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4-08-26 10:41苏红艳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就业毕业生高职院校

苏红艳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指出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造和谐就业环境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据报道,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2013年高校毕业生比2012年增19万,时逢中国宏观经济低迷,今年计划招聘同比下降15%。据悉2012年69%大学本科生

薪水低于外出农民工工资,教育部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虽然毕业生人数依然在继续增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却比去年减少了1.6万个。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前天

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再加上以往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2.1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

2013年,将有699万大学生走出校门,持续多年的扩招,使大学生数量翻倍增长。每年都有大学生未能就业,而等到下一年,大学毕业生更多。这是大学生就业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应届生缺乏经验,竞争力较差

(1)大学毕业生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学习生活,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有的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知

识,应变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使得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许多良好的机遇。

(2)高职毕业生及其家庭在择业观念和行为上出现偏差

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行为存在一定偏差。一是择业期望“急功近利”,重在考虑单位性质、地理位置、工作条件、各种待遇等等,脱离市场实际和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攀

比、从众、盲目崇拜大城市、外资企业等心态,造成毕业生就业中地区流向和单位流向的失衡,不利于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择业行为浮躁,缺乏“诚信”的自我约束。一些应聘毕业生在签约

的同时还在另觅他求,或以签约单位为跳板,一旦有更合意的单位录用,便毫无顾忌地“毁约”在先。

2.3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现在企业更愿意招聘具备工作技能和社会经验的员工,将很多应届生拒之门外,这又进一步加剧大学生的就业难。目前,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自主空间较大,自行制定的录用标准和条件不切合毕

业生实际的现象比较普遍。高校和毕业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用人单位不切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过高的招聘附加要求,如“工作经历”、“试用期”等。用人单位附加的这类不切实际的条件,

迫使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匆忙寻找单位接受“试用”,学校从学生的就业大计考虑,也不得不默许这一现象,由此冲击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学业要求也受到影响。

2.4性别歧视

普遍歧视女性。生育哺乳、提前退休、劳动强度不够、性别差异。

2.5专业不对口

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专业结构有滞后现象,不能完全准确适应市场需求,文科类特别是外经贸易类专业众多,大学生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

3. 高职毕业生就业对策

3.1办校宗旨

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坚持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人才目标,狠抓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构建了“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就

业服务体系,确保了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

3.2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充分发挥该课在职业指导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职业教育和择业能力的培养;加强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生活、管理等各个环节和过程;进行就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开设心理讲

座,各类就业指导讲座;以职业测评软件作为开展就业指导的工具,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测评,并且由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为有需要的学生做职业测评结果的分析

和解释工作;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学生问得最多的普遍性问题放在网上,方便学生查阅,还可设立网络在线咨询活动,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努力促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因供需双方观念不同,导致供求双方供需结构不相称,出现 “有位无人”和“有人无位”并存的现象。

3.3强化学校与人才市尝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

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就业人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应该主动出击,走出校门,主动开拓寻找“客户”。逐步实现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

联通。要加强教育部门与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行政部门的联系,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

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要利用建立人才信息网、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辅导和求职就业行为训练。利用各地举办校企见面和人才交流会的机会,向用人单位分发,与

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增进了用人单位对学校和毕业生的了解,提高了学校和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通过“联谊会”构筑起了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桥梁,为促进合作,实现双赢

互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建立学生就业实践基地,稳定毕业生就业市场

建立广泛的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能够稳定学校在特定领域、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的市常建立就业实践基地,一方面,通过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开发,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推进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办学,

提高学校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开展就业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了经验,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缩短了走向社会的磨合期。这种实践体验型的就业指导课更

能发挥就业指导的实际效用。

3.5 完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创造和谐的毕业生就业环境

完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警惕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现象的出现。政府、人才市尝和和学校各方共同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和谐的就业环境。

总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我们应当不断改进就业工作方式,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抓住机遇,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大力开拓就业市场,不断开创就

业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就业毕业生高职院校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