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认知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2014-08-31 01:24易小英付文
河北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产时产程产后

易小英 付文

·护理研究·

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认知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易小英 付文

目的对足月妊娠初产妇采取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探究其对产妇产时认知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214例足月分娩、初产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和一般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时认知和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产时认知行为在生理认知、心理认知、分娩基本知识和分娩态度4个维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14.02%,对照组剖宫产率2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58,P=0.000)。2组产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2组围生儿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产妇产时生理和心理认知,增加分娩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减少不良母婴结局。

护理;产时认知;母婴结局;干预

患者参与式护理强调护理工作鼓励和肠道患者及家属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护理决策和进行护理自理,以激发患者参与欲望,提高患者参与能力[1,2]。作为改善医患关系的一种方法,患者参与式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3,4]。我院自2011年,将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融入产科护理中,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足月分娩、初产妇21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7例。观察组:年龄21~31岁,平均年龄(29±10)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7)周;对照组: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9±10)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6)周。2组孕妇无妊娠合并症,无精神障碍,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经骨盆测量和胎儿B超检查,可经阴道自然分娩。并排除头盆不称,胎儿畸形和胎位异常者及严重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疾病患者。2组孕妇年龄、孕周、胎儿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评估患者状况,介绍护理目的,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制定护理计划,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护理措施。措施应尽量具体,一式2份,护士、患者及家属各执1份。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方案,患者本身不参与护理目标的制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时认知情况、分娩方式、产程、产后2 h出血及新生儿状况等。产时认知情况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从生理认知、心理认知、分娩基本知识、分娩态度等方面进行。每个维度总分10分,得分越高,认知程度越高。由责任护士逐一提问,产妇自行回答。

2 结果

2.1 2组患者产时认知行为比较 观察组患者产时认知行为在生理认知、心理认知、分娩基本知识和分娩态度4个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产时认知行为比较 n=107,分

2.2 2组患者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率14.02%(15/107),对照组剖宫产率29.91%(32/107),2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58,P=0.000)。

2.3 2组患者产程和产后2 h出血比较 2组产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产程和产后2 h出血比较

组别第一产程(min)第二产程(min)第三产程(min)总产程(min)产后出血量(ml)观察组340±12068±1410±5420±215224±124对照组550±21470±2412±6621±270273±143t值6.8470.9820.6956.98510.812P值0.0000.3350.5680.0000.000

2.4 2组围生儿状况比较 2组围生儿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围生儿状况比较

组别新生儿体重(kg)Apgar评分(分)观察组3.3±0.59.6±1.2对照组3.4±0.49.5±1.6t值1.2561.635P值0.1250.070

3 讨论

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不仅仅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服务[5],还应该强调在护理工作中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在考虑治疗方案时充分尊重患者本身的意愿,通过调动患者自身的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己的健康决策中,发挥患者内在的潜力和自护能力[6],使护士的工作由“全权代替”变为“帮助激发”,以提高治疗、护理的效果[7]。

妊娠分娩做为一种刺激,对患者心理、生理有着极大影响。分娩时产妇除经历巨大宫缩痛苦外,对宫内胎儿的健康和自己能否顺利分娩也非常担心,这种矛盾的心理使患者在术前处于极度焦虑、恐惧状态,甚至影响了手术的成功和妊娠结局[8]。李乡梅[9]研究发现,合理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抵抗不良心态的影响,提高分娩成功率,减少产后出血和妊娠不良结局的出现。本研究对107例孕妇研究发现,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妊娠分娩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产生生理、心理认知度,在护理目标、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患者对病情、手术方案、承担的风险等有了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提高自然分娩的信心和分娩成功率。

传统护理模式偏重患者的生理舒适度,而对心理需求关注不足。研究显示,分娩时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降低,导致宫口扩张缓慢,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甚至不能实现自然分娩,产妇被迫选择剖宫产[10]。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则由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护理目标和策略,使患者的护理需求更易突出,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重视心理需求,护理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低,自然分娩成功率高(P<0.05);同时产后出血量、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也低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验证了患者参与主动护理模式在产妇妊娠结局中的重要性。但研究并未发现新生儿状态存在差异,可能是本研究中选用观察对象均为健康妊娠者,基础条件良好,分娩期的相对短暂的护理措施尚不足以对围生儿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患者参与式护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有利于孕妇分娩的顺利完成和产科服务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周虹媛.参与型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82-84.

2 Cuilin Z,Solomon D,Caren G,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pregravi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iary behaviors in relation to the risk for gestational diabete mellitus.Archivesoflnt Med,2011,166:543-544.

3 焦桂秀.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44-46.

4 李娟,赵庆华,肖朝阳.病人参与病人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11,25:473-475.

5 高雅娜,高伟,窦宏哲,等.护理干预对正常分娩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河北医药,2012,33:3672-3673.

6 刘杰,沈雪艳,王建梅,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先兆早产结局的影响.河北医药,2012,23:3115-3117.

7 曾馨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全科护理,2010,8:1456-1457.

8 王玉琼,陈静,郭秀静.产前心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应对方式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23-625.

9 李乡梅.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的临床作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09-511.

10 邹水娟,施素娟.家属陪伴分娩联合责任制助产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011,26:473-474.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1.064

438000 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易小英),口腔科(付文)

R 473.71

A

1002-7386(2014)11-1744-02

2013-10-11)

猜你喜欢
产时产程产后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