-05-04.

[11]张璐,赵婉婷.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与途径的方式调查[EB/OL].http://www.docin.com/p-557347567.html,2011-08-10.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艺术类专访心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