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2014-08-15 00:44唐远苏
教育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应用文中职

唐远苏

职业教育 “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所以中职学生的教育无论专业课还是基础文化课,都始终要遵循这个培养宗旨。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也同样要 “以能力为本位”,以语文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中职语文的能力和普通教育的语文能力一样,同样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有其独有的特点,即必须体现出明显的市场性、应用性、专业性、实践性。

一、市场性特点

中职教育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专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需要,关键在于中职生是否具备满足人才市场需要的能力。就语文科来说,培养中职生适应人才市场的能力就要从语文的培养目标、语文的实践教学、语文的板块教学、语文的思想情感教育等方面下手,遵循 “面向社会”、 “以市场为导向”、 “引用企业机制”、 “实践教学”等的理念和原则。

(一)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内容要具有市场性

中职语文教学目的是和专业培养的目标紧密结合的,都共同指向于培养能够合符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人才市场的要求标准是语文能力培养的主要参照,所以,在选择培养语文能力所凭借的内容时,就必须考察和研究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和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要求和内涵渗透在语文能力培养的各方面。如,在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人教版的 《语文》 (上册)的 《青玉案·元夕》时,就可以充分抓住 “宝马”、 “东风”、 “百度”这些市场性很极强的教学内容来进行适当的拓展。“宝马”是德国也是世界的知名汽车品牌, “东风”是中国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品牌, “百度”是中国知名的IT品牌。通过这些拓展,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语文的许多学习内容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密切联系,深刻地体会到所学的语文知识与社会以及市场的密切联系,不但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借鉴市场需要的途径

中职语文能力的培养方法和过程如果切近市场的要求,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适合人才市场需求的语文能力的目的。如,为了培养学生拟写店铺、招牌名称或商标名称,在教学人教版的 《语文》(上册)的第15课 《词曲四首》时,就可以开展一项 “紧扣课文找出一些你认为既能符合市场需求,又能涵盖你的主观意愿或审美取向的字词,给你自己未来要开的商店、公司或未来生产的产品定个名称、品牌”的教学。通过这些根据市场规律、市场要求而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许多学生都能创造性地为自己未来的店铺、公司、商标、品牌拟写出一些很好的名称。如:依据李清照的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学生定了 “月满楼”这个名称作为自己未来要开的酒店或茶楼名、定了 “云锦阁”作为自己未来要开的服装店名;依据《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生定了 “花千树”作为未来自己的服装品牌、定了 “香满路”和 “满路香”作为自己未来的食品品牌、定了 “盈香”作为专供女生用品的商店名。

二、应用性特点

中职语文虽是一门文化基础学科,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要与学生生活、学生所学的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以及学生未来的创业结合起来,使所学的东西能够直接运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直接体现和实现专业的培养目的和要求、学生未来就业和创业能够得到实际的运用,体现出很强的应用性。中职学生语文的应用性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常用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一)中职语文能力的培养始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

语文课堂教学始终要紧扣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寻找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学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手机和网络无处不在,用手机、玩手机几乎已经覆盖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对于用手机、玩手机的管理已经成了学校和学生管理的 “重灾区”。但许多时候和许多地方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这个 “灾”可以变成 “宝”——借助手机和网络,如搜索引擎的使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搜索引擎,既符合了学生的生活,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海量信息的作用。如应用文体的写作,通过搜索,可以获得许多不同的范文,通过不同范文的比对,指导学生选择最好的范文作为自己写作的参照,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应用文的写作,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中职语文能力的培养始终要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就业

就业是中职教育的主要归宿。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四大能力中属于说的能力的范畴,是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构成,在许多场合和机会之中,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就业和发展都能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会起到明显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始终要从“应用”这一特点出发。如:在语文教学中,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讲台发言、开展辩论赛、进行模拟就业面试等。在应用文写作方面,如:拟写店铺和商标名称、广告、销售说明书、通知、求职信、工作总结等。

三、专业性特点

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有很强的专业特征,体现明显的专业性要求。这些专业性特征和要求主要体现: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最终要转化为专业的能力,要求把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为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要求服务。

(一)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要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

中职语文的能力培养要针对不同专业的要求,制订具有专业特点的语文教学目标,把语文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教育的要求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专业对语文教学有不同的专业性要求,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内容和方法上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选择。如,幼师专业、文秘专业,就要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放到比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更为突出的位置上;而像电工电器、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则应该把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放到比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去。

(二)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要与专业知识的拓展结合起来

中职语文教学, “知识拓展”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它可以在语文能力与专业知识之间搭建很好的互通桥梁。如在文秘专业,教学语文时,可以和办公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结合。把学生分组,分别配置到学校的各个办公室去当 “小秘书”,让他们熟悉文秘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把所熟悉的文秘工作内容和环境与所要进行的写作、口头交际等能力的培养结合,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在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在担任 “小秘书”的过程中,可以把学习过的各种应用性文体和办公室接收发的各种文体相比照并进行真实的拟写、制作,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公文和其他应用性文体能力的形成。

四、实践性特点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说语文知识主要是通过 “记”来获得、积累的话,那语文能力、语文技能则主要是通过 “练”来形成和提高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始终要紧扣能力的形成规律来 “练”,始终要紧扣社会生活实际、紧扣职业要求、紧扣市场要求来 “练”。语文能力、语文技能的练习过程就是语文的实践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一定要引导主动实践、坚持实践,最大限度地创设各种平台、各种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充分挖掘各种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一)创设职业场景,为学生搭设好实践平台

为促进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模拟专业与岗位的实况进行情境创设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职业化、岗位化的仿真训练,让学生在贴近真实的工作场景里作 “准上岗”状态的实践。如通过模拟招聘来培养学生口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模拟招聘的成功与否,能否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取决于招聘场景创设的完整度和真实度。完整而真实的招聘场景一般要设定具体的招聘公司 (如XX汽车4S店、XX幼儿园等),设定招聘参加者 (如XX汽车4S店人事部经理、XX幼儿园园长等),设定招聘的过程 (如投递应聘资料、面试等),设定面试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如自我介绍、专业特长等)等。

(二)利用语文现场实训,让学生参加真实的职场实践

一般来说,许多人认为,实践性教学只属于专业课的教学,因此,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课往往也就缺少实践的教学安排。但是,语文的现场实训,对语文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与岗位的对接、与市场的对接,直接影响到语文能力培养的质量。如:在幼儿教育专业参加实习时,就可以借助实习来深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形成。在实习中,学生认识到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要针对幼儿的好动天性组织教学,不能一味地进行硬性压制,要善于 “以动制动”。所谓 “以动制动”,就是通过活动让幼儿动起来。如:通过讲故事来 “以动制动”、通过举字找朋友来组构句子以达到 “以动制动”的目的、通过语文游戏来 “以动制动”等。在实习中,中职学生通过与幼儿的活动,很好地发展了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课堂的语言组织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应用文中职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