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开展药物相关基因检测的实践与体会

2014-08-20 08:39张抗怀仵文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西安710004
西北药学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外显子药学测序

张抗怀,王 娜,蔡 艳,刘 娜,李 亚,仵文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西安 710004)

现代研究证明,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受体和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多态性是引起药物效应和毒性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1]。用药之前,如果能够明确患者的药物相关基因类型,就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给药方案,实现由“对症下药”到“对人下药”的转变,从而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

2012年,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要求开展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工作。我科自2013年1月开展了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工作,现将相关工作及体会汇报如下。

1 准备工作

1.1实验室建设 开展药物相关基因检测需要较大的设备投入和较为严格的实验条件。按照卫生部的有关要求[2],我科于2012年6月与长沙三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标准化的“临床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室”,购置了PCR仪和测序仪等检测设备,三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专业知识培训和提供技术支持。

1.2检测方法 主要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进行用药相关基因的检测。焦磷酸测序技术[3]是一种新的依靠生物发光进行DNA序列分析的技术。该技术不需要荧光标记的引物或核酸探针,也无需进行电泳,具有分析结果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和自动化的特点。在遗传多态性分析、重要微生物的鉴定与分型研究、克隆检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1.3其他准备工作 组织临床药师在肿瘤科、感染科、儿科等科室进行检测项目和监测意义的介绍,向医生发放相关资料;通过“医院药学简讯”介绍药物相关基因检测研究进展;在全院开展专题讲座。

对临床药学人员进行药物基因检测技术和知识培训;选派人员参加省级“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培训班”,并取得资格证书。

制订了实验室各种标准操作规程及工作制度。设计了检测申请单和报告单的模板。

2 检测情况

已开展30种药物相关基因的监测,覆盖肿瘤科、普外科、儿科等10余科室。检测例次逐月增多,累计检测120余人次。涉及5大类药物,包括:①抗肿瘤药物厄洛替尼、吉非替尼、伊马替尼、卡铂、顺铂、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阿那曲唑、多西他赛、吉西他滨、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贝伐单抗等;②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华法林、氯吡格雷等;③神经系统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④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⑤乙醇。2013年1月~10月药物相关基因检测位点数分别为20,14,28,30,111,169,107,89,151和25个,合计716个。见表1和表2。

3 临床应用

3.1EGFR基因检测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受体。EGFR外显子18-21是受体酪氨酸激酶ATP结合位点的编码区,其中外显子18的G719S突变、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外显子20的S768I突变和外显子21的L858R突变及L861Q突变与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敏感性有关[4]。我科检测了17例肺癌患者的EGFR基因类型,其中5例发生了具有临床意义的突变,提示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的疗效较好,可考虑使用,其余12例患者则不推荐使用。

表1 各科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情况

表2 各种药物相关基因类型检测情况

3.2UGT1A1基因检测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是药物在生物体内进行第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种酶,分布广泛。UGT家族中1A1基因型(UGT1A1)与伊立替康的毒性关系极为密切[4]。我科检测了10例肿瘤患者的UGT1A1基因类型,其中3例为突变基因携带者,提示使用伊立替康时发生毒副作用的风险较高,建议适当减少剂量或调整治疗方案。

3.3CYP2C19基因检测 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是人体中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参与多种药物的代谢,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等。根据酶活性大小,可分为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中国人中弱代谢者表型几乎均为CYP2C19*2和CYP2C19*3[5]。我科检测了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为冠心病、脑梗死患者)的CYP2C19基因类型,其中5例为CYP2C19*2基因型,2例为CYP2C19*3基因型,提示这7例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等药物时,疗效可能会有所下降,建议适当提高剂量或调整治疗方案。

4 体会和展望

我科开展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工作以来,得到了医院领导和临床科室的支持和配合,各项检测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开辟了临床个体化用药的新途径,检测工作促进了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升了医院药物治疗水平和形象。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行使得药师与临床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推动了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根据陕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1年版)“化学药物用药指导基因检测”项目标准进行收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此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部分临床医师对基因检测的认知度还不高,有些医师甚至不知道医院有这项检测,还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其次,检测报告书仅仅提出了用药建议,医生是否接受建议和调整用药方案、如何调整、临床实际效果如何等情况还不清楚,未来需要加强患者跟踪随访。此外,质量控制极为重要,未来要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及时加入国家实验室室间质控计划,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周宏灏. 基因多态性与临床合理用药[J].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9): 658-66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管理办法[S]. 卫办医政发〔2010〕194号.

[3] 倪红兵,鞠少卿,王惠民. 焦磷酸测序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9): 600-602.

[4] 周宏灏,刘洁. 抗肿瘤药物的基因导向性个体化治疗[J]. 肿瘤药学,2011,1(1): 6-10.

[5] 严非,夏春华,熊玉卿.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及其个体化用药[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5(8): 949-951.

猜你喜欢
外显子药学测序
外显子跳跃模式中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分析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机验收会在京召开
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人类组成型和可变外显子的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