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繁华扬州起

2014-08-26 10:41邹叶君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盐商扬州精神

邹叶君

摘要:位于“淮南江北海以西”的扬州,不仅在经济上有“扬一益二”的称号,其文化也是中国境内文化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特征最鲜明的地域文化之一,而盐商文

化成为其文化史上极为独特的一笔。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明朝时两淮盐商兴旺,富可敌国,故又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关键词:扬州 盐商 历史 文化 儒 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兴盛于汉代,盛于唐代,从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一大都会。“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始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为古九州之一。①光绪《江都县续志》:“东南繁

华扬州起,水路物力盛罗绮。朱橘黄橙香者橼,蔗仙糖狮如茨比。一客已开十丈筵,客客队列成肆市。”②扬州是一座堪称经典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历经劫难的城市。她在历史上一次次毁于兵燹

,又一次次如浴火的凤凰,涅槃而重生。南北朝大破坏后不久,即出现隋唐大繁荣,成为闻名全国的商业城市,人称“扬一益二”,时称“扬州富庶甲天下”,这样的名声足以令其在经济上傲视群雄。

清初“扬州十日”后仅数十年,扬州便成为东南重镇,盐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更兼扬州画派、扬州学派异军突起,标帜于艺林。

姜夔在《扬州慢》里把扬州城誉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并有“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等溢美之词;杜牧也有“春风十里扬州路”、“二十四桥明月夜”;中唐诗人徐凝“天下二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以致“二分明月”从此成为扬州的代称。由此可见古扬州不仅经济繁荣,景色也是绝美的。

本文着重从扬州盐商的构成、亦商亦儒的特性、盐商文化形成的原因以及盐商对社会的影响这几个方面,简要分析扬州的盐商文化。

一、扬州盐商的构成

公元前2 世纪,吴王刘濞在广陵开海煮盐,开山炼铜,从而使扬州第一次走向繁荣,成为文景之治下盛世经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唐初扬州盐业亦是如此,依旧繁荣。清代扬州的盐商,是一个显赫的政治

经济集团。盐商们的大量财富,是统治者特殊开支的来源;盐商的垄断利益,又靠清政府的庇护,所以很自然地形成了上至皇帝、下到臣僚和盐商在政治上、经济上相互利用和相互依存的微妙关系。③

在扬州或者说中国历史上,扬州盐商是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社会群体,他们以在两淮盐业营运中取得的丰厚利润为基础,积极投身社会上各种学术文化活动,对古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过很重要的作

用。

其实扬州盐商并非都是由扬州人组成的,他们大多是来自晋、陕、徽、浙、湘、赣等地方,其中又以徽商的数目最多,民国《歙县志》说,“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占了一半比重。陈去病《玉

石脂》谓:“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时代,当在有明中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③他们把家乡的文化带到扬州,同扬州本地文化结合,充实了扬州文化,产生了新的审美

取向。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有物质形态的园林建筑,更有这些园林承载着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④

二、盐商的特性——亦商亦儒

儒商,指既有儒者的道德和哲学才智,也有商者的财富成功的一类人。翻开史书,不难发现,原来,古城扬州与儒商的渊源早已经有了伏笔。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中国最早且最著名的儒商,在吴王夫差开

凿古运河的第二年,就沿着古邗沟来到了扬州。到了清朝,一群有着儒学气质的盐商群体便应运而生了。这个群体的出现给扬州的经济和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都到达到了一

个崭新的高度,在扬州的发展史上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

盐商文化是清代文化史上极为独特的一笔。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儒后贾”,就是说他们大多在学是习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后,由于某种原因,或家族背景或生活所迫,转而开始经商;也有一部分盐商是“

先贾后儒”,他们在经商后物质财富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开始不断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转而开始从事儒学。他们大多具有相当的文化修养,有很浓厚的“儒贾”之气,而且在业盐致富后并没有放弃

儒业,而是亦商亦儒。在从商或者业儒的同时,身上的儒者气息或者商人气息贯穿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甚至于有些盐商本身就兼具商人和文士的双重身分。

他们建造书院,收藏图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被称作“扬州二马”: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俩。他们建有“丛书楼”,前后二楼,为他的园林别业“街南书屋”(小玲珑山馆) 十二景之一。后世知道最多的便

是这“小玲珑山馆”。著名词人厉鹗,便是他们的常客——“所与游者皆当世名家,四方之士过之,适馆授餐,终身无倦色”。⑤

他们修筑园林:“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大兴土木,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据考察,扬州不少园林别业,都是当地盐商修筑或居住用的。扬州园林,标志着园林建筑艺术彻底走出了深宫禁苑,作为一笔

丰厚的人类文化遗产,属于东方园林建筑体系的一部分,兼具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富有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成就。⑥比如汪氏小苑,是联结扬州古代繁荣与现代崛起之间的纽带,是近代扬州不甘沉沦

顽强跋涉的驿站,是扬州盐商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的结晶。

他们交文士、行善举:两淮盐商多与文士学者产生或深或浅的关系。梁启超先生曾说:“淮南盐商,既穷极奢欲,亦趋时尚,思自附于风雅,竞蓄书画图器,邀名士鉴,洁亭舍、丰馆谷以待。⑦马氏兄弟雅好诗

文歌酒,好结交文士,还资助那些崭露头角的寒门士子,暗赠银两;程晋芳与吴敬梓的莫逆之交不啻为一段文坛佳话。

盐商满足了扬州文人的低层次生存需要;另一方面,扬州文人也满足了扬州商人的高层次文化需要。

三、盐商文化形成的原因

一方面,扬州经济的繁华给盐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和物质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正

是由于扬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依靠在两淮盐业营运中取得的丰厚利润为基础,大部分盐商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精神层次的的升华,积极投身各种学术文化活动,

另一方面,扬州盐商中有一大部分本身就是儒者,他们在成为盐商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儒学信仰,他们热爱儒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盐商文化中的尚儒之气。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有少数盐商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想借其与士大夫的关系获得社会名声。但这些却也是人之常情,士大夫也能从商人得到物质的帮助,促进自身的发展。扬州盐商延揽、集聚了一大

批国内著名的学者和文人,营造了一个浓郁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以阮元为代表的扬州学派,以郑板桥、汪士慎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⑧

四、盐商对社会的影响

(一)、扬州园林多姓“盐”

扬州盐商在扬州兴建了大量的园林,大小盐商们在城内外筑有六十二座第宅或别墅园林。盐商园林的规模涌现,一方面,是盐商迫求物质层面的满足、以园馆士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以此谋求

社会显达的政治地位。也正因此,扬州盐商的园林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情调,在遵循低调淡雅、雅朴的同时,另一方面又有其矛盾或者纠结的一面,他们也会为了夸侈斗糜,使其园林又多了“京味”、和“

宫廷味”,有时甚至会慕求西方异域情调,显露出浓郁的富贵气息。

这些园林诸如个园、何园,给后世扬州子孙乃至全国园林艺术的爱好者或者旅游爱好者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盛宴,带动了扬州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虽然早已过去几百年,但现在当人们走进何园时,还是能

领略到盐商们的匠心独运和盐商建筑的绰约风姿,充分体味和感受到盐商文化的气息和扬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何家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至于个园风景区早已被纳入花局里项目,古典园林的周边环境

得到大大改善,建成了八千多平方米的仿古建筑群,形成闻名的个园风景区。

(二)、兴建书院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社会上重农轻商的气息逐步衰退。商人们迫切摆脱自古以来“士农工商”的阶级排序,他们开始希望得到朝廷官员的政治庇护,使其辛苦创下的基业得以世

世代代流传下去。于是便凭借着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兴建大量的书院,以此来缩短自己和在汉代开始被尊為“国学”的“儒学”之间的距离,从而能更好地攀附到朝廷官员。

《扬州画舫录》记载从明朝以来,古扬州在书院方面的便从来没有停止过,如资政书院、维扬书院、虹桥书院等。这些书院的修筑大多由两淮商人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咱们盐商出资筹建的,建成之后盐商

们广泛邀请当时社会上出名的儒者前来讲授儒家经典,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百家讲坛》。书院的大量修筑,当然主观上是这些商人想拉近与儒者的距离,让自己在商人的外表的同时能有一个更儒雅的身

份,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得不承认这在客观上确实是为商人子弟求学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也为古扬州的教育提供了稳定的师资力量和源源不断的生源,以致后来出现了姚鼐、段玉裁等著名学者。

盐业自隋唐以来,便是我国东南的支柱产业,也直接影响政府的税收和民众的日常生活。扬州的繁华与发展,主要依赖盐业。到明清时代,扬州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明清时期也是两淮

和扬州盐业的大发展时期。这两者相互作用,交相辉映,使得扬州这样一个水陆交会之地,激发出了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独特的文化格局。

她是淮左名都,她在竹西佳处,她是诗人们笔下最美的月亮城。她人杰地灵,她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的历史名城,她就是扬州。在扬州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扬州盐商

,正是他们为扬州带来了丰厚而又独特宝贵的人文遗产,保护和开发好扬州盐商的文化遗产是时代交给我们的责任。

注释

①慕平.尚书.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②王逢源.江都县续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③朱福烓.扬州史述.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④陈去病.陈去病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⑤黄俶成.从扬州盐商文化看文化经济学理论的本土化建设途径.扬州大学学报,2004年

⑥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

⑦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⑧朱宗宙.盐商在扬州扮演的社会角色.扬州大学学报,2011年

参考文献

[1]慕平.尚书.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2]王逢源.江都县续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3]朱福烓.扬州史述.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陈去病.陈去病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5]黄俶成.从扬州盐商文化看文化经济学理论的本土化建设途径.扬州大学学报,2004年

[6]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扬州大学学报.扬州大学学报 2001年

[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8]朱宗宙.盐商在扬州扮演的社会角色.扬州大学学报,2011年

[9]李斗. 扬州画舫录.北京:华书局,1985年

[10]王伟康.康乾盛世—扬州文明的实录.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

猜你喜欢
盐商扬州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拿出精神
“扬州绒花”
“癫狂”与“无奈”
盐商文化群景区——财富扬州
烛光有烟
烛光有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