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

2014-08-26 10:41郑晓文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演奏者

郑晓文

摘要:要想准确表现出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与特征,仅仅掌握技术性的东西还是不够的,还应从演奏的思维、音乐的情绪、神韵的把握和美学观点的体现几方面多下功

夫,真正表现出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内涵。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思维;音乐表现;演奏者;美学观点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引言众所周知,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必须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娴熟地掌握中、外钢琴演奏的基本技术和技巧,但是,仅仅掌握技术性的东西还是不能够准确表现出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与特征的,

要想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还应在非技术方面多下功夫。

一、演奏思维的把握

“全方位思维”是一种纵横相结合的综合的思维方式,演奏时,强调音的纵向结合的变化(如和声、织体等),同时也强调横向的流动方式(如旋律声部的进行),讲究清晰的层次感,着重于结构的整

体性、均衡性和统一性,具有建筑式的严密性。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其进行的渐变性、织体运用的单声性和以旋律表现为主的特点都决定了中国的钢琴作品强调横向的多层织体流动性,构成连绵不断向前传递的线形轨迹式的思维。许多中国钢琴作品

都是从单音旋律的古曲改编而成的,同时继承了民族音乐的传统,主题旋律和音乐结构都着重于音乐横向的流动与变化,讲究线条的流畅和结构的连贯。但是钢琴本身的多声特点使作品具有典型的多声

性,横向的旋律、纵向的和声及多变的节奏所构成的丰富的钢琴织体,仿佛是一个“立体化音乐造型的缩影”,这就要求演奏者具有“全方位思维”,从演奏思维的宏观控制上准确地理解音乐的特点,

表达音乐的内容与韵味。

,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努力做到“多线条思维”和“全方位思维”相结合。这样才能准确而完美地表现出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

二、音乐情绪的表达

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弹奏出作品特有的情绪,恰当地把握和传递真挚的情感和诗意,表达作品的音乐思想,是演奏乐曲成功的关键,也是演奏中难掌握的一部分。

如《夕阳箫鼓》就表达了真挚、深刻,具有诗意的情感。乐曲先用随意性较强的引子引出主题,而后随着主题音乐的发展、旋律的进行、表现手法的越来越丰富,音乐的情绪也就越来越高涨,乐曲达到

高潮后又都归于平静。乐曲的演奏情绪都是按着“舒缓(酝酿)——开放——高潮——收束(尾声)”的次序进行的,在逐渐变化的过程中,实现乐曲结构的浑然一体和平衡统一。

在《夕阳箫鼓》中,通过起伏跌宕的主题变奏,从夕阳西下、泛舟江上,箫鼓齐鸣的情景开始,用江风吹拂、水波荡漾;浪花飞溅、水鸟嬉戏;江浊浪涌、连绵起伏表现音乐的高潮;而后描写渔夫摇橹

,畅游月夜等情景。作品运用多种方法把情绪表现得非常准确。

三 、音乐神韵的表现

如果说情绪是作品内容的特定人生感受与体验,那么神韵就是作品所蕴含的风格与魅力。

中国音乐之优点在于其悠远的内在神韵。神韵是决定音乐风格特征的决定因素。“以韵传神”,即表现乐曲的内在神韵,是演奏中国传统音乐时体现民族音乐精神的内核。“韵,是一种总体上令人回味

的感觉”,“它建立在技巧与作品内容、风格的高度统一上。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主要体现在旋律的线性美及音色与‘音势的丰富变化上。”由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梅花三弄》主题的第三次出现,

就继承了这一特点。作品跌宕起伏、委婉流畅的旋律,虚实相间、刚柔相济的音色,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音势,整合在一起蕴含了一种特殊的韵味,准确地表现出作品的艺术美。

要演奏出中国钢琴作品的“神韵”,除了通过理解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形式因素的组合和变化而产生的特殊风格与魅力外,还要运用美学思想来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使作品富有神采且

韵味无穷。

同样,听《夕阳箫鼓》这首作品,仿佛也能看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面中似有“夕阳西下,水波荡漾,箫鼓齐鸣,渔舟唱晚”的景象。音乐激发出人们大量的思想活动,也激起了进一步联想。《夕阳

箫鼓》是借景抒情,它更注重表现了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恬静,其作品中的许多情景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仿佛就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

珠小珠落玉盘”的真实写照。诗人白居易以“嘈嘈”模拟粗弦发音的厚重、喧响,以“切切”模拟细弦音响的尖细、急促,以“嘈切”的交替来表现不同音高、色彩之对比、变化,使语言之声模仿乐器

之声,结合的是那么巧妙。而作曲家也是在作品中模仿了琵琶扫弦的音响,使弦律、和声、节奏等融为一体,营造出了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可见许多中国钢琴作品都体现了音乐当中的美学观点,通过美学观点对音乐的影响,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以此来真正表现出作品中的“神”与“韵”,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天人合一”的美

学思想。

四、作品的内涵和风格

如何在钢琴这个西洋乐器上表现出中国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对于我国演奏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认为在掌握弹奏技巧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中国钢琴作品的审美特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关键:下面试一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为例,谈谈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

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是一首标题音乐的三段式小曲。这首中国风格的标题从写实出发,描写了中国上世纪30年代的农村风光,远处的山、近处的田、弯曲的池塘边柳枝飘动,两个穿背心短裤的小牧

童坐在牛背上,悠闲自得的吹着竹笛。这首乐曲没有用中国任何一首民间音调的音乐素材,完全是作者植根于中国民间,由心底自然流出的一支充满中国泥土芬芳,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乐曲。这首乐曲

一、三两段运用的是自由对位的二声部复调,五声音阶的民族调式。作者巧妙地把西欧对比复调技法与我国民族复调因素结合,运用中国传统鱼咬尾的手法,当高声部间歇时,低声部则咬着高声部的尾

音奏出对答的旋律,两声部如行云如水般自如流淌,中段是主调音乐,左手以和旋分解的远距离跳动音型表现出欢快的舞蹈节奏,右手主题模仿中国竹笛常用双倚音装饰旋律的演奏手法,写出了全曲的

技术难点,它不仅要求速度快,发音清晰,更要求音乐的美和纯。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部分,作者运用了中国笛子曲的变奏手法,将第三段主题进行加花变奏,使乐曲的意味更深更浓。

多少年来,这首乐曲一直为人喜爱,是因为这首作品第一次做到了使用欧洲音乐理论的某些原则,如复调、和声、曲式等,表现出了完全中国化的音乐美。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2]罗小平. 音乐与文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演奏者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高职钢琴教学中演奏者的乐感培养
浅谈双簧管演奏者的乐队角色意识
谈二胡演奏员的放松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论二胡弦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