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2014-08-31 01:24王新军刘斯文李卫东
河北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鼻型肠梗阻排气

王新军 刘斯文 李卫东

·论著·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王新军 刘斯文 李卫东

目的观察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15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胃肠减压组37例、导管组35例、联合治疗组43例。胃肠减压组采用常规治疗,导管组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导管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基础上,采用防粘连汤治疗,水煎服,1剂/d,2次/d。5 d为1个疗程,联用3个疗程。观察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导管组和综合治疗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与胃肠减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虽然低于导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复发率与导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与导管组有效率与胃肠减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疗效与导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肠梗阻,粘连性;防粘连汤;肠梗阻导管;治疗结果

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肠梗阻类型,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肠粘连而产生的肠内容不能通过和运行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1]。原因多为腹部手术或盆腔炎症,少数为先天原因,如发育异常等,其中外科术后发病率较高,占2.8%~3.2%[2]。该疾病发作反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和困扰,目前手术松解易产生更广泛的粘连,加重患者病情。近年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开始广泛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为临床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思路。丰宁县医院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与传统治疗方案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丰宁县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外科治疗的肠梗阻患者115例,男73例,女42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1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5 h~5 d,平均时间(33±13)h;其中肝胆手术35例,胃部手术33例,阑尾手术27例,结肠手术13例,妇科手术7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胃肠减压组37例、导管组35例、联合治疗组43例。胃肠减压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2±1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 h~5 d,平均时间(34±12)h;其中肝胆手术12例,胃部手术10例,阑尾手术8例,结肠手术5例,妇科手术2例。导管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1±1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 h~4 d,平均时间(35±10)h;其中肝胆手术11例,胃部手术10例,阑尾手术9例,结肠手术3例,妇科手术2例。联合治疗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4±1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5 h~5 d,平均时间(35±13)h;其中肝胆手术12例,胃部手术13例,阑尾手术10例,结肠手术5例,妇科手术3例。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需手术治疗的粘连严重的肠梗阻,需行肠排列的肠梗阻。

1.2.2 排除标准:炎性梗阻、食管或幽门狭窄、食管静脉曲张、肿瘤、肠系膜血管疾病等。

1.3 治疗方法

1.3.1 胃肠减压组:采用常规治疗,如禁食水、胃肠减压,抗感染等。

1.3.2 导管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使用库里艾特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向患者说明实施肠梗阻导管的目的,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由护套摘下前端插管,确认导丝头部是否有弯曲;由护套的后部用注射器向护套内腔注满灭菌蒸馏水。插入肠梗阻导管前,充分吸出胃内容物,以防止呕吐使前气囊返回胃内。将肠梗阻导管内腔(由吸引口前端侧孔)加满灭菌蒸馏水。然后将带内塞的接头接到肠梗阻导管吸引口上。将利多卡因软剂适量涂抹于肠梗阻导管的前端部分。导管插入胃内后,将导丝由带内塞接头的螺旋封头处插入肠梗阻导管前端。插入过程中,每间隔10 min,可旋紧带内塞接头的螺旋封头,入水口处注入20 ml灭菌蒸馏水。在透视状态下,以半卧位-左前斜位姿势,使导管前端朝向胃大弯部。转向右侧位,使肠梗阻导管前导子朝向幽门,在这种状态下,使导丝比前导子前端先行,确认导丝通过幽门。此时如果导丝无法通过幽门,可经口插入内视镜,用钳子等将导丝导入幽门。肠梗阻导管前端通过幽门后,将导丝由肠梗阻导管中回抽5 cm左右,然后将导管向前送入5 cm,反复此过程,将肠梗阻导管尽可能插入。决定留置位置后,向前气囊内注入灭菌蒸馏水10~15 ml。但注入量要在30 ml以内。出导丝。导丝拔出后,继续将肠梗阻导管向胃内送入,使其在胃内呈松弛状态。确认肠梗阻导管的侧孔部分确实进入肠管内。前气囊会由于肠蠕动运动被送至阻塞部位,并在此部位进行减压与吸引。

1.3.3 联合治疗组:在导管组基础上,采用防粘连汤治疗,组方:乌药12 g,川楝子12 g,厚朴9 g,元胡9 g,当归12 g,赤芍药9 g,枳壳9 g,炒莱菔子12 g,大黄15 g(后下),芒硝6 g(冲服)。水煎服,1剂/d,2次/d。5 d为1个疗程,联用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

1.5 疗效判定 治愈: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症状表现消失,经影像学检查梗阻消失,且能顺利排气排便;有效: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症状表现消失,经影像学检查梗阻存在但明显缓解,对排气排便无明显影响;显效:临床症状减轻,影像学检查梗阻存在但明显缓解;无效:临床症状存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梗阻无明显变化。总有效=治愈+有效。

2 结果

2.1 3组观察指标比较 导管组和综合治疗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与胃肠减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虽然低于导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与导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与导管组有效率与胃肠减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与导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组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胃肠减压组比较,*P<0.05;与导管组比较,#P<0.05

表2 3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胃肠减压组比较,*P<0.05;与导管组比较,#P<0.05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发作反复,且手术松解易产生更广泛的粘连,加重患者病情,传统胃肠减压管因为长度原因,不能达到低位小肠进行治疗,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可以解决该问题,其已经广泛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本研究采用防粘连汤用于巩固导管治疗的疗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3.1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优势 可以直接在肠梗阻的上部进行减压,利于吸引潴留的食物和气体,从而有助于解决梗阻。可通过肠导管注入中药、生植物油等,直接作用于梗阻的上部,利于解决梗阻。与传统疗法相比,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创伤小等特点。即使是完全梗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后,可减轻梗阻以上的小肠的扩张和水肿,减少术中的污染,并利于行粘连松解和手术吻合,也利于行腹腔镜等手术。对于粘连严重和反复粘连的肠梗阻,不仅可利用肠导管在术前进行减压,还可在术中进行肠排列,避免术后梗阻复发。通过腹部平片,肠梗阻导管可以有助于判断梗阻的具体部位,为手术解决梗阻提供方便条件。通过向肠梗阻导管注射造影剂,有助于判断是否为完全梗阻,有利于早期判断是否应行手术治疗,从而减少肠坏死等并发症[3-7]。

3.2 防粘连汤 中医认为粘连性肠梗阻为“阳明腑实,气机痞塞,血行瘀滞与糟粕互结”,需“理气活血,通腑散结”[8,9]。防粘连汤中乌药药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具有温肾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川楝子苦寒沉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治气郁而有热之证尤宜。厚朴味辛、性温,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痛、降逆平喘的功效。元胡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能,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枳壳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炒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芒硝咸、苦,寒。归胃经,小肠经,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导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低于导管组(P<0.05),临床有效率优于导管组(P<0.05)。说明防粘连汤具有巩固导管组疗效,降低复发率的作用。

综上所述,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患者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可以尽快缓解患者痛苦,减少其经济负担,改善生活质量,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10]。

1 庞召果,赵富周.中药结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0例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1,11:187.

2 祁冰,陈海龙,尚东,等.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的Meta分析.疑难病杂志,2013,12:781-784.

3 李鹏胜,高鹏,肖方联,等.肠梗阻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86-187.

4 于金海,李玉琴,徐越超,等.3 种非手术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6:394-397.

5 高颖.恶性肠梗阻胃肠减压与胃管置入长度的效果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16.

6 王忠,李彬,韩廷超,等.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观察.临床误诊误治,2011,24:54-55.

7 王丽波,何平,徐红,等.内镜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体会.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083-1084.

8 周文浩,罗由平,刘宁.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7-109.

9 张宇,刘晓虹,蒋敦厚,等.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7,39:13-14.

10 徐斌,周振理.肠梗阻病因及治疗分析.吉林医学,2012,33:3011-3013.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1.019

068350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王新军、李卫东);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刘斯文)

R 574.2

A

1002-7386(2014)11-1652-03

2013-11-12)

猜你喜欢
鼻型肠梗阻排气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钥匙链上的老花镜
更 正 声 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